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章 名人同學

“夜明珠?家傳的?這可使不得!我們同意簽字就是,東西你一定得拿回去。”穆峰把諒解書遞給莫金貝。

莫金貝仔細看了一下:“民事責任,我們不追究;刑事責任,這份諒解書也不能免了吧?”

“那是那是,我們不奢望能免於處罰,能夠減輕點責任,我們就感激不盡了。”耿迪父母忙不迭地回應。

穆峰接過莫金貝傳遞來的諒解書,又審視了一遍,然後,坐在石凳上,俯下身子工工整整地簽好了名字。

耿迪父親如獲至寶,小心翼翼地放進了一個藍色檔案盒,再放入提包中。他緊握著穆峰的手,滿眼感激地看看穆峰,看看莫金貝:“你們對我們家的好,我們會記住的,你們是耿迪的也是我們的恩人吶!”

“可別這樣說,也不知道這份諒解書能有多大的幫助,你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我們只是略微幫忙而已。”莫金貝真誠地說。

“嗯嗯,那我們就先走了。”提起提包,耿迪父母親轉身急急離開。穆峰看到石桌上那個髒髒的“鴨蛋”,連忙用原綢緞包起來,攥在手裡追出門去。

可惜,耿迪父母已經不知道轉入了那條巷子,不見了人影。

莫金貝收起了這個“鴨蛋”,和自已的翡翠手鐲們一起收在了梳妝檯上。

無論如何,經過這一系列的折騰,莫金貝和穆峰活脫脫增長了十歲,老氣橫秋,意氣不再。

聊天沒有激情了,晚上摟摟抱抱親親捏捏做夫妻作業都懶得做了。這種狀態,怎麼造人?要個孩子的慾望竟然也是電光一閃,現在閃過了,平靜了。

“哈愛,金貝,還記得我嗎?你初中的後位。今晚,有個名人要見你,你務必和家裡請個假,到時代大酒店來哈。我們都想你了。”哎,鄭好,豪爽的性格,一直沒有變。

莫金貝聽到初中同學的邀約,有些驚訝。按照往日的習慣,莫金貝會委婉拒絕的,她不需要這些無效社交。而此時,她卻像黑暗中射進的一束亮光,想要追尋亮光而去。

她看向穆峰,思考片刻後說道:“老公,我初中同學找我,晚上要去見見。”

穆峰點點頭:“去吧,我送你。”金貝笑著搖搖頭。

“好吧,就去散散心,你自已去,要注意安全,早點回來。回來的時候打個電話,我去接你。”

莫金貝驅車來到時代大酒店,見到了當年的同學們。大家聊起了往昔的趣事,氣氛融洽。就在這時,一位身材頎長的男子出現了,原來是莫金貝初中時期的後位,鄭好的同桌朱建。

“我來介紹一下,朱建,網路小說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也是某中學數學老師!想不到吧?一位數學老師啊,不止會解方程,還會寫小說!”鄭好上前拍著朱建的肩膀,大聲地說。

眾人的目光一起齊刷刷聚到剛進門的朱建身上。

怪不得俗話說“女人四十豆腐渣,男人四十一朵花”呢。

莫金貝眼前的朱建身材高挑,身姿挺拔。他的外表文質彬彬,成熟而穩健,自信而從容。眼神中透著智慧和深邃,彷彿能洞悉世間萬物。他的微笑如春風般和煦,讓人感到親切和舒適。

印象中,那個瞪大眼睛看人,課間頑皮得不亞於猴子孫悟空的小子,今天竟然成為了這樣的形象。

歲月就這樣悄悄地逝去,留下被歲月逐漸催熟的人們。想想曾經的少年,曾經做過 的事,背棄的人,放棄的夢……

曾經的單純,曾經的美好,大家熱切地回憶那些追求不得的糗事,縱情地笑著,鬧著。莫金貝也被感染起來,加入到他們的熱聊中。

“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桃李滿天下,自家結苦瓜;為了你學習好,老師搭進了全部——這些新名言,你們聽說過嗎?”朱建沉穩地說道。

大家都停下了議論,聽他新鮮的論調。其實,莫金貝不喜歡老師這個職業,也不喜歡做教師的人。但是,眼前這個教師,這個數學教師,確實是教師界的一股清流呢。對,人家是網路小說家,語言是他的強項。

“尊重他人命運,放下助人情結,這就是我的座右銘。本學期開學不到一個月,就有一個女生跳了!現在還在打官司——總不能把自已弄得沉沒成本太高。”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開始發表自已對教育、對教師、對社會的高見。教育確實關係到千家萬戶,他們以外甥用侄子——種種特例來概括教育的本質。

莫金貝沒有關注,也無話可說了,只靜靜地聽他們熱烈地討論,或附和或反駁,認真而又投入。

“你呢?金貝,聽說你創業做了大企業,厲害,你才是成功的!”朱建端了一杯酒,悄悄地坐到了金貝身邊。

“哪裡,哪裡!還是你啊,你筆名是啥?代表作品是哪部?倒是我井底之蛙,孤陋寡聞了。今天回去,我一定認真拜讀大作。”莫金貝迴避著朱建熱辣辣的眼神,由衷地說。

朱建笑了笑,他的笑容中帶著一絲神秘:“我的筆名是‘清風’,最近一部作品叫《前夫為她舉辦婚禮》,講的是民國文人間的情感故事。”

莫金貝微微一驚,這個書名聽起來很熟悉。她突然想起,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了一本很火的小說,好像就是這個名字。“原來那本暢銷書是你寫的啊!真是太厲害了。”

莫金貝由衷地讚歎道。朱建謙虛地擺了擺手,“只是運氣好罷了。不過,我寫小說的初衷並不是為了成名,而是想透過文字傳達一些自已的想法和情感。”他的目光有意無意地掃過莫金貝,眼中閃爍著光芒。

莫金貝感受到了他的目光,心中泛起一絲漣漪。她轉過頭,避開了他的視線:“你好像擁有幾十萬讀者吧?”

“嗯,好像比這個資料要多吧。他們經常會給我留言,分享他們的感受和故事。這也讓我覺得自已的寫作更有意義了。”朱建說著,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莫金貝不禁被他的熱情所感染,欽佩地望向他,這個勇往直前的男人。

今晚的同學聚會,無意間也倒應了一句俗語:“同學聚會,拆散一對是一對。”成年人的眼神是會說話的,就像此時的他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