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7章 開始維修

張峰院士思考片刻後說道:“我明白你們的困境。幸運的是,我們有兩艘移動船塢,它們是航母級別的海上船隻維修平臺,目前正在南海前往津港。這兩艘移動船塢在核爆前執行任務,因此倖免於難。”

王勵勤聽到這個訊息,不禁鬆了口氣:“這真是太好了!請問這兩艘移動船塢何時能夠到達津港?”

張峰院士回答:“預計它們將在三天內到達目的地。我已經為你們制定了詳細的可行性方案,包括如何運送物資和維修裝置,以及如何確保工程隊伍的安全。我會將方案傳送給你,你們可以提前做好準備。”

王勵勤激動地說:“感謝您,張院士!這將極大地幫助我們克服困難,儘快恢復戰鬥力。還有,我們也需要大量的維修技工,能否協助我們提供一些專業的工程隊伍?”

張峰院士答應道:“當然可以。我會組織一支經驗豐富的工程隊伍前去協助你們。”

不久,這支隊伍就趕往津港,登上了戰艦。

工程隊伍的成員來自不同領域,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豐富的經驗和無比的專業素養。

工程師們分成小組,每一組負責不同的任務。有的人在焊接受損的金屬結構,有的人在更換受損的電子裝置,有的人在修復供電系統。整個工作場面充滿了嘈雜的聲音,焊接火花四濺,吊車的轟鳴聲不絕於耳。

在戰艦內部,燈光明亮而均勻地照射在艦船的外殼上,工程師們穿梭於巨大的機械裝置之間,各自負責不同部位的檢修和維修工作。

他們手持各種工具,有的使用電焊機,有的使用鐳射儀器,有的則仔細檢查著艦船的結構。

一位工程師蹲下身子,用手指輕敲著艦船的表面,仔細傾聽著迴音。他閉上眼睛,似乎在用感覺判斷著是否有微小的裂痕。隨後,他拿出儀器,將其貼附在艦船表面,仔細測量著厚度和強度。一旁的技工拿著手電筒,為他提供足夠的光線。

另一組工程師正在使用遙感裝置掃描著艦船的外殼,他們的儀器可以探測到隱蔽在外殼下的損傷。每一處異常的地方都被標記出來,等待後續的修復工作。

還有一位工程師,身著防護服,正在檢查著艦船的電子裝置。他開啟控制面板,仔細檢視著每一個線路和電路板。一旁的陳婧正專心地分析著電子資料,試圖找出潛在的問題。

移動船塢也很快投入到了工作中,移動船塢的巨大吊臂威嚴地高舉著,如同一隻巨大的機械巨獸,它的存在讓人不禁生出敬畏之情。吊臂下方,各種裝置和工具整齊地擺放著,等待著投入使用。

工程師們戴著安全頭盔和防護眼鏡,站在巨大吊車的控制室中,手握操縱桿,小心翼翼地操作著。他們的手指靈活地在控制面板上移動,讓吊車的動作如同默契的舞蹈一般。

慢慢地,巨大的起重機開始活動,吊臂緩緩下降,吊鉤懸掛著艦船的一側。工程師們藉助通訊裝置進行著精準的溝通,確保每一個動作都毫無差錯。

當艦船輕輕地離開碼頭,吊臂又穩穩地升起,艦船被緩緩地移動到移動船塢的艙室入口。這一過程需要高超的技術和嚴密的協同操作,彷彿是一場高難度的機械芭蕾。

一旁的艦隊的官兵和工程隊的成員,都屏住了呼吸,注視著這一壯觀的場景。他們深知,這個過程中一點小失誤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最終,艦船被輕輕地放入了移動船塢的巨大艙室中。巨大的門緩緩合攏,將艙室密封起來。工程師們開始啟動船塢內的維修裝置,艦船的維修工作正式開始。

這一刻,津港的碼頭上瀰漫著工程師們的汗水和堅韌,他們知道,這個工作將持續數週,但他們毫不退縮,因為他們明白,為了家園的安全,一切都是值得的。

艦船的機房內,一組工程師正在檢查和維修著複雜的船舶動力系統。他們穿梭在龐大的機械裝置之間,用精密的儀器測量著各種引數,確保動力系統能夠正常運轉。

戰艦內瀰漫著濃厚的機油和金屬味道,但工程師們都樂此不疲。他們的工作是如此重要,每一個細節都不能馬虎。

然而,維修工作並不順利。一艘受損的軍艦的動力系統遭受了導彈的摧殘,發動機和傳動軸受到嚴重破壞。

導彈襲擊中,這艘驅逐艦的動力系統受到了嚴重損害,導彈摧毀了發動機和傳動軸,電氣系統也遭到了破壞。艦船的內部一片狼藉,走廊彎曲扭曲,火災的痕跡還清晰可見。

這次襲擊造成了多名官兵的犧牲,他們的勇敢和無私精神銘刻在每個人的心中。

但更為令人心痛的是,這個電氣故障的解決變得異常困難。

電線紛亂交錯,控制面板遭到嚴重損壞,複雜的電路系統幾乎全部崩潰。

工程師們在這座“電子迷宮”中摸索,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一不小心就可能引發火災或者電擊。

這只是眾多維修工作中的一個縮影。

目前最嚴峻的問題是夏州號航母的一個發動機受到了導彈的致命打擊,導致航母無法全速前進。這個發動機的損壞程度相當嚴重,機械部件幾乎全部報廢,冷卻系統也遭到了破壞。工程師們面臨了一項艱鉅的任務:修復這個受損的發動機,讓航母重新獲得全速前進的能力。

在夏州號航母的船塢內,工程師們聚集在發動機前,仔細檢查著損壞的部位。一位工程師低聲自語:“這可不是小修小補的問題,整個發動機看起來都需要重新組裝。”

另一位工程師握著工具,認真研究著發動機的結構:“我們需要先將受損的部件逐一拆解下來,然後重新制造和安裝。但問題是,我們的船塢內並沒有足夠的裝置和材料來支援這項工作。”

工程隊伍的領頭人皺著眉頭,思考著如何應對這個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