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遠根據陳聰的意見已經開始了對企業經營規範內容進行增補,要求立項報告書中必須對專案遠景進行說明,必須對專案損益的後續進行補充,當然這些都是在內部的高階管理人員中才會有的規定,也是公司的機密,並且總經理對專案計劃有一票否決權。
世遠對陳聰的這個做法是抱有懷疑態度的,企業檔案再完善也是靠人來執行的,如果有人想要從中左右,那些檔案也就失去了作用。。。
但陳聰的想法是要讓企業慢慢的習慣於按企業檔案去執行,這樣慢慢地會形成一種企業的內在文化,雖然這種模式從根本上是無法制止那些別有用心之人的惡劣操作的,但會為抗爭者爭取時間,那些大多數靠企業生活的員工不會輕易放棄抵抗那些非分之想的,這才是企業檔案的最終作用。
陳聰曾感慨的對世遠說過:無論將來企業如何發展,我們這一代也終將老去,為後面的人考慮的越多,為他們打下的基礎越厚實,企業才具有更強的抵抗力,我們也無法預知未來,這是我們現在能夠儘可能做到的事情,這些檔案會被後來人看到,他們會明白我們的用心。。。
陳聰認為這些企業檔案就像這個龐大的企業的神經,這些檔案按照既定的模式控制著企業的各個角落,讓企業能夠正常的發展,而企業就像是一個有機體,如果沒有一套完整有效的神經控制,很快就會從一些不經意的末梢開始腐爛變質,到了那時無論這個有機體多麼大,最終的結局都是一樣的,當缺乏神經控制的肌體再無法調動資源去修補那些即便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破損時,衰敗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企業幾乎是無法透過外科手術式的改造來完成治癒的。
世遠從沒想過這些,他不知道陳聰在長期的經營管理中所積累的這些認識到底是如何產生的,但這些認識幾乎都無法反駁,世遠曾對陳聰調侃過:環球鐵業培養了一位名副其實的企業家,這才是環球鐵業的真正收穫。
陳聰對世遠的調侃並沒有在意,反而告訴世遠:如果企業經年不斷的提升和擴張卻沒有讓員工在思維和認識上有所提高,那麼企業創造的那些利潤約等於零,那是不具生命力的無機物,必定短暫並最終消亡,那些國際著名公司的內部文化底蘊之深厚早就超出了像環球鐵業這樣的新生代,就像那些老牌的帝國,可能被打敗,但永遠不會被打死。
對此,世遠當然理解,像老李他們那樣的企業,或許外界永遠也猜不透他們的真實想法,也會對他們的一些做法表示懷疑,但這樣的企業,他們那些無形的觸手早已伸展到了這個星球的各個角落,他們才是這個世界的操控者,或許只有他們才是對這個世界的真正的瞭解者。
陳聰和世遠曾經去露過一面的那個行業協會發了瘋似的向環球鐵業發出了無數次邀請,但陳聰和世遠都沒有去理會,惠文理閒暇時倒是去了兩次,結果氣憤而回,讓陳聰和世遠感覺好笑的是:那幫人的目的只是想套取環球鐵業的經營之道而已。
惠文理也看透了行會那些人的嘴臉,最後連會費都拒繳了,有一次在家宴上惠文理曾不無唏噓的認為:那些老闆們的想法很簡單,有什麼好的辦法拿來學、直接用最好,什麼付出、多少的積累,那些人全無感覺,一切目的就是錢,只要賺錢其他的都不是問題也不必考慮,不管企業的規模多大卻仍是個商販的思維,這樣的老闆充斥著市場,一種烏煙瘴氣是不可避免的。
世遠也對陳聰笑著說過:“咱就跟國際上的大企業玩,只要人家瞧得起咱,願意跟咱玩,咱就盡心盡力的跟人家合作,就算是吃點虧也比跟商販打交道要強上百倍!”
陳聰對世遠的看法十分的贊同:在國內玩、在亞洲玩、在全世界玩,這就不是同一個層次的事兒,從第一次與這些跨國企業打交道開始,我就時刻提醒自已,將心底那些固有的小算計拋棄掉,與那些跨國企業的思路相比,咱的那些‘小算計’如同兒戲,除了能讓自已有些沾沾自喜以外,在人家看來我們就是不成熟,一種低階狀態,現在看來,能贏取大企業的青睞跟我們自身不停的完善進步和比較接近的思維是有很大的關係的,這才是我們最為寶貴的收益。
呂瀟告訴陳聰,舅舅之所以允許陳聰的那些計劃和額外的開銷,其實正是看到了陳聰和世遠對企業的改造和陳聰對企業經營上的早已超出他的能力範疇的成功,惠文理從開始試試看到全力支援陳聰的轉變正是他自已也走出了那種陳舊的思維的結果,惠文理曾對呂瀟和思雯說過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要看的長遠、想的夠寬。
世遠與陳聰談到外面的企業來公司挖人,但是就連線上的工人都沒有一個跑掉的,這讓那些想走捷徑的企業很是驚奇,只不過他們沒有想到環球鐵業的企業文化已經在良性中發展出了一套自信的完整的體系,大概連產業工人都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認識高度,哪裡會輕易的放棄這輕鬆從容的環境去到那並不會被長久尊重和對待的地方。
陳聰談到企業文化時對世遠表達過看法,我們從不談什麼企業文化,因為完全沒那個必要,空喊幾句口號也沒什麼用,因為我們的企業文化就在員工的身上,員工有什麼樣的素質會表現出什麼樣的氣質就說明這個企業有什麼樣的層次,我們這些管理人員信任員工,員工也放心我們這些高層,這就夠了。
世遠對此是非常自豪的,這些年員工表現出來的越來越讓經營者感到欣慰和驚訝,因為很多員工已經可以完全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思考問題了,這是多少企業老闆思而不得的局面,環球鐵業做到了,而且並不是有意而為之,這裡已經成為了大多數人的家,他們的規劃裡已經將環球鐵業作為不可或缺的必要組成部分了。
陳聰對此自然深感心慰,他認為如同在專案運作上的思考一樣,充分考慮人性或將員工的需求放在重要位置,這才是企業應該考慮的必要事情,再具能力的經營者也不可能將所有的事情考慮周全,所謂有機就是所有人都在考慮身邊的事情,考慮承上啟下兼顧左右的做法,就像一個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