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郎李建澤是李家主中年所得的幼子,今年不過19歲。
因是家中幼子又從小慣會討長輩們歡心,油嘴滑舌的,李家眾人對他很是溺愛。
如今成了上京有名的紈絝子弟,身邊有一群狐朋狗友,幹啥啥不行,吃喝玩樂第一名,一群人鬼主意多的是。
李家主看著兒子整日偷雞摸狗吃喝玩樂,不知進取,實在鬧心,於是三年前把人丟進了軍營裡磨鍊。
李三郎也是有幾分能耐的,對老爹一言不合就把他丟進軍營的事很是氣惱,決定要靠自己闖出一片天地。
如今已是六品昭武校尉,隸屬俞將軍麾下,一向敬重俞將軍為人。
一直覺得俞將軍是俞家唯一的真男人,不像他那個弟弟虛偽的很,明明是同胞兄弟,怎麼差別如此之大。
俞將軍怪不得如此出類拔萃,原來是他李家血脈,他的親表哥,難怪與他一般英明神武,他李三果然有做大將軍的天賦。
李家主本意是李老太君疼愛孫輩,特別是李三郎最得老太君歡心,到時候由孫輩跟在一起告訴老太君真相,儘量讓她不要太過動氣。
但李三郎畢竟少年心性,性情中人,回房間之後越想越氣,雖然老爹說不能輕舉妄動,但他輕輕的動一下不算妄動吧!
這天他和幾個朋友在韶華樓小聚,想集眾人之力看看怎麼樣給宣德侯一個小教訓。
“我有一個朋友……”李三郎摸了摸鼻子訕訕地開口道。
其餘三人在心裡吐槽,大家都是讀過書的人。
且他們四個從小一起長大,李三郎參軍之前經常一起喝花酒逛青樓那可是過命的交情。
兄弟間說話怎麼這麼不坦蕩呢!還是不是好朋友好兄弟了?
李三想了想怕說出來壞了姑母的事,於是直接道:“我看一個人不順眼,想給他點教訓,但是不能太狠啊!起碼臉不能受傷。”
小侄女滿月宴上要是宣德侯鼻青臉腫的出現也不好看吧,可不能壞了小侄女的滿月宴。
陳羨知是四人之中年紀最小的一個,今年17歲。成國公之孫,成國公皇眷正濃,家裡富貴顯榮。
霍景之,今年18歲。父親乃吏部尚書,如今還在國子監讀書。雖然貪玩,但自小聰明,有狀元之才。
傅硯辭,今年18歲,永嘉公主之子,真正的富貴閒人。
永嘉公主乃當今聖上與元后所出長女,聖上與元后少年夫妻,情意深厚。
可惜還是皇子妃的元后早年死於甘州兵禍。
聖上登基之後賜長女封號永嘉,食邑三千。
立元后所生之嫡子立為東宮太子。
追封髮妻為端慧皇后,從此再也沒有冊立中宮。
要知道大晉公主食邑不過六百戶,長公主加三百戶,有至九百戶。永嘉公主食邑三千戶,由此可見公主皇恩眷濃,深得聖心。
三人的主意一個比一個損,花招百出。直到霍景之笑嘻嘻地詢問:“到底是哪個不長眼的敢得罪了我們李三公子啊!”
“宣德侯!”
“哦,是宣德侯爺啊!”
什麼,宣德侯???
包廂眾人都沉默了……
他們雖然紈絝但也懂分寸,知道家裡的底線在哪裡?
雖說他們幾個都是家中顯赫之輩,若是對付一個同輩就算了,出了再大的簍子也有家中長輩兜底。
但宣德侯畢竟是朝廷官員,勳貴侯爵,又是他們爺爺輩的人,實在是不好下手啊!
霍景之第一個站起來道:“告辭!”
李三郎連忙拉著他的衣襬大吼:“別走啊!是不是兄弟,是兄弟就一起砍他!”
傅硯辭知道兄弟不是沒有分寸的人,且宣德侯府主母還是李三的姑母,莫不是出了什麼他們不知道的事情……
“不是兄弟不幫你,只是事關重大,宣德侯又不是什麼阿貓阿狗,我們不能隨便下手啊!”
李三郎滿不在意的說:“不過是個豬狗不如的老東西,我保證不會有事的,有什麼不是還有我在前面兜著嗎?”
三人一聽有貓膩啊!
“直接點,把人引到巷子裡,套上麻袋打一頓你消消氣就算了。”
陳羨知也懶得想了,對方是宣德侯他們也不好太過分,打一頓人兄弟消消氣就好了,也不能多幹點什麼。
不過能打宣德侯爺一頓,那可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戰績啊!
那可是宣德侯啊!不是世子,不是孫輩小輩。等他們老了之後有的吹了,嘻嘻!!!
李三郎看著兄弟們的慫樣翻了個白眼,也不為難他們了,勉強的點了點頭。
此後幾日四人派小廝跟著宣德侯,暗中觀察下手的機會。
在宣德侯參加完同僚的宴客會,夜裡回家的路上,四人派小廝把宣德侯的侍從引走,套上麻袋把宣德侯拖入小巷子。
四人牢記不能打臉的囑託,你一拳我一腳的暴打宣德侯的身體,好不痛快啊!
打完人後其中兩人悄悄的離開一小段距離之後又重新折返回去。
“哎呀,你們是幹什麼的,為什麼打人?”
“來人啊!打人了!有人打人了!”
正在打人的兩人聽見聲音之後假裝嚇跑,離開一段距離之後又跑回來和眾人匯合。
四人解開麻袋把宣德侯放出來。
李三郎假意為宣德侯打抱不平,虛偽的說:“哎呀,我可憐的姑父啊!怎麼是你,造孽啊!你怎麼被人打了啊!”
其餘三人也開口:“怎麼是宣德侯啊,我剛剛聽幾個人說在要給這睡了他婆娘的姦夫一個教訓。”
“什麼?”
“這,宣德侯……侯爺原來好人妻啊!”
“宣德侯有建安風骨,魏武遺風啊!”
“失敬,失敬!”
“還是長輩們會玩,小的佩服佩服!”
四人七嘴八舌,吵吵嚷嚷,宣德侯剛剛被人打了一頓又被幾個小輩懷疑是曹賊,一時氣急敗壞暈了過去。
四人派人把宣德侯好好送回府,然後把宣德侯今夜之事在城中宣揚。
之後四個小輩因見義勇為被家中長輩獎賞。
宣德侯事後報官,四位小輩配合的去了衙門作證,只是官差們卻怎麼也找不到幾個賊人的身影。
徒留上京城內宣德侯一段風流韻事,曹德之風一時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