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呂不韋果然將李斯送進了宮,秦躍欣然接受,封之為郎官,並命他陪駕左右。
而此時市集上也出了一樁奇聞,一個名叫嫪毐的奇人,尺寸巨大,甚至能把那玩意兒穿在桐木車輪上,使之轉動而行。
因此人是呂相府上門客,呂相認為他傷風敗俗,特地將他閹割,送進王宮當太監。
此事“一不小心”被趙姬知道,趙姬蠢蠢欲動地想要看看“奇景”,於是買通了動手術的人,並且把嫪毐接進了自己宮裡。
才試了一次,趙姬就上癮了。
呂不韋以為自己在趙姬身邊安插了心腹,卻不知道嫪毐其實是一顆定時炸彈。從今以後,他會藉著太后的支援,壯大勢力,成為叫呂不韋頭疼的一股力量。
那時就由他們兩人狗咬狗,秦躍坐山觀虎鬥就行了。
而跟李斯相處了幾日之後,秦躍徹底感受到了他的好處,經常在安南面前誇讚,說她慧眼識英。
呂不韋見事態發展得很是順利,便一心一意準備東征的事了,若干天之後,他帶著五萬兵馬,前往周國。
沒了呂不韋和趙姬的干預,秦躍終於不用再束手束腳。在這些日子裡,他不停地擢升人才,在各個部門都安插上自己人,一點一點地將大權奪回來,其中不少主意,是李斯出的。
過了兩個月,呂不韋班師回朝,帶著臣服的周王室眾人。他自恃功勞,再一次提出讓秦躍封他做王父攝政王。
秦躍騙他說:“秦相那邊的人一直懷疑我是您的親生兒子,這個名號可能會引起他們的抵制,不如封您為仲父,既能讓孩兒盡了孝道,又能穩住那幫老頑固。”
仲父的意思是叔父。比起攝政王,有名無實。
但好歹有個“父”字。呂不韋終於可以在大庭廣眾之下聽秦躍叫他“仲父”,整個人都神采飛揚的。
凡事有利有弊。
東周原本安於一隅,與世無爭。當諸國聽說呂不韋徹底滅了東周後,紛紛坐不住了。四公子中,趙國平原君和齊國孟嘗君已死,衛國信元君也已廢,只剩下楚國春申君。
春申君大有唇亡齒寒之感,遊說各國共聯合抗秦。
此時,齊國的態度至關重要。
楚王雖跟衛王一樣昏庸,但他的愛妾是春申君所送,耳根子又軟,便由著春申君去。所以反間計這一招是用不成了。
上回信元君率五國大軍攻秦,唯有齊國沒有參與。
這次齊國必定也不會參與。
然而五國聯合,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唯一的方法,就是讓齊國站到秦國這一邊來。
齊國現有田單這一厲害人物, 怎麼肯輕易出兵?唯一的辦法,就是聯姻——將齊國公主嫁於秦王為妻。
這是田單提出來的,他到底是忌憚秦國,怕秦國脫困後不認賬,想用這種方式將己國與秦國牢牢地綁在一起。
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不贊成的。
秦躍不答應,老臣們便跪在殿外不肯起來。
呂不韋也以“仲父”的名義痛陳了迎娶齊國公主的種種好處,勸自家兒子不要感情用事,說哪個男人不三妻四妾,更何況是一國之君。只要利用完了齊國,到時候秦國強大到不懼五國合縱時,把齊國公主殺了洩憤便是。
呂不韋之精明算計、心狠手辣,確是一代大商人的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