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後的第一個週末,一大早就聽到樓下的鄰居在扯著嗓子在罵孩子:“我要是以前沒生下你,攢下的錢都可以環遊世界了,我現在沒有這麼辛苦幹什麼!”
那孩子十三四歲,是個機靈鬼。
立馬反駁她媽:“是呀,是呀,你那時候要是沒生我,早就滿世界治不孕不育去了。”
氣得她媽老半天都沒出聲。
大概是一口氣卡在嗓子眼裡了。
“你看看你!你看看你!就會頂嘴!你再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哇唔,經典語錄出現了。
那孩子繼續頂嘴:“你看看馬雲,你再看看你,你咋那麼不爭氣呀?馬雲坐著一分鐘就能掙一個億,而你呢?”
哈哈,有趣,新腦子就是好使。
“我要是和馬雲一樣就沒有你了!”女鄰居是真被氣到了,尾音顫抖,尖銳無比!
那孩子依舊不怕死,怒懟:“呵!老鼠窩裡咋可能出金龍,龍生龍鳳生鳳,你是啥,我就是啥,咱倆誰也別嫌棄誰哈。”
下一秒,樓下響起了掃把敲打傢俱,以及那孩子上竄下跳和嗷嗷叫痛的聲音。
“哎,媽,你怎麼能不講武德呢!說不過就打人!哎,好痛!你不是老教育我做人要講道理嗎?啊,痛痛痛……”
“哼!在你還沒工作,只能吃我的,喝我的時候,老孃就是道理!”
“別跑啦……”
我也終於抓住了總是光著腳底板到處跑的吳沐。
誘哄道:“來,小寶寶,我們來給腳腳玩穿洞洞遊戲,穿呀穿呀穿洞洞……”
吳梅這糙娃子,只要吳沐沒發高燒,就當他是野孩子在養。
她的口頭禪是:“花有花的成長方式,樹有樹的成長方式。我只要保護好他不遭受重創,不被連根拔起,剩下的,都是他該經歷的,我不能剝奪他沐浴風雨的權利。”
的確,孩子要自己去與這個世界建立連線,同世界碰撞時,建立實實在在的感受。
就像他要跑步跌倒摔跤過,才知道痛是怎樣的一種感受,從此知道走路要穩當;闖禍後被父母責備,才知道做人要有底線,有些事是不能做的,有了朋友才知道分別會難過,看著喜歡的女孩和別人在一起才知道苦澀是什麼滋味。
這些所有的感受,都是他生命的底色。
真真切切地體會過“生”,才會敬重“死”,才不會輕易去“死”。
就像我老婆,她當初是在無休止的學習與成績比較中度過青春期,那時候的她,眼界狹窄,與世界的連結太單一了。
她又是個早慧的。
早就透過她身邊的現象看到:成年人的世界是那樣不美好,天天發瘋、吵架、陰陽怪氣,隨便點什麼事都覺得天塌了。
貧窮,扼殺了她對未來的期待。
人若是沒有實感,沒有期待,沒有過去,沒有未來,那麼,死亡幾乎成為一種必然!
還好,她的過去有奶奶!
奶奶像一根風箏線,緊緊地拽著她不脫離世界!
不然……我就沒老婆了!
“我愛洗澡,面板好好,烏拉烏拉無……”吳沐正在一邊唱歌,一邊在水龍頭下洗著倉鼠籠。
看得我好震驚。
他才五歲多呀,幹起活來,卻有模有樣的!
知道先把小倉鼠們放到紙箱裡裝著,然後把籠子裡的髒木屑清理出來,倒到垃圾桶裡,接著把籠子拿到水龍頭下,拿著箇舊牙刷去刷籠子。
這不由地讓我想起,他今年已經會自己洗澡了,雖然老洗不乾淨,像耳朵後面總是會忘記洗。
但他的確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特別佩服我老婆的心態,當別的媽媽總想糾正自家孩子的缺點,想要孩子變得更加完美的時候,我老婆卻說:“人無完人,我才不去糾結他的缺點呢,我只挖掘他的優點,然後儘量讓他的優點擴大,大到讓人忽略掉他的缺點,容忍他的缺點!”
哈哈,我充分懷疑是我家吳沐身上的缺點太多了,她就是嫌麻煩而已。
改正缺點可能需要做十件事,但發揚優點可能只要重複做一兩件事:找出優點,使勁誇!
她向來是個喜歡投機取巧的。
“媽……”一聲拖長音,這是樓下的女兒要開始撒嬌的提示。
“我做了你最喜歡的榴蓮披薩,你就別生我氣啦,好不好嘛?媽……你大人有大量,就別和我這個小人計較了啦,來咯,熱乎乎的披薩來咯……”
中國人的許多情感都寄託在吃裡面。
和爸媽吵架了,彼此或許不會道歉,但是會做對方最喜歡的食物來哄人。
人的問題,很多都是在影印童年的經歷,而童年的很多問題多出在原生家庭,很多家長在婚姻、理財、育兒與事業等等方面都有問題。
這個觀點也適用於我的家庭。
我和我老婆也都有各自的問題。
可我們有一致的觀點:有了子女的婚姻,不單單是兩個人的事了!
現在的人很提倡自我。
認為:有了孩子,我還是我啊,我為什麼要為孩子去忍耐什麼?
而我理解的是:正是因為我是我,我才要讓自己對得起自己!
所謂“對得起”,不僅僅是短暫的高興,讓自己在舒適圈裡待著,在某些事上不顧一切只要能順著自己的意,才叫“對得起自己”!
真正的對得起自己,是對得起自己整個人生!
而人生不只有“被滿足”一個方面,還有“被修正”“被錘鍊”“被歷練”“被感動”,而後激發出內在豐富多元的體驗!
這並不是要我們在婚姻裡忍耐什麼。
而是面對生活時有自己的創造力,會破局,能升級!
當我們真的懂得什麼是“對得起自己”,我們養育出的孩子不管遇到什麼環境,都不太容易出大的問題。
就像樓下那個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女孩,她們家會雞飛狗跳的幹架,也能和和美美地喂彼此吃披薩。
鹹淡各異,有滋有味!
孩子會從我們大人身上看到什麼叫【清醒】,什麼叫【選擇】,什麼叫【長期主義】,什麼叫【謀略】,以及什麼叫【智慧】!
而不是看見【失控、焦慮、稀裡糊塗、優柔寡斷】。
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
不管好的還是壞的,你有的,你的孩子慢慢都會有;你沒有的,你的孩子就需要走很遠很遠的路,才能有。
你好了,孩子就會很好。
你不太好,就會吸食身邊人的能量,那麼,大家都會不太好過。
人會犯錯是很正常的!
不用害怕犯錯,只要我們有一些基本的常識和持續的行動力,所有的錯誤都可以在持續的行動中進行反思,調整,糾正,最佳化。
平靜的把該做的事都做好。
生活自會把該給你的東西給你,好的人生,本該不慌不忙。
慢也好。
步子小也好。
只要是在往前走,那便好的,願我們都能面向陽光,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