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熱熱鬧鬧,算是回門結束。
反正都是在一個村兒裡,到天黑的時候,他們才算是回到了沈家。
一回到家裡就看到所有人都在堂屋裡坐著。
林建平愣了一下,看這樣子似乎大家並不愉快。
沈愛國見的女婿回來急忙笑著說,
“你們累了吧?累了先回屋歇吧。”
於淑慧急了。
“爹早說晚說,這事兒都得說,何必瞞著建平呢?
建平既然是咱家的上門女婿,這事兒也不應該瞞著他,況且跟他們小兩口有關。”
“爹,您就別瞞著他們了。”
林建平一聽這話就明白這分明是有啥事兒。
急忙說道。
“爹孃有啥事兒,咱們都是一家人。有啥事兒就說。”
扶著沈冉進了屋,讓沈冉坐在了炕沿兒父母身邊。
然後自己挨著大哥坐了下來,沈虎看了看林建平一臉的難為情,人家剛娶了自己妹妹,結果他們家就開始鬧事兒。
可是看著老二,老三媳婦兒那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就知道這事兒瞞不住。
藏著掖著肯定不行,哪一天鬧翻了臉更麻煩。
“行吧!
既然大家說開了,那我就把這事兒說清楚,建平是這樣,你說你剛進咱們家,本來這事兒不應該這麼早。
可是你二嫂三嫂的意思是家裡面既然多了這麼多人,應該把家分開。
樹大分支,兒大分家我們也覺得沒啥問題,所以就想著今天把家分了。”
沈愛國咬了咬牙,雖然丟臉,但是到底這事兒還是儘早辦了。
他也覺得夜長夢多,看著老二,老三媳婦兒這樣子似乎是不分誓不罷休。
“建平,我們也不是因為你的關係,我們才要求分家。
只是覺得既然咱們家裡人口多了,而且以後事情多的很,還不如干脆分家過日子比較輕鬆。
尤其你們小兩口兒剛新婚。
正是蜜裡調油的時候,你說跟我們這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
總有個鍋碰碗碗碰鍋的時候肯定不合適,還不如你們小兩口兒分出去單過。”
於淑慧話說的好聽。
“二嫂,我明白,既然大家都有這個意思,我們當然是聽大家的,聽爹孃的。”
林建平也把話說的明白,反正自己是上門女婿,這事兒也輪不到自己做。
主要真分家他也不反對,畢竟自己手頭有錢,蓋房子單過那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
其實林建平打過主意,這要是分了家的話,自己掙的錢也算是他們小家的收入。
其實上輩子在這個家裡待過,他知道二嫂三嫂是啥人。
真要讓自己掙錢給其他人花,他還不樂意呢,上輩子也就是跟大哥還有老四,老五關係親近一點兒。
其實老二,老三兩家人,後來他們走的關係並不近。
他又不是啥大事兒啊,憑啥自己掙錢給別人花,本來就想等過些日子再跟老丈人談這個事情,可是現在既然是別人攛掇著要來,他當然不反對。
沈愛國嘆口氣,
“行,既然話說到這份兒上,咱們就把家分了,這家目前情況就是這樣,這房子是我和你娘蓋的。
這十間大瓦房按村裡的老規矩,肯定是要跟你哥一塊兒住。
你大哥大嫂無論是怎麼分家都要留下照顧爹孃。
你們其他人啥也甭說,這些年你們都分了宅基地。
老二和老三有宅基地,而且那房子也已經蓋起來了。
雖說房子蓋的小,但是爹孃這筆錢也已經給你們拿出來。
你們能直接分出去單過,老四和老五還沒成家,所以還住在家裡。
等將來自己分了宅基地,自己出去蓋房。
所以房子我誰都不分,留給我們老兩口兒,等我們百年之後,這房子就歸你大哥。”
眾人都是點頭,因為這是事實。
“你們每個人名下都有地,雖說咱現在在一塊兒分的時候呢,誰名下的地就歸誰。
以後各家的地,各家負責照顧。
糧食今年也已經分下來了,到時候咱們按人頭平均分。
每家拿多少不多不少,你們心裡都有數,咱們就再說說家裡的錢。
家裡目前一共就800塊錢,這個數呢大家都心裡明白。
正常情況來說,老四和老五還沒結婚成家。所以這筆錢要給他們多留下一些。”
“按照家裡的人口來說的話,應該是一人100。”
於淑慧一聽急了,
“爹,妹妹到底是女孩子?怎麼能分這筆錢呢?”
“你妹妹是女孩子,咋啦?
你妹妹是女孩子,她也是人,咱是新社會,又不是那舊社會男女平等。”
“ 而且老四,老五一人給他們分200,這200呢留著他們將來娶媳婦兒用。
這麼一扣除就剩下400塊錢,這400塊錢就按咱們五家平分,一家也就80塊錢。”
於淑慧急了,
“爹,為啥要給老四老五留那麼多錢呢?”
“你說為啥?
老四老五沒結婚當然應該多留點兒,你們當初結婚家裡可是都給你們出了彩禮,而且拿了糧食。
怎麼到老四,老五,我這個當爹的就厚此薄彼。”
於淑慧心裡不滿,這80塊錢夠幹啥呀?
“ 除了這800塊錢,你們今年在隊上掙的那些錢還沒有分。
所以今年各家在隊上的那些錢多少都算你們自己的。”
於淑慧一聽這話才歇下心來,他們賣了公糧。
每家差不多還能拿到200塊錢。
又把家裡的東西分了分,總之各家用各家的,基本上沒有啥可說的,剩下就是家裡養的那些雞呀,豬呀之類的。
養了兩頭豬,不過這兩頭豬沈愛國說了到了年根兒底下殺了豬之後給他們分肉,如果賣了錢就給他們分錢。
一共就養了八隻雞雞就不分了,全都留給吳綵鳳。
看著非常簡單的就把家分了,於淑慧聽了這話心滿意足,280塊錢自家的房子也蓋好了。
帶著這錢帶著自家男人和孩子過去過,這日子過不差。
當天晚上於淑慧和老三家就直接搬走了,倆人都搬到了他們各自蓋的磚房裡面。
說是磚房也就兩間,蓋的時候也就花200塊錢。
老三媳婦兒和老三商量著,除了這筆錢,如果把村兒裡的這磚房賣了,再把糧食這些賣一賣。
他們倆到縣城裡買一個小院子,說不準夠。
不過實在不夠就買一間筒子樓也差不多。
這裡裡外外算起來他倆手頭相當於是有四五百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