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秋來的時候一看見江夢銀就知道今天註定不會太平。
她這話的意思就是在含沙射影:季秋你高三上最後一次聯考和期末成績才是你的真實水平。而你以前的成績都是作弊得來的。
那時她已經深陷心理疾病的漩渦,每天都想著怎麼自.殺。
那兩次的總成績均掉到五十名開外,江夢銀開始懷疑以往季秋的成績都是作弊得來的。
在年級上散播季秋賄賂老師不成就自己去油印室偷考卷,考試帶手機等等謠言。以及季秋怎麼不去跳樓的言論。
開始的時候季秋沒怎麼在意,只覺得她就一跳樑小醜。這種訊息一看就很搞笑,什麼偷考卷背答案,油印室她都不知道在哪。
更何況考試之前監考老師都會用金屬探測器檢查考生是否帶有違禁物品,和高考的標準一模一樣。
自己怎麼偷,怎麼帶進去?又為什麼要作弊騙自己?
可沒辦法,年級上喜歡季秋的人很多,討厭眼紅季秋的人更多。
被煽動的不少學生都去找自己班主任要說法,到了高三下,因為成績退步和缺考,季秋調到了三班。
當時三班班主任也就是現在的許主任,他不怎麼喜歡季秋,可能是因為季秋唯獨在他教的學科上偏科嚴重。
這件事學校表面看起來高度重視,卻始終沒有在校內公開證明季秋的清白,或許他們也覺得這只是件莫須有的小事。
恰巧,很多人同時知道了季秋患有重度抑鬱和焦慮。
患病的原因自然是因為常年高壓學習和不會調節自己。
不過沒人會在意原因,他們只要一個結果,一個季秋作弊卻沒有得到處罰的結果。
學校對待作弊的處罰很重,只要有一次作弊就記大過一次,兩次則直接開除。
年級上的聲音越來越大,季秋已經無暇顧及了,她早就有了輕生的念頭,就算不讀書了又能怎樣。
作為好友的寧久微,池澤等人自然站在季秋一邊。相處多年,他們又怎麼會不知道季秋的真實實力。
瞞著季秋,幾人找到江夢銀和她的那幾位好閨蜜狠狠將其教訓了一頓,當然只是口頭上警告她們不要再大肆散播謠言。
江夢銀又怎麼會聽,她自認為那就是真相,轉頭就告訴班主任自己被人威脅。
這件事最終以寧久微池澤幾人寫檢討而告終。
許主任找到季秋談話,起初季秋根本不在意,沒做過就是沒做過。
他們永遠只會認為自己是對的,他們不會在意真相,他們只希望看到自己想看到的。言語暴力就是他們的手段。
這就是人的本質。
真正讓季秋心中浮起漣漪的是,許主任說,“因為你,你那些朋友和其他同學鬧的很不愉快。嚴重影響學校的校風校紀,竟然敢私底下威脅同學,拿學校當你們自己菜市場嗎?你們想罵人就罵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她現在還記得許主任當時的每一句話:
“學校是學習的地方,不是你們搞什麼宮斗的地方。她怎麼說你,你不聽安心學習就是。你怎麼能攛掇同學之間的矛盾?他們鬧到教導處去,你那幾個朋友威脅江夢銀你難道就沒有一點責任了?簡直丟我的臉。”
“你自己成績下降就算了,你那幾個朋友是今年狀元的有力競爭者,你想看到他們也學你一樣成績下降跑三班來嗎?”
季秋默不作聲,沒有回答。
是啊,要不是自己這些破事,本就繁忙的高三學習生活,久微她們還要擠時間寫檢討。久微對自己這麼好,到頭來還因為這些破事牽腸掛肚。
季秋的內心猶如大壩崩壞,湖水決堤。雙眼不知何時蓄滿了淚水。
再後來就是沒有告別,她離開了。
思緒回籠,季秋笑著回覆江夢銀的話:“謝謝夢銀的誇獎,我想,我到底是個什麼實力,學校的老師自有評判。可能還輪不著你這個我原本認都不認識的同學來說吧?”
江夢銀沒有認輸,自信滿滿地說:“今天在停車場遇見季神的時候我還很驚訝,想著她怎麼來了呢。當年她可是因為作弊才退的學,我想,季秋可能沒有資格作為優秀校友給各位同學傳授經驗吧?”
此言一出,全場譁然,所有同學都開始交頭接耳。面上有疑惑有不可置信,更多的是對作弊之人的厭惡。
同學D:“這就是你們喜歡的那個季神?居然是個因為作弊被開除的人?!這樣的人還配來給我們做什麼勵志演講?”
同學E:“誰知道啊,看她那樣子也不像啊。”
當然,也有季秋的粉絲替她辯解:“季神才不會是那樣的人,你們去看她的作品就知道了,文筆完全不亞於課本上的那些文章。”
這只是一小部分的聲音,隨著議論,早早就淹沒在人海中。
臺下的領導個個都皺眉不悅,如此重要的場合,底下幾千雙眼睛看著,這個江夢銀到底在搞什麼?
主持人一時也沒反應過來,沒有在第一時間救場。
最先出聲的是寧久微,她面上帶著笑意,聲音卻異常冰冷:
“你們江學姐這話倒讓我想起了一件往事,同學們想聽聽這個故事嗎?”
有八卦不聽,怕不是傻子。
臺下異口同聲道:“想!”
寧久微起身:“同學A因為嫉妒同學B的才華,到處散播關於B的謠言。說B成績造假,考試作弊,甚至是聯合自己朋友在願望牆上寫下希望B去跳樓。”
“而同學B的真實情況是什麼呢?彼時,她深陷心理疾病的漩渦,記憶力減退,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她嘗試解救自己,甚至是用暴力的方式幫助自己恢復清醒。可惜,都不管用。這才導致她成績直線下滑。”
“可就是因為同學A等人的語言暴力,使得B的病情更加嚴重,一度到了退學的地步。”
場下傳來唏噓的聲音,他們只當這是一個故事,不會投入太多情感。
而作為事件主人公的季秋,她深知那種滋味。
寧久微的聲音還在繼續:“聽完這個故事,我想各位同學一定都很同情B的遭遇。所以,我想說的是,有時候對待他人多一份寬容未嘗不是件好事。希望你們明白將來不論是在考場還是職場,良性競爭才是做人的道德準則,才能走的更遠。”
江夢銀不甘示弱道:“誣陷之人固然可恨,可你又怎麼知道季秋沒有作弊呢?如果她真的沒有作弊,怎麼會心虛到退學?心理疾病不應該被當作擋箭牌,這是對其他同學的不公平!”
這次她沒有使用A和B的代稱,而是直接點名道姓。
聽故事的時候,再笨的人也聽的出故事中B指的就是季秋,而A極大可能就是公然揭露季秋傷疤的江夢銀。
氣氛瞬間變得劍拔弩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