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暑易節,不覺秋涼。草木蕭瑟,重陽節近。我想再沿著上面這個話題,這樣分析下去,也沒時間了,因為梁山聚義廳派人通知我開會了。不對,我糾正,晁天王死後,“聚義廳”現在改為“忠義堂”了。是他孃的忠義堂派人通知眾兄弟,同賞菊花,把這喚做“菊花之會”。
宋老大便安排大擺筵席,我得趕快去,免得宋老二......又錯了,現在該改為宋老大了。去遲了,宋老大又要批評我“事沒幹大,架子不小”了。
說起來,宋老大與菊花有緣。
我這麼一說,你一定會覺得納悶,宋老大與菊花何緣之友?且聽鐵牛給你細說:宋老大不是以一首反詩聞名天下嗎:“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恰好,被宋江嘲笑“不丈夫”的黃巢,也寫過反詩,而且是兩首,均與菊花有關。第一首就是大家熟悉的《不第後賦菊》。其詩曰: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此詩是黃巢落第後所作。黃巢在起義之前,曾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但沒有被錄取。科場的失利以及整個社會的黑暗和吏治的腐敗,使他對李唐王朝益發不滿。考試不第後,他豪情倍增,借詠菊花來抒寫自己的抱負,於是,寫下了這首《不第後賦菊》。
第二首是《題菊花》,其詩曰: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據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下記載,說這首詩作於黃巢五歲時。鐵牛以為不可信,小小年紀哪有這份豪情義膽?
駱賓王是千古一遇的神童,才在七歲時創作了一首“兒歌”《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首“兒歌”還是他機緣巧合才做出來的。也就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客人。客人見他面容清秀,聰敏伶俐,就問他幾個問題。七歲的駱賓王皆對答如流,使客人驚訝不已。駱賓王跟著客人走到駱家塘時,一群白鵝正在池塘裡浮游,客人有意試試駱賓王,便指著鵝兒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才創作了此詩。
駱賓王為什麼沒有在別的時間做出這首詩,等到客人指著鵝兒要他以鵝作詩,他才創作了此詩。這裡就有機緣巧合的問題。再說黃巢,一個五歲的孩童,作出“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還有可能,但要作出“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就難以想象。這是鐵牛的拙見。或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畢竟黃巢也不是個一般人,我們總是拿大眾的標準來衡量非凡的人,這是我們凡人的通病。
所以,凡人李鐵牛認為,《題菊花》當作於黃巢青年時,甚至在發動起義之前。此詩充滿浪漫主義激情的大膽想象:一旦自己成為“青帝”(相對於劉邦的“白帝”)就要讓菊花與桃花在大好春光中開放,讓菊花也同樣享受到蕊暖香濃、蜂蝶繞叢的歡樂。這種對不公正“天道”的大膽否定,和對理想世界的熱烈憧憬,集中地反映出黃巢超越封建文人價值觀念的遠見卓識和勇於掌握、改變自身命運的雄偉膽略。
以我李鐵牛的淺見,單看這兩首詩,黃巢的王者霸氣就已經把宋老大比下去了十萬八千一百里了。宋老大竟然說“敢笑黃巢不丈夫!”真的是大言不慚,不知天高地厚!
我說,宋老大與菊花有緣。是說他的反詩中有黃巢,黃巢的反詩中有菊花。所以,宋老大與菊花有緣。這是根據三段論推出來的。
關於“三段論”,我鐵牛想再囉嗦幾句,這東西好得很,生活中經常用得到。三段論是邏輯學裡,性質判斷推理中的間接推理。說起來麻煩得很,我舉一個例子來說。例如,“所有鳥都是動物,孔雀是鳥,所以,孔雀是動物”,這就是一個三段論。它由三個簡單性質判斷組成,判斷一與判斷二是前提,判斷三是結論;它包含三個不同的概念,即“鳥”、“動物”與“孔雀”,每一個概念都在兩個判斷中各出現一次,分別叫做“大項”、“小項”與“中項”。例如,在上面這個三段論中,“動物”是大項,“孔雀”是小項,“鳥”是中項。在三段論的兩個前提中,包含大項的那個前提叫做“大前提”,包含小項的那個前提叫做“小前提”。例如,在上面那個三段論中,“所有鳥都是動物”是大前提,“孔雀是鳥”是小前提。由大前提和小前提,就推出了“孔雀是動物”這個結論。
正想著根據三段論推出來的“宋老大與菊花有緣”這個結論呢,忽聽有人喧譁,原來是山下眾頭領和我一樣,上山來去開什麼“菊花之會”。於是,也大聲喧譁著向忠義堂走去。
梁山好漢雖處主流秩序之外,但仍按照當地習俗,舉行重陽節菊花會,可見對這一節日的重視。
宋江自盟誓之後,一向不曾下山,不覺炎威已過,重陽節近。宋江便叫宋清安排筵席,邀請眾兄弟同賞菊花,喚做“菊花之會”。這次的聚會,宋江還特意安排:“但有下山的兄弟們,不論遠近,都要招回寨來赴筵”。可見,這次聚會不同一般。
重陽節是豐收之後祭祀天帝、祭祖的節日,重陽節與除夕、清明、中元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至宋代重陽習俗更為隆重,周密《武林舊事》卷三“重九”:“都人是月飲新酒,泛萸簪菊。”梁山好漢雖處主流秩序之外,仍舉行重陽節菊花會,可見對這一節日的重視。從中也可以窺探出宋朝重陽節的一些民俗。
一是賞菊。梁山上安排菊花會,以菊花布置了忠義堂,突出了菊花會的主題,要求全體頭領都要出席。重陽節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宋朝詩人范成大的“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的詩句,抒發了宋人品菊飲酒的樂趣。唐朝賞菊就已成氣候,孟浩然在《過故人在》中寫道:“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道出人們念念不忘的是重陽節到來時要回來賞菊的心情。當然還有被宋江笑話的黃巢的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不僅描寫了菊花開放在重陽節,而且展現出黃巢立志推翻唐王朝的雄心和自信。
二是頭上戴菊花。宋江當場所作的《滿江紅》中寫道:“鬢邊不可無黃菊”,由此可知,即使不是出席菊花會的眾頭領每人都在鬢邊插上了菊花,至少宋江本人是插了菊花的。重陽節頭戴菊花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宋代盛行。書中記載林沖、徐寧等上層人士都有戴花的習慣。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戴菊花可以避難消災。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
三是喝菊花酒。宋朝重陽節已經不再是單純祭祖的節日了,增加了美食佳釀的內容。菊花酒被看做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此時,忠義堂外,遍插菊花,花香醉人。忠義堂內,肉山酒海,花團錦簇。真是酒的海洋,花的王國。諸位弟兄各依次坐,分頭把盞。堂前兩邊敲鑼擊鼓,大吹大擂,語笑喧譁,觥籌交錯,眾頭領開懷痛飲。馬麟品簫,樂和唱曲,燕青彈箏,各取其樂。不覺日暮,宋江大醉(鐵牛竊以為宋老大這是裝的,按照慣例,再喝個半斤八兩,他也醉不了)。
只聽他醉眼迷離中,大手一揮,大呼一聲:“取紙筆來!”
紙筆來了,一時乘著酒興,作《滿江紅》一詞:“喜遇重陽,更佳釀今朝新熟。見碧水丹山,黃蘆苦竹。頭上恁教添白髮,須邊不可無黃菊。願樽前長敘,弟兄情如金玉。統豺虎,御邊幅;號令明,軍威肅。中心願平虜,保民安國。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障卻奸邪目。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
賞菊花,飲菊花酒,梁山好漢排座次後度過了一個輕鬆快樂的重陽節。再加上“堂前兩邊敲鑼擊鼓,大吹大擂,笑語喧譁”,以及馬麟又吹簫又唱曲,燕青彈箏,為菊花會助興,使菊花會更是熱鬧。
會餐不是點名,更不是打仗,宋江如此重視,足見重陽會餐絕非簡單的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而是有著深刻的政治目的。這個看似祥和和諧的賞菊大會,卻孕育著危機的到來。隨著梁山的壯大,眾好漢對梁山未來的出路產生了矛盾。重陽節是梁山好漢聚齊後的第一個大節日,宋江借過節的歡喜氣氛,把深思熟慮的招安大計搬上桌面,探出了山寨中招安和反招安的勢力範圍,對反招安派的干將區別對待,為順利招安奠定了基礎。
為了使招安思想“潤物細無聲”,宋江還寓教於樂讓梁山一級歌唱演員樂和現場演唱,放一個探空氣球,以此探探大家對招安的態度。當然,事前宋江只可能與吳用商量過此事,武松和我李逵等性格粗獷的人是不清楚其中秘密的。
所以,當樂和唱這個詞,正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時,聽到“招安”二字,我心裡便氣大了,早想發作出來,大鬧一通,把這個什麼狗屁“菊花之會”鬧黃了。卻見一個人比我還急,只聽行者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卻冷了弟兄們的心!”
我也不管“宋江心腹”的身份了,藉著酒氣,睜圓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鳥安!”只一腳,把桌子踢起,顛做粉碎。
本來下面還有一句“招他孃的屁安!”但因為桌子破裂的聲音大過罵街的聲音,別人也沒注意到我還說了這麼一句。
菊花會實際上是宋江對黃巢崇拜的折射,把自己的野心暴露給了大家,遭到了我們這些粗人的反對,使得招安的矛盾顯現出來,也給了宋江各個擊破反對派的時機,最終統一了思想,開始逐步實施招安。可以說,重陽節在“菊花之會”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使宋江離招安夢更近了一步。
有人大鬧,宋江這回不再裝醉了。精心設了這麼大一個局,連下山的兄弟們,不論遠近,都招回寨來赴筵。就為了宣講他的“招安之道”。不料被武松一句“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給罵了回去。就連我鐵牛這個“狗腿子”也把領導不當領導,又是罵、又是踢。一場宣講大會叫這兩個粗人給攪黃了。你說,人家領導同志生氣不生氣?
宋江的本意是引蛇出洞,探探那些城府較深首領的反應,一看反應最強烈的竟然是我這個小兄弟李逵,宋江十分尷尬。他也不好罵人家行者武松,就拿我這個“自己人”開刀。他變了臉色大喝道:“這黑廝怎敢如此無禮?左右與我推出去,斬了!”
這是殺雞給猴看。見宋江要表演“揮淚斬馬謖”,吳用等人心領神會密切配合,急忙跪倒為我求情。
我敢肯定,這次他是真想斬我,以殺雞駭猴。他擺下這個什麼狗屁“菊花之會”,就是掛“菊”頭賣“招”肉,和“菊花”沒一毛錢的關係。目的就是要開宣講會,鼓吹他的“望天王降詔早招安”的思想。說不定,這個《滿江紅》就是早寫好的,早就被智多星吳老三幾易其稿把過關的。
斬就斬吧,早死早超生。我本來就不是這個世界的人,我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好好的,既有好大前程,又有團花相伴,整天過得美滋滋的,不知道哪個混賬王八蛋未經我同意,把我“穿越”到這個平行空間裡來,受這鳥氣!
我長頸以待,站著赴死。眾位弟兄卻以為我被嚇傻了,都說鐵牛是個粗人,說的是無心之話,都跪下求情道:“這人酒後發狂,哥哥寬恕!”宋江並不想一次得罪很多人,便收回屠刀。也許,他覺得我還有用,還有許多“髒活”需要我做,還有許多“髒話”需要借我的口去說。總之,這個醜的不能再醜的大腦袋算是保下來了。
接著,宋江又換了一副腔調開始教訓武松:“兄弟,你也是個曉事的人,我主張招安,要改邪歸正,為國家臣子,如何便冷了眾人的心?”宋江對武松公開對抗是感到意外的。想當年武松血濺鴛鴦樓後,在孔家莊遇到宋江,武松就說過“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足見當初罪孽深重的武松是贊同招安的,所以宋江才敢教訓武松不曉事理。
又說那話了。翻來覆去還是那麼幾句話,上來下去就是那個意思。宣講的任務沒完成,他不死心啊。
這場菊花酒會終不暢懷,草草收場。席散,各自帶著不同的心情,各回各寨,各找各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