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章 有那個皇帝你看在眼裡?

“遵命——”

上書房外面的通道,威武霸氣、殺氣騰騰的皇宮護衛大聲回應。

“嚓啦嚓啦!”甲冑響亮摩擦聲,四人身穿鐵甲,手按著刀柄,大步走進來。

他們的步伐整齊劃一,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力量和威嚴。

目光冷冽,盯著李玉樓,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警惕和敵意,彷彿在告訴他:你是我們的敵人,我們不會對你手軟。

“雜草的,難道是我演砸了?不應該啊。”

李玉樓肩膀上搭上了兩隻大手,另有兩人刀出半鞘在戒備森嚴,防止他暴起傷人。

李玉樓氣動全身,準備捉住崇禎皇帝挾持他做人質。

忽然間,他想到了自己如果逃跑,豈不是要累死賈府?

崇禎皇帝不應該是一個暴君,

這個還是試探?

“放手。”李玉樓肩一震掉兩隻大手:“我死也要有尊嚴,我自己曉走路。”

“崇禎皇帝,你果然不是秦孝公!”他大步流星走向殿外。

一副慷慨赴義的動作,令人唏噓不已。

離大門檻,還有三步。

兩步路。

一步路。

左腳在半空中!

“慢!”

“萬歲爺,我們不妨聽一聽這個狂徒說什麼,再殺不遲?”

李玉樓腳停在哪,心裡面納悶,拜託,你早點說不行?

我這是邁出去,還是不邁?

皇帝沉吟片刻:“唔,看在承恩給你說情的份子上,三把刀,朕給你一次自我救贖的機會。”

李玉樓重新回來了,一面嚴肅。

“三把刀,你的意思是說,你可以為大明扭轉乾坤!”見他這副面孔,王承恩心裡面偷笑。

“如果是別個皇帝,我才懶得搭理你,你是崇禎皇,還有許多機會的。”

崇禎皇帝忍不住又想拍案,想了想還是算了,太丟份。

“喔,我是崇禎皇,又如何?”

歷史上,崇禎上吊前在自已的藍色袍服上寫上:“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

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如此愛民的皇帝,卻是生不逢時,遇到天災不斷,殫精竭慮仍舊是無力挽回大明江山,這淒涼的情景是何等的悲壯。

老奴王承恩見到崇禎皇帝自縊後,對著崇禎皇帝行了三拜九扣的君臣大禮,在一旁的海棠樹上以同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已的生命。

崇禎還為了不讓自已的后妃和子女受到闖賊的奸辱,親手逼死皇后三妃、殺死昭仁公主、砍掉長平公主一手臂。

“你,起碼比較愛民如子。”

崇禎皇帝想不到他說的是這種話:“你這敷衍話說出來,又有什麼用?”

“哈哈哈,自夏桀商湯以來,能夠讓我李玉樓稱讚的皇帝,就沒有幾個。”

崇禎皇帝眉頭一挑:“秦始皇怎麼樣?”

“講真,秦始皇雄才大略,築長城,統一度衡量,車同軌,國同文,書同文、行同倫,來萬國,相九賓。

不過,他的成功是自秦孝公贏渠梁重用商君之後的黑色裂變→縱橫捭闔→真龍崛起→大秦帝國美賦篇章。

統一六國,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又一個秦國君主建築好了的筋基,他們戰功顯赫,政績彪炳。

時下六國贏弱,只要任意一位不是太愚蠢至極的君主,坐上秦始皇的位置上,萬里江山,幾乎唾手可得。”

崇禎皇帝與王承恩對視了一眼:這小子不是一個廢物!

“漢高祖劉邦如何?”

李玉樓笑了:“劉邦無疑是一個超級人才,他的成功,很有傳奇色彩,從一個市井小民,一路上高歌猛進,小怪大妖斬瓜切菜,像一個開了掛的穿越人。”

“什麼掛?什麼穿越人?”

李玉樓道:“喔,就是從明穿越時空,到了楚漢之爭,瞭解這時代及事情經過。”

“這!”皇帝忍不住失笑:“你這一說,還真是有這種可能性!”

李玉樓道:“他算一個。”

崇禎道:“三國時期的『王』,又有誰入你法眼?”

李玉樓沉默片刻,緩緩開口:“在我看來,三國時期的王中,一個也沒有。”

崇禎微微一愣,似乎對李玉樓的回答有些意外,他忍不住問道:“這是為何?”

李玉樓輕嘆一聲:“三國時期,群雄並起,各地王侯將相無數。然而,這些王侯雖有才幹,卻多為一己之私,不顧百姓生死。他們爭權奪利,戰亂頻仍,導致民不聊生。這樣的王,如何能入我法眼?如果真是超級大才,早就一統天下了,或者是說三國人才輩出,難以冒頭。”

崇禎皇帝默然。

他的奇說重新整理了自己的認知,細細的一想,還真的是這樣子的。

李玉樓所言非虛,三國時期,英雄輩出,但多為武將謀臣車水馬龍,你來我往,真正以百姓福祉為念的明君卻寥寥無幾。

“那麼,唐太宗李世民呢?”崇禎皇帝又問道。

“李二?”李玉樓撓撓頭:“不看歷史的記載,他是一個很複雜的君王。”

李二?

皇帝道:“哦,說一說?”

李玉樓思忖一下:“李世民雖被譽為貞觀之治,開創了大唐盛世,但他在位期間,也有不少瑕疵。

他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勢,也曾殺戮功臣,罷黜太子。雖有明君之象,卻非完美無缺。

總之世人稱讚,親人詛咒,囚父殺兄奪嫂,無疑是惹人垢病,不過,成王敗寇,最是無晴帝王家,這也無可厚非。他也算一個吧。”

崇禎皇帝點頭贊同:“你說得有理。那麼,宋朝的帝王又如何?”

“隋煬帝其實我覺得也算半個,起碼大運河,是一個功偉跡。他最後一次徵高句麗,國力都已經虛弱,動用了百萬大軍,最終導致隋朝滅亡。

他是明君亦是一個昏君,一意孤行,沒有量力而行。”

皇帝點點頭示意認同感:“楊廣帝他心中有抱負,然太急功近利,只要平穩發展,徐徐圖之,那有唐朝出現!”

“宋朝呢?”

“宋朝帝王沒有那麼多光點,但是他們卻是創造了一個奇蹟,民眾生活水平高。

在文化、科技方面也頗有建樹,百姓生活也相對安定。

然而,宋朝對外軟弱,靖康恥直到現在想來我也想揪著趙匡胤剮幾大耳屎!”

崇禎皺著眉頭,大感意外:“為什麼不是抽宋徽宗?”

李玉樓搖搖頭:“追根溯源,宋太祖趙匡胤,起家是什麼?”

崇禎道:“陳橋兵變。”

“不就是了嘛,他為了防止日後有人效之,搞笑的寫下祖訓以文抑武,其實從他萌生這個思想之後,就已經註定不用多久便會改朝換代。”

崇禎沉思:“這是兩難選擇啊。”

李玉樓笑了:“一點也不難,君王心裡面沒有裝載一樣東西,所以才怕。”

“什麼東西?”

“民。”

“民?”

“對,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民心在,無論是誰當皇帝,這天下,就不會換。子弟兵上戰場,死了一茬又一茬,尼馬,你以文抑武,讓一個太監當監軍,外行領導內行,打的金國屁滾尿流之際,來一個停戰議和,幾十萬幾十萬白死了。

連發十三道金牌令箭召喚神將回朝,如果是我,一刀就剁了監軍,帶著大軍,班師回朝,再剁了皇帝。”

“啊……”崇禎、王承恩面面相覷:“三把刀,你可真能!”

“真正的明君,不僅要有才幹和智慧,更要有『愛民』之心,以百姓福祉為己任。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得到民心,開創一個繁榮昌盛的時代。”

崇禎皇帝聽後默然良久,李玉樓所言皆是事實。

“元朝呢?”

李玉樓思索片刻:“元朝我沒有什麼好感,不作評論。”

“不過元朝開國皇帝元世祖忽必烈,他的功績有幾樣還可圈可點。

統一中原,忽必烈平定了南宋的抵抗,結束了自唐朝以來的分裂和戰亂局面。

建立了多民族國家的政治格局,進一步發展多民族的大統一。

推行漢化政策,使得蒙古族和漢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得以加強融合。

開疆拓土上也有著卓越的貢獻,他征服了西北的西域和青藏高原的吐蕃,使得華夏的疆域得到了極大的擴張。

崇禎皇帝忍不住緊張問他:“本朝呢?”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