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章 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代州,山西總兵周遇吉正在堂內來回踱著步,他剛接到了流賊攻陷太原,山西巡撫蔡懋德自縊殉國的訊息,李自成的下一個目標顯然就是忻州、代州,但現在的代州缺兵少將,根本難以抵擋流賊的數十萬大軍。

周遇吉是統率皇帝禁軍勇衛營的兩員猛將之一,另外一位是黃得功,黃得功勇猛過人,人稱“黃闖子”,周遇吉則智勇雙全,不僅勇猛,還極具決斷力。曾多次與清兵血戰,在楊柳青一役中曾與清軍大戰三天三夜。當時,清兵7萬餘人押運從山東劫掠來的大量物資和人口經楊柳青返回關外,整個山東、河北的明軍竟然都沒有敢阻攔的。當時按照聖旨調任山西總兵的周遇吉本已帶兵開拔,但當他聽說清兵要過境楊柳青時,不惜冒著違抗聖旨的風險率騎兵返回楊柳青,利用有利地形伏擊清軍,殲敵數千, 只是因為兵力不足才讓清軍突圍而去,由此可見,周遇吉的勇猛果敢非同一般。

但現在的情況卻不同於楊柳青,周遇吉面對的,不是被大量物資人口拖累,急於趕回關外的清軍,而是擁兵幾十萬,志在必得的流賊。周遇吉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其麾下的兵力太少了,只有7000餘人,雖然這些都是追隨他多年的老兵,勇猛頑強,作戰經驗豐富,但也擋不住數十萬流賊啊!

周遇吉不是沒想過撤退,但一來崇禎沒有給他下達撤退的聖旨,二來他作為山西總兵,守土有責,更重要的是,周遇吉出身底層士兵,是皇帝一手將他提拔起來的,沒有崇禎的賞識,他什麼也不是,因此,周遇吉早就下定了以死效忠的決心。正在周遇吉苦思良策時,副將張秉文帶來了緊急軍情,他氣喘吁吁的說:“啟稟將軍,忻州失守,流賊幾乎是不戰而下”。周遇吉心中一驚,忻州的迅速失陷打亂了他的部署,本來預計那裡怎麼也能守上兩日的,忻州距離代州不足200裡,以流賊的機動能力,其先鋒部隊一天即可到達。

作為沙場老將,此時的周遇吉並未驚慌,也未意氣用事,大罵忻州守將,而是沉思了一會才問:“訊息可靠嗎?流賊是否已向代州進發?”。

張秉文抱拳道:“訊息是我軍探馬親眼所見,絕對可靠,流賊暫時還沒有向代州進發的跡象”。

周遇吉果斷下令道:“關閉城門,不許任何人出入,令將士們做好準備迎敵,斥候再探”。張秉文領命而去。

但沒過多久,張秉文又去而復返了,他向周遇吉拱手道:“大帥,副將熊通在城外點名要見您”。

周遇吉道:“熊通,他不是防守黃河渡口嗎?怎麼到代州來了?他的兵馬呢?”。

歷史上,熊通及其兩千兵馬是朝廷派給周遇吉和蔡懋德的援軍,周遇吉讓熊通留守黃河防線後,就趕赴代州組織防禦去了,但崇禎十七年正月,平陽守將陳尚智投降李自成,由他出面勸降了熊通,李自成遂如法炮製,派熊通前去勸降周遇吉。

張秉文恨恨的說:“聽熊通的說辭,這廝已經投降李自成了,大帥,讓末將帶一隊兵馬出城砍了他的狗頭”。

周遇吉剛要回答,此時一名親兵來報:“大帥,我軍探馬在城東抓到一個自稱東廠太監的人,身上還有傷,已驗明正身,確實是個太監,他說有重要訊息帶給大帥”。

周遇吉眼前一亮,東廠,太監,是京師來人了,忙道:“快帶他來見我”。

不一會兩個親兵將一個面色蒼白的人扶了進來,周遇吉讓人給他倒了一杯熱茶,那人喝了一口,緩了緩才虛弱的說:“東廠王林見過周總兵,廠公讓雜家來傳達皇上的懿旨,請周總兵接旨”。王林在親兵的幫助下取出了藏在其頭髮裡的聖旨,周遇吉立即命人擺上香案,與一眾將士跪下接旨。

王林用有氣無力的聲音唸了起來:“奉天承運,皇帝制曰,今北有建奴屢屢入寇,南有張獻忠為禍,西有李自成來勢洶洶,為保全忠臣良將以匡扶社稷,特令山西總兵周遇吉及其所部精銳即刻回京覆命,不得有誤,欽此!”。王林強撐著唸完聖旨就站立不穩了,一旁的親兵連忙扶住了他。

周遇吉雙手接過聖旨道:“臣周遇吉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他仔細看了一遍聖旨後,走到王林跟前小心的問道:“公公這是怎麼受的傷,何人如此大膽?敢截殺上差,難道是李自成的探馬?”。

王林擺了擺手道:“非也,周總兵,追殺雜家的人是從京城那邊過來的,一出京城就被他們盯上了,雜家拼了命的趕路,還是被他們追上了,還好雜家反應快,及時滾下了山,但還是捱了一刀。與雜家一同出京傳旨的還有另一個東廠的人和一個錦衣衛,現在看來他們都凶多吉少了”。

“不是流賊?”,周遇吉眉頭緊皺,“難道是陛下的旨意走漏了訊息,或者說陛下的近臣中出了奸細,那樣的話,陛下豈不是有危險!”。說罷,周遇吉急促的來回走了起來。

王林見此情景,開口道:“周總兵,還請按照陛下的旨意火速退兵吧!大明需要您這樣的棟樑啊!”。

周遇吉思忖片刻道:“可陛下只是讓我撤退,並沒有讓我不戰而退,況且流賊已經攻佔了距此不足200裡的忻州,我若此時撤兵,流賊如若趁機追殺,我軍危亦”。

王林一時沒了主意,茫然道:“這又如何是好?”

周遇吉又來回踱了兩步,突然眼前一亮,向一旁的張秉文吩咐道:“你去把城外的熊通帶進來,同時派出騎兵驅趕代州附近的流賊探馬”。“是!”,張秉文一臉疑惑的退了下去。

說罷,周遇吉吩咐一旁的親兵帶王林下去養傷,王林臨走時還不停的叮囑:“周總兵,斷不可耽誤,必須馬上退兵啊!”。周遇吉拱手道:“公公請放寬心”。

不一會,張秉文就押著被五花大綁的熊通走了進來,熊通一見到周遇吉就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連連磕頭道:“總兵大人饒命啊!我是受了陳尚智那廝的蠱惑才投降闖賊的,總兵大人也知道,我手下的弟兄都八個月沒領到餉銀了,他們是在餓著肚子為皇帝賣命啊!讓我們2000人去阻擊幾十萬流賊,就等於是要我們的命啊!我這也是為弟兄們尋一條活路啊!”。

此時,張秉文狠狠將熊通踹翻在地,怒道:“你自已貪生怕死,還拿手下當擋箭牌,真是可惡!”。

周遇吉瞥了一眼熊通道:“陛下可能虧待了你的手下,可沒有虧待你熊通,用你為禁軍左督都,即使你不敵流賊,也大可以撤退,為何還要投降,你分明是想向李自成繳功請賞,捨不得榮華富貴罷了。可是你有眼無珠,像你這樣既無能又無勇的敗類,連李自成都看不上,只配給他送人頭。把熊通押下去,嚴加看管,由陛下處置”。兩個親兵將連連求饒的熊通押了下去。

周遇吉轉身對張秉文道:“在熊通回去覆命之前,流賊暫時不會攻打代州,傳令全軍,準備拔營,進兵寧武關”。

張秉文聽後大驚,忙道:“大帥,聖上不是讓您立即回防京師嗎?怎麼還要去寧武關?”。

周遇吉嘆了一口氣道:“陛下令我撤回京師,卻沒有讓我不戰而走,代州可以棄,但寧武關這樣險要的關隘絕不能不戰而棄,否則,必然遭到朝中那群言官彈劾,況且,不戰而棄對軍心士氣的打擊也太大了。陛下雖然有旨,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啊!”。

周遇吉的意思很明確,雖然皇帝讓我撤退,但我不能把京師最大的屏障寧武關拱手交給李自成,這可比後世的張某良強了不止一個檔次,蔣某人叫他不抵抗他就不抵抗了。

張秉文只能苦苦相勸:“大帥乃國之棟樑,豈能親身犯險,屬下願領一營兵馬駐守寧武關”。“休得多言,這是軍令”,周遇吉決然道。

此時,突然一個女子的聲音在周遇吉身後響了起來,“萃蓭,你怎能如此!”。

周遇吉轉身一看,是自已的妻子劉氏,不禁問道:“娘子,你怎麼過來了?”,萃蓭是周遇吉的字。

劉氏沒有回答,而是緩聲道:“萃蓭哪!陛下既然已經有了令你即刻撤退的明旨,我們就不能抗旨不遵啊!況且,陛下需要你,大明也需要你,我們這個家也需要你啊!”。

“可若是不戰而棄寧武關,我有何面目去見陛下,況且,死守寧武關也能為陛下贏得備戰的時間啊!夫人想過沒有?京師很有可能會因為我們不戰而棄寧武關而陷落,天子也會因此而蒙塵!倘若如此,我周遇吉萬死也難辭其咎啊!”周遇吉激動的說。

一旁的張秉文立即拜倒:“讓末將留守寧武關吧!末將本是衣食無著的流民,如果沒有大帥收留,恐怕早已凍餓而死了,未將這條命是大帥給的,末將無以為報啊!請大帥成全!”。

周遇吉將他扶了起來,道:“秉文,你追隨我多年,也知道我的脾氣,一旦本帥決定的事,是無可更改的!而今,像楊柳青之前一樣,值此國難之際,我周遇吉唯有一死以報君恩!”。

劉氏見此情景,不禁焦急萬分,她撫了撫緊簇的眉頭,猛然抬頭道:“既如此,就讓妾身替夫君守寧武關吧!秉文威望不足,難以服眾……”。

周遇吉剛要喝斥自已的妻子,一個尖細的聲音在門外響了起來,“周夫人大仁大義,雜家萬分欽佩!”。接著王林推門走了進來。

周遇吉只得向王林拱手道:“讓公公見笑了,賤內一個婦道人家,怎能參與這等大事”。接著,他轉頭要讓劉氏退下。

沒成想王林制止了周遇吉,他抬高聲音道:“周總兵此言差矣,雜家可是聽聞尊夫人雖為女流,卻勇武過人,不讓鬚眉,堪比南邊的秦良玉啊!”。

周遇吉剛要謙讓,王林伸手製止道:“請讓雜家把話說完,周總兵說的對,雖然陛下讓你回師北京,但這寧武關也不能不守。問題的關鍵在於讓誰留守,周總兵肯定是不行了,陛下聖旨中已經明確要你回京了,雜家以為,周夫人不失為一個最合適的人選”。

聽到這裡,周遇吉張了張嘴欲言又止,作為皇帝的親信,他實在不好出言阻止妻子為國征戰,劉氏向王林深施一禮道:“多謝公公繆贊”。

說罷,王林又道:“可能雜家這麼說會被說成是不近人情,但眼下也只能如此了,況且”,王林壓低聲音道:“雜家曾在寧武關做過監軍,知道那裡雖然三面環山,背靠長城,卻有一條隱蔽的小道通向真定府,如果周總兵信得過雜家,雜家願與尊夫人共守寧武關,以報皇恩,不知周總兵意下如何?”。

一旁的張秉文也再次下拜道:“末將也願留守寧武關!”。

已經到了這個份上了,也容不得周遇吉再猶豫了,況且他也不是拖泥帶水的人,周遇吉走到劉氏面前,柔聲道:“既已如此,娘子就率2000兵馬去寧武關吧!切記不可戀戰,見事不可為,一定要隨王公公撤走”。

說罷,周遇吉又轉向張秉文道:“秉文,你隨夫人一起去寧武關,一定要保護夫人周全”。“放心吧,大帥,末將就是拼了這條命,也要保護夫人安全離開”,張秉文拱手道。

周遇吉最後轉向王林,抱拳道:“王公公,有勞了,待回京之日,末將一定向陛下奏明今日之事,為公公請功”。

王林忙擺手道:“周總兵言重了,你我皆是陛下的人,為國盡忠乃我等本分,倒是周總兵和本部兵馬要直接趕往京師,勿再耽擱!”。

周遇吉便最後下定了決心,命劉氏、張秉文、王林帶2000精兵前往寧武關加強防務,自已親率5000兵馬從大同方向趕往京師。

周遇吉說的沒錯,寧武關的確是京師鎖鑰,其關城雄踞於恆山餘脈的華蓋山上,臨恢河,三面環山,北倚內長城,俯瞰東、西、南三面,城牆高達11.5米,且異常堅固,四周炮臺、望樓密佈,易守難攻。李自成如果不拿下寧武關就進兵大同,就有被寧截斷退路的危險。

歷史上,周遇吉就是先守代州後守寧武關,在這裡將李自成阻擋了七天七夜,終因彈盡糧絕農民軍才破城而入,但周遇吉乃頑強抵抗,繼續指揮巷戰,從馬上摔下來就步戰,在身中數箭後,被農民軍生擒,仍破口大罵寧死不屈,李自成大怒,下令將周遇吉懸吊於高竿之上亂箭射死,又將屍體肢解。周遇吉的夫人劉氏則帶領幾十名婦女死守總兵官署,登上屋頂向農民軍放箭,結果全部被燒死。

但在朱之龍穿越的這個時空就不一樣了,周遇吉遣大量民夫,將代州的糧草、武器、火藥全部運往寧武關,劉氏、張秉文、王林三人率2000代州援軍和原寧武關的2000守軍,利用險要的地形,高大堅固的城牆,以及密集的火炮、火箭,居然守了五天五夜,最後,劉氏下令將寧武關付之一炬,帶領千餘人安然撤退,李自成則損兵三萬多人後才拿下了已成廢墟一片的寧武關,這就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