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攝政王和他的小皇帝(28)

百官們通通跪下高喊。

“皇上息怒。”

“息怒,少幾個這樣的官員,朕也不至於如此。”

溫言坐下,接著開始出手佈置事務。

“今日你們的奏摺就是怎樣處理這件事,如無要緊事彙報,就在奏摺中寫明此事,如果有好的建議,朕重重有賞。”

“是。”

百官回道。

接著溫言並沒有忘記處理知情不報的官員,相關此事者皆革職查辦,又任命了相關的官員到任,雷霆手段之下沒有人敢輕視這件事,也沒有人膽敢知情不報了。

“有本啟奏,無事退朝。”

公公高呼,百官跪下,恭送皇帝。

朝臣們退休後兩三聚集在一起討論今日朝堂之事。

“孫大人,你說陛下是如何得知此事的?”

“不知,你們知道是哪個地方嗎?”

“唉,陛下手眼通天吶!”

“你們說會不會是監察使告知的陛下。”

“有可能,最近監察使大人的事沸沸揚揚,他們就是陛下的眼睛,很有可能是他們到訪了此地,傳到了陛下耳中。”

眾人聽了紛紛點頭,覺得就是如此,最近監察使大人的事蹟沸沸揚揚,處置了不少貪官汙吏,他們都勤勤懇懇,不敢有絲毫差錯。

那個小官竟然敢知情不報,還差點牽連他們,於是又開始討論要呈上的奏摺該如何寫,建言獻策,一定要合陛下心意才行。

他們討論了一會,紛紛不敢耽誤回到家中,或召集謀士,或查閱資料典籍,一點兒不敢懈怠。

這天皇帝收到了很多的計策,看出他們是用了心。

柳君心溫言坐在漁船中,看著水鏡裡的奏摺,有可以採用的,其中溫言覺得這一條非常好。

官府派發糧食,召集暫時無法捕魚的漁民,統一修築他們的房屋,錢由官府出,漁民修好房屋後,這房屋便是他們的,等他們有能力後按期歸還。

這條計策非常好,既解決了漁民的吃住問題,又能不浪費大量錢財,使他們勞有所出,官府也做出了實事。

隔日早朝,溫言表揚了這個諫言者,是今年剛從地方調到京城的五品官,因政績突出被提拔過來的,如此看來他確實為地方做了不少有用的事。

溫言任命他為欽差大臣,帶二十萬銀兩到發生天災的地方,統一排程地方官員,即日出發。

官員們都明白這是一個好機會,如果他能做出實事,再升一級不是難事。

就這樣,張大人領旨,立馬出發,前往搖河村所在地。

路途遙遠,快馬加鞭仍然需要半月,在這半月裡,情況又發生了改變。

原本的大風大雨過去後,天氣變熱,越來越熱,由原來的風雨轉向另一個極端,極端炎熱。

所有人都始料未及,大旱,一天比一天炎熱,河裡的水被曬的滾燙,原本淹沒農田和房屋的水漸漸的都不見了,不僅如此,田地也漸漸開裂,莊稼都枯死了,顆粒無收,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搖河村附近的田地都鬧起了饑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