“少爺,小的佩服,還是你有辦法。”
“那可不,你以為本國公何為能當國公!對了,秦老頭呢,叫來叫來,少爺我要去修樓。”趙陽霸氣說道。
錫安坊收留的五萬流民一直住在臨時住所裡面,趙陽一直想修安置房,只是前段時間工程同時開工太多,手上資金不夠。
眼下手裡有八百萬錢財,又可以為所欲為了。
不一會兒。
“少爺,你來了!”
秦老頭最近一直待在錫安坊的臨時住所,並未回府。
“秦老頭,少爺現在要給大家修宅子,這事就交給你了。那些流民,以戶為單位,一套都不能少。”
“啊!少爺,萬萬不可,這麼多房子,可要花不少錢。少爺菩薩心腸,可也不能做冤大頭,白白花錢給他們修宅子。”
秦老頭現在像極了國公府管家,事事為少爺考慮。
“誰說少爺我要送給他們,這都是要花錢買的。不過少爺允許他們分期付款,還有那住房公積金不是都交上了嗎,以後他們可以用住房還貸。”
“你負責修房,具體怎麼賣,少爺我自會安排人。”
“好好修宅子。一個月,能修完不?”趙陽亦是微笑說道。
“少爺,如果有一萬人,一個月足夠。”
“去周邊坊市貼招工告示。”
.......
懷遠坊。
趙陽幾人返回朱雀大街時路過此地。
千金樓。
“滾吧!”幾名小廝扔出來一個包袱,一中年婦女正狼狽地躺在地上,艱難地拿著自己的包袱。
“什麼情況,熟女都被往外攆?魯深,把人叫過來。”
千金樓是懷遠坊的青樓,以往都是男的吃霸王餐被打出來,今天還是第一次見到女的被打出來的。
女人步履蹣跚走到趙陽身邊,見著趙陽二人衣著華麗,對著二人作了個萬福禮,“你家見過二位公子。”
“你叫什麼名字,為何被人從千金樓攆了出來。”趙陽內心充滿了八卦。
“你家馮香蓮,今年二十有八,本是這千金樓裡的姑娘,因為年老色衰,被媽媽攆了出來。”
二十八歲,在古代算是大齡女性了。
這種時候趙陽習慣性開啟特異功能測試一下真偽,特別是青樓女子背景複雜。
看了看,沒什麼問題。
“那你以後有什麼打算?”看著眼前落魄的女人,趙陽問道。
趙陽無法去責備千金堂,別人開青樓是為了賺錢的,青春飯就得這麼吃。
大寧大多青樓女子結局都如是,運氣好的,找個老實人嫁了,運氣不好的,餓死街頭也不是沒有。
“奴家....奴家剛剛出來,還未思考這個問題。”女人期期艾艾地說道。
“老趙,幫幫她?”朱文松突然看向趙陽,眼神裡充滿了殷切的期盼。
“老朱,幫人,得有個理由吧?你說,咱為什麼幫她?”
“因為她也是大夏的百姓。既然遇見了,也是緣分。幫她,可以嗎?”
在朱文松的概念裡,只要大夏人,自己都有責任管到底。
太子的責任心上來了。
“容我想想!幫人總不能一直給錢。對了,你會什麼營生?”趙陽可不想搞得自己像保養小三一樣,自然是想辦法給女子創造營生。
“奴家..奴家自十三歲就在青樓,其他的沒做過。若是營生,奴家只會管理青樓。”
眾人“.........”
“老趙,這可怎麼辦?總不能你我二人開青樓吧!讓她做媽媽?”
趙陽腦門子瞬間豎起三根黑線。什麼叫讓她做媽媽,聽起來咋這麼怪異。
“辦法有一個。不過需要陛下同意!”趙陽猶豫了下,準備把天上人間的模式運用到京城。
“什麼辦法,皇家辦青樓,就像我春溪的天上人間一樣,是官府開辦的,裡面的姑娘大多是能歌善舞。而且姑娘們感到一定年齡,還有退休保障金可以拿,不至於老無所依。”
“你說的很對。不過這個事....還是去找父皇再說。我們現在就去。”
二人說這話忘記避諱女人,嚇得女人直接跪倒在地,“太子..您是太子殿下,奴家給太子殿下磕頭。”說完,一直跪著磕個不停。
“妹妹,快把她扶起來吧,這人多呢,別暴露了!”朱文松有些尷尬,急忙對著苗苗道。
“魯深,先帶她去府上安頓下來,咱現在就進宮去。”
............
文德殿。
“什麼,你們要皇家辦青樓?胡鬧,簡直就是胡鬧!”武洪帝正在指著二人鼻子大罵。
“皇上,咱不能曲解概念,臣剛剛說的明明是教坊司,沒有說青樓?”
“青樓的業務,只是教坊司其中一項,而教坊司更偏重於歌舞戲劇。”
“而教坊司姑娘的來源,絕不是黑市裡拐賣的民婦女童,而是犯官之女,以及一些自願簽署合約的女子。”
“皇上,存在即合理。朝廷一直明令達官貴人出入青樓,卻屢禁不止。既如此,不如皇家統一開辦教坊司,一來可以徵收大量稅錢,二來可以規範管理,打擊黑市青樓。三來嘛堵不如疏,還能讓大臣們心身得到釋放,然後全心全意為朝廷辦差。”
“皇上,不如下詔向大臣們徵求意見?若是朝堂三分之二的大臣同意,臣以為可做。”
趙陽無限突出教坊司的優勢,特別是稅收,現在朝廷最缺錢,能搞錢的事,只要不禁止,都可以做。
武洪帝心裡也有所異動。這麼多年,官員嫖娼已成公開的秘密,政事堂那些官員有時候還公然交流起心得。再想著那高額的稅收,“劉全,下詔,皇家擬辦教坊司,明天之內,朝廷在京五品以上官員給回覆,是否可行。”
出了文德殿,朱文松有些擔心地說道,“老趙,為何你還要父皇下詔徵求百官意見,咱們直接幹不就行了?”
“放心吧老朱,大家都是男人,誰他娘會去反對這種事。即便有那麼一兩個反對的,不用你我去收拾他,其他大臣便會收拾的,這叫矛盾轉移。”
翌日。
出乎武洪帝預料,所有官員的意見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同意。
更有國子監的大儒為教坊司吟詩作賦。御史臺那幫人更絕,直接上書武洪帝,建議皇家督辦教坊司成立的進度。
那陣勢,恨不得當天就要見到教坊司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