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憐惜的拉著俞夫人的手“好孩子,這些年多虧有你在大郎身邊照顧。”
老夫人指了指擺在大堂角落裡的八個大箱子道“這些都是給你們的東西,三個孩子一人一箱,其他的都是你和大郎的。”
老夫人又拿起了桌子上的幾個小匣子,一些特別貴重的首飾玉佩老夫人單獨拿匣子裝著。
“其實有一些是我一早就準備好的,準備等大郎記在我名下後送給你們,沒想到……”沒想到大狼就是她的親兒子。
俞夫人看了看這幾個大箱子和桌子上的紫檀描金八寶匣就知道里面的東西肯定價值不菲“娘,這太貴重了。”
老夫人假裝惱怒道“長者賜,不可辭。”
俞夫人笑著說“好,那兒媳先替孩子們收下。”
趙姨娘聽聞俞夫人帶著兩個孩子去慈安堂請安待了大半天,回來時還抬著8個大箱子回到了玉雅軒,頓時氣得絞爛了手帕。
李氏到底是什麼意思,她家二郎媳婦帶著孩子過去連面都不見,偏偏見了姜氏他們。不行,她得找侯爺幫他們拿個主意,可不能便宜了俞大他們。
俞侯爺下朝之後就被請到了晚香堂,聽了趙姨娘的話也皺緊了眉頭。這確實不是什麼好兆頭。
也不能怪他偏心,老大有本事戰功赫赫,仕途上早晚能靠自己再進一步。
趙氏一共為他生了三個兒子,長子和幼子夭折,只有次子在他身邊平安長大。
二郎孝順懂事,生的幾個孩子也是聰明伶俐,長孫小小年紀已是童生,將來必定前途無量。
他不過是想給二郎一個爵位罷了,偏偏這些年李氏一直不鬆口。
唉!難為他這個做父親的啊!不過是想給心愛的孩子一個好前程罷了,怎麼就這麼難!
萬般無奈下,俞侯爺忍著厭惡來到了李氏的院子。
他這個妻子出生高門大戶,卻木訥的像個木頭人一般,沒有半分情趣。
他喜歡的一直是趙氏那般知情識趣 小意溫柔的女子。
此生的愛意都給了趙氏,他知道自己對不起李氏,所以也給了李氏正妻的體面。
說到底他們誰也沒欠誰。
老夫人見俞侯爺過來就知道他想幹什麼,不要臉的老東西,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
全天下的好東西都想白佔,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
“侯爺今天怎麼有空過來?”
“聽說你身子不好,為夫特意過來看看你。”俞侯爺睜著眼睛說瞎話。
“年紀大了就是這樣,說起來有些事情還是早點決定好,免得那天侯爺和妾身一命嗚呼了這侯府可就亂套了,不是嗎?”
俞侯爺總覺得今天妻子的態度和以往不同,語調陰陽怪氣的,但提到了最為關心的事情他不免有些急切。
“夫人是說……”
“等容容滿月宴之後,找個良辰吉日,召集族老,開宗祠。把孩子正式記在我名下,為請封世子做準備。”
“應該的,應該的,事情還是早點決定好。只是這個人選……?”
“按侯爺的意思來吧,侯爺深謀遠慮高瞻遠矚,我信侯爺的眼光。”欲要其滅亡,必使其瘋狂。
她要這老傢伙和趙氏在最得意之時跌落萬丈深淵。“所以我們還是要多補償一點給大郎,莫要寒了大郎他們的心。”
“對,夫人說得有道理。我對兩個孩子一向一視同仁,絕不會厚此薄彼。”俞侯爺多年籌謀成真,開心的不得了。
也不吝嗇拿點好東西安慰一下大房的人。“這樣吧,我名下東街的鋪子拿出來,記在大郎名下。”
“還是侯爺疼惜大郎,東街一條街八間的鋪子那可是侯府最掙錢的生意了,想來大郎那邊也不會再對二郎他們有意見了。”
“唉,等一下不……”侯爺話還沒說完就被老夫人打斷了。
“頌蘭,叫管家儘快把契書改成大郎的名字,派人告訴玉雅軒他們這個好訊息”
東街地處上京最繁華的地段,裡面的鋪子日進斗金,每一間都是會下蛋的金母雞。
給一間都是在割他的肉啊,怎麼就變成了八間。俞侯爺咬牙安慰自己,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
錢財都是身外之物,且大郎還有用處,不能讓大郎和侯府離心了。
北胡狼子野心,將來和大晉必然還有一場硬仗要打。等大郎立下戰功,他可以以侯府的名義向聖上請功。
到時候宣德侯府的榮耀必然更盛,想想都開心。
俞侯爺得償所願,感覺自己都年輕了幾歲,邁著輕快的步伐前往晚香堂和趙姨娘分享這個好訊息。
俞錦初本來隨婆母去了普陀寺禮佛,等回來的時候已經過了三日。
聽說嫡母病了,便馬上趕回宣德侯府。
俞錦初是趙姨娘所生幼女,小時候陪著嫡妹隨莫白師太在山林清修。
八歲那年才回到宣德侯府,嫡母感念她陪伴嫡妹之情,從小對她非常好。
姨娘也時刻告誡她以嫡妹為重,事事以嫡妹為先。
她敬重嫡母,自然也愛護妹妹,只是她能感覺到嫡妹並不喜歡她。後來她們姐妹各自嫁人便很少往來。
俞錦初去慈安堂看望老夫人時,頌嬤嬤她們故技重施,滴血認親。
她們沒有猜錯,當年莫白師太之事乃是一場騙局,意在掉包嫡女。
俞錦初聽完頌嬤嬤的話心裡五味雜陳,世家大族有的是不為人知的齷齪之事。
她一直覺得宣德侯府後院清淨,父親只有一妻一妾。嫡母慈愛,從不為難庶出子女。姨娘安分,對主母敬重對嫡妹關懷備至。
沒想到,宣德侯府才是最虛偽齷齪之地,父親她怎麼可以這樣對他們。
從小趙姨娘就對嫡妹比對她好,她以為是姨娘身為妾室不得不委曲求全。
小時候在嫡妹那裡受了委屈,她去找姨娘哭訴,姨娘只會苛責她不懂事,她身為姐姐生來就該讓著妹妹。
寒冬臘月讓她在院子裡罰跪,若不是大哥找來嫡母為她求情,她的膝蓋差點凍壞。
當年甚至不惜想毀壞她的名節用來成全嫡姐的姻緣。
老夫人憐惜的撫摸著親女兒的臉頰“是為娘沒用,連累你們受苦了。”
“沒有,從小到大娘親都對我很好”俞錦初知道,最苦的是她的母親。
頌嬤嬤寥寥幾句是她母親被矇蔽的大半輩子,人生最好的年華活在一場騙局裡。
而她好歹平安長大,陰差陽錯之下覓得如意郎君,也算苦盡甘來。
“孃親,女兒這些年過得很好,林郎對我一心一意,婆母也是良善之人待我如親子。”
林家有多好她當然知道,畢竟林家當年是她為親生女兒“俞錦珠”選得婆家。
只是有的人眼皮子淺,錯把魚目當珍珠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