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世耀聞言,未置可否,他倒不是反對拿下蕭雲林,蕭雲林又不是他的人,他又看不順眼,拿來當替罪羊再合適不過了,馬世耀是不甘心就這麼灰溜溜的回去,被人看笑話。
就在這時,一探馬來報,稱陳明遇、唐通的人馬已經到了桑乾河邊的沙堝口附近,這名探馬比較盡職盡責,還給領導準備了現成的預案,稱由於輜重車隊的拖累,陳明遇他們每天只能走三十里,到大同還需兩天。而以騎兵日行百里的速度,從他們所在的夏米莊到大堝口只需一天,也就是說,能在陳明遇他們進入大同城之前將其截住。
嘿,還真是送上門來的肥肉啊!豈有不吃不理?馬世耀似乎被這個方案打動,在帳中踱了幾個來回,沒多大工夫就下了決心,向馬維興問道:“為兄我決定在陳明遇、唐通進入大同城之前,截住並吃掉他們,至少也要撕下他們一塊肉來,取得一場小勝,也好回去交差,賢弟以為如何?”。
馬維興對馬世耀這種突然之間的變化很是驚訝,這一會東一會西的,你變色龍啊?遲疑道:“兄長的意思小弟明白,可萬一再遭受重大損失,我們可就真的沒法向陛下交待了”。他忍不住吐槽,你這是非把自已弄成光桿司令不可啊!雖然知道馬世耀一根筋的性子,但還是極力勸阻。
馬世耀並未看馬維興,而是看向了帳外,遠處青山綿延,營中炊煙裊裊,馬匹正悠閒的吃著草料,景色優美,這一刻,他彷彿忘記了自已正置身於殘酷的戰爭中。
頓了一會,馬世耀方才嘆道:“就算陛下肯原諒我,自此以後,我在軍中也只能坐冷板凳,難有出頭之日了,甚至……”。馬世耀的話說到這裡戛然而止,彷彿有什麼難言之隱。
“甚至什麼,兄長但說無妨,小弟定然與兄長共進退,絕無二話”,馬維興決然道,雖然他預感到馬世耀可能出昏招,但作為下屬也只能硬著頭皮表決心啊!
馬世耀拍了拍馬維興的肩膀,看上去有些傷感,繼而喃喃道:“劉宗敏那廝一直視我為眼中釘,倘若我們失了勢,說不定哪天會跟蕭雲林一樣,隨便被整個罪名給收實了”。馬維興聞言那個頭大啊!有這回事嗎?這該不是你自行腦補出來的吧?但他還是裝作恍然大悟,繼而嘆息不止的樣子。
馬世耀見他沉默不語,以為自已的話得到了認可,轉頭將帳外的親兵叫了進來,準備下令出發,但卻被馬維興及時阻止了,馬世耀有些不高興,你剛才怎麼不吱聲,耍我呢?但還是揮了揮手讓那名親兵退了出去。“怎麼?賢弟有何顧慮?”馬世耀不解的問。
馬維興也不言語,而是向馬世耀長施一禮,道:“小弟今日有句肺腑之言,不吐不快,不知當講不當講?”。他心想,畢竟是兄弟一場,不能眼睜睜的看著馬世耀往坑裡跳啊!況且,他倒了,自已指定得跟著倒黴。
馬世耀很是奇怪,但還是連忙過來虛扶了他一下,道:“賢弟何至於此,你我兄弟,還有什麼不能說的”。
馬維興仍未起身,而是更加鄭重其事的說:“小弟這話有些不中聽,說出來怕是會惹怒兄長,還請兄長切勿怪罪”。
馬世耀道:“賢弟這說的哪裡話,為兄不怪罪你便是,先起來再說”。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馬維興也就不賣關子了,起身正色道:“恕小弟直言,兄長與劉宗敏之間雖有嫌隙,但也不過是互相看不順眼和一些誤會導致的,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你們的矛盾完全是可以化解的”。
講這些,無異於當著領導的面揭他的短啊!馬維興這心裡也是打鼓,因此,說到這裡,他頓了一頓,偷眼看了一下馬世耀,發現他的表情沒什麼變化,不像是生氣了。
於是,馬維興接著說:“而今,我們中了閻應元的埋伏,損失不小,現在正處於弱勢,難保那劉宗敏不會趁機落井下石。小弟的意思是,我們不妨退一步,向劉宗敏示好,就算不能讓他在陛下面前為我們說好話,也能防止他說我們的壞話!”。他想,我這可都是為你好呀!聽不聽隨你了,反正我是仁至義盡了。
馬世耀聞言,心裡那個鬱悶那,感情我這是杞人憂天了!他緩緩搖了搖頭,道:“賢弟的意思我明白,我也並非不明事理之人,但以我對他劉宗敏的瞭解,即使我服軟,他也未必放我一馬的,更何況……,唉!不說也罷”。馬世耀本想說,唉!劉宗敏那廝肯定會讓我親自去賠禮道歉,端茶認錯,他丟不起那個人。
馬維興還要再勸,道:“可大丈夫能屈……”。
馬世耀揮手打斷了他的話,“不必多言,無論如何,我馬世耀都是不會向他劉宗敏低頭的。”
說到這裡,他看了看馬維興,又道:“但是,賢弟如果擔心受到連累,大可以先回軍中或是老家,避開這裡的是非,你我堂兄弟,即使要走,我也絕無二話”。這話講的,也太沒水平了,就差說出“告密”倆字了。
馬維興聽出了話中的鋒芒,驚出一身冷汗,連忙一個勁的表忠心,道:“兄長這是說的哪裡話,無論刀山火海,小弟跟定你了,就算是再次落草為寇,我也跟著大哥。兄長要是執意趕小弟走的話,小弟只好以死明志了”。他雖然嘴上說著大話,心中卻很不是滋味,你馬世耀可真是不識好歹啊!我說這話是為了自已嗎?是為你好,可沒想到會是這麼個結果,好人難當啊!他好生後悔自已說了真話!
馬維興之所以說“落草為寇”,是因為大順建國後,很多農民軍將領的心態發生了變化,內心深處已經不再把自已看作“流寇”了,只要攻下北京城,殺了崇禎皇帝,完成改朝換代,自已這幫人就能徹底洗白身份,成為開國功臣,流芳千古了,他朱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君臣不就是這麼幹的嗎?
馬世耀也看出了馬維興心中的惶恐不安,知道這個時候自已必須出言安撫,便緩聲道:“維興,放心吧!這次突襲我們不會再輸的,那閻應元上次只不過是借姜瓖之名施反間計才僥倖得手,而這次是野戰,論野戰,明軍絕對不是我們的對手。自崇禎十四年起,他們只能據城而守了,最多也就是憑藉營寨自保,但要是我們足夠快,陳明遇他們恐怕連營寨都來不及搭建。退一萬步,即使戰事不利,我們也可以憑藉騎兵的機動和速度優勢,安然撤退,難道陳明遇他們還能在野外困住我們不成?更何況,陳明遇他們攜帶了大量輜重車,估計裝了不少糧草和銀兩,待取了來,少不了我們兄弟的好處”。
氣氛都烘托到這個地步了,馬維興自然只有連連稱是的份了。
言罷,馬世耀派人將李雙喜喚了進來,對李雙喜道:“全軍立即準備,一刻鐘後整隊開拔,截擊大同援軍”。
李雙喜聞言,也是有些詫異,不等陛下的大軍了?但他卻沒多說什麼,只是問道:“這次還是末將領軍嗎?”。
馬世耀道:“不,本將軍親自去,自進入陝西以來,本將軍就一直沒有再次衝鋒陷陣,手癢的很,今天該過過癮了”。
雖然主將親自上陣實乃魯莽之舉,但馬維興知道自已這次萬萬不能再勸了,畢竟他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幕僚而已,瞎操什麼心?
這再次暴露了馬世耀一根筋,固執已見的性格。歷史上,在李自成退兵陝西后,馬世耀奉命固守潼關,卻異想天開,自作主張,企圖透過詐降伏殺多鐸,建立蓋世奇功,沒成想被人家一眼識破。但最令人無語的是,你詐降就詐降,埋伏就埋伏吧!不知道哪根筋不對,馬世耀居然親自去設伏,自然是被多鐸反殺了,可這倒好,群龍無首之下的潼關被清軍迅速攻克,李自成就打了一個措手不及,計劃中的撤退一下子變成了潰退,損失慘重,從此再也無力與清軍正面抗衡。
甚至可以說,馬世耀的這番操作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歷史的走向,如果撤到江南的李自成部主力尚存,藉助長江天險和江南水網密佈的地理優勢,未必不能擋住清軍,南宋不就是這樣抵抗了蒙古大軍40多年嗎?在這個位面,馬世耀又是自作主張,一意孤行,不知結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