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7章 姜紅豆糧倉遍佈戾朝

不過謝昭也不是來抱怨的,他既然當了皇帝,那就得擔這個責。

既然嚐到了帝王之位帶來的權利,那就要為這份權利買單。

謝昭是來找姜紅豆商量開糧店的事,如今戾朝百姓手裡沒有餘糧,朝廷也沒有。

之前各地的糧食都被那群貪官汙吏拿去賣了換錢了。

不換錢也沒給老百姓,都放在糧倉裡壞了,爛了,導致戾朝現在整個國家都窮的叮噹響。

姜紅豆暫時沒接這話,只是問他,“我之前帶回來的那個獨眼龍,你審出來了?”

說起這個,謝昭更氣,他為這個國家辛辛苦苦的考慮各種事情,朝中卻有人吃裡扒外,和帝國勾結。

還把姜紅豆位置給賣了,差點害死姜紅豆,也延誤戰機。

那個獨眼龍招供了之後,謝昭順著那條線又摸出來一堆人。

謝昭身邊的內侍也有,當朝官吏也有,最可惡的是,最大的那個叛國賊是戶部尚書。

就是那個讓姜紅豆白送糧的老東西,謝重上位後,他就退了,一直沒在朝廷當官。

謝昭也沒懷疑過他,哪知道這一查,竟然把這個老東西給查出來了。

他早就和蠻子們勾結了,把戾朝的各種訊息往外送,也不知道圖的啥。

他也是個鉅貪,甚至比七皇子貪的還多,只是一直隱藏在背後,又久不在朝中,就避過了一劫。

謝昭清查朝中那群貪官時,下意識的給忽略了。

看來他還是不成熟啊。

戶部尚書已經被他下了大獄,這次他罪名不輕,叛國罪可是要誅連九族的。

只是這事與姜紅豆無關就是了,她只負責提供支援,其餘的交給謝昭自已搞定。

要開糧行,必須得謝昭做擔保,畢竟姜紅豆要把商行開遍全國,沒有謝昭在後面撐著,根本不行。

要開糧行也需要啟動資金,謝昭會給錢,這商行算是她倆一起投資建設的,一人一半。

姜紅豆這算是皇商了,皇帝之後只要頒佈一個聖旨就行。

她經營的一半收入會直接進入國庫。

人家謝昭出房子,出一部分錢,出人,給一半也不算多了。

姜紅豆也沒反對,兩人當下簽了個合同,就算是達成了協議。

如今朝中事情都算是告一段落了,只除了朝中大臣依然不足。

謝昭有意重開科舉,可現在戾朝那就是一個各處是漏洞的篩子,要開科舉都沒有錢。

四處等著要用錢,謝昭就只好把主意打到了姜紅豆身上。

正好姜紅豆也想開,兩人一拍即合,當下就定了下來。

因為貨郎需要定位才能送達,所以初次運糧需要姜紅豆親自到位。

謝昭第二天就頒了聖旨,宣佈姜紅豆為皇商,其實皇親國戚是不能為皇商的。

但姜紅豆一來身份特殊,二來,她直屬於謝昭,還是他的義母,可以說她就是謝昭一派的人。

謝昭又沒有第二個競爭者,姜紅豆當皇商,也沒人敢有異議。

姜紅豆第一家糧行就直接開在皇城,還距離“敬合宮”不遠,出門不需要一刻鐘就能到。

第一家“紅豆糧行”出來的時候,還被謝昭親手寫了牌匾,這可是御賜的招牌,京城裡的權貴們也不敢動。

更何況這算是皇帝開的糧行,他們是嫌棄死的慢了,才敢去對付“紅豆糧行。”

第一家過後,第二家在半個月後隨之開啟,然後是第三家,第四家,第二十家。

京城繁華,人口眾多,來來往往的人流量也龐大,自然生意也不會差。

姜紅豆這裡的糧行就是黑麵,白麵一起混賣。

還專門推出了一家高檔精糧店,價格虛高,不過東西的確是好東西,糧食品質和貢品有的一拼了。

專門賺達官顯貴的錢。

開完糧行後,又連開了七八家“紅豆酒樓”,把現代手藝在戾朝京城發揚光大。

其美妙的味道,獨特的烹飪手法,受到了大眾的喜歡。

即使價格高,也依然是達官顯貴們的第一選擇,讓吃膩了燉煮的這群人趨之若鶩。

只京城這些酒樓和糧行,就讓姜紅豆每天進賬近兩千兩,還是和謝昭分賬之後的收入。

不過姜紅豆說要把糧行開遍戾朝,就真的開遍戾朝。

她拿著謝昭的聖旨,在各地買商鋪,買地,運送糧食,召集人手,開糧行,開酒樓。

暫時就先開了這兩種,謝昭即使是皇帝,也不好直接霸佔人家鄉紳的鋪子。

就出錢和姜紅豆一起買鋪子,買糧,兩人對半分。

姜紅豆忙起來,家裡又顧不上了,平平安安樂樂就被接到了皇宮,謝昭怎麼樣也算是她們哥哥,有義務照顧她們。

姜紅豆就帶著人戾朝各處的跑,忙起來連過年都沒來得及回去。

只來得及送了新年禮物給三個小傢伙和謝昭。

謝昭收到那座用琉璃製作出來的搖錢樹時,也不知道是哭是笑了。

琉璃他是喜歡的,可是搖錢樹………

他也不知道當下是什麼反應了,不過還是收了下來,搬到了寢室裡。

就是有點囧,姜紅豆還把他當小孩,這麼大了還給他發壓歲錢,他三個妹妹有的,他也有一份。

大概古往今來,她是第一個把皇帝當孩子哄的。

謝昭雖然哭笑不得,但還是把壓歲錢好好收著了,他長到這麼大,第一次有人真把他當孩子待。

之前他的親孃,德妃都沒這樣過。

畢竟天家的親情,也就那麼回事罷了。

姜紅豆花了將近兩年時間,把糧行開遍了戾朝,這讓本已經缺糧到了一定程度的戾朝大大的緩了口氣。

有了姜紅豆的糧行做緩衝,也方便了謝昭推行高產作物。

畢竟要接受新的事物,需要一定的時間,不是嘴上說說就行的。

謝昭最先推行的就是地瓜和土豆,他找了雲城眾人當例子,讓他們當了推行官,在各地教給大家種植新產物。

一開始,大家也的確和雲城眾人一樣不接受,謝昭就種試驗田,讓眾人看看試驗田的成果。

尤其是南方,洪澇過後,百廢待興,那裡的氣候很宜人,也宜土豆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