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章 時間抹不去兒時相憶

兒時是人生期的起點,混沌初開,稚嫩好奇。充滿著天真和歡樂,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不一樣的知識,同時品味著甜美的苦澀,又在尋思蘊藏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潤澤的童年和少年,經歷了國家三年自然災害的風雨,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折騰。因此,他從小就領略了人間的酸甜苦辣,嘗夠了生活艱辛的淚水。他不屈於命運的安排,在陽光並不燦爛的生活舞臺上,用聰慧頑皮、捉魚撈蝦創造了自己的快樂,用學畫繪畫、叫賣茶水獲得辛苦的報酬,成為父母的好兒子、學校的好學生、社會的好苗子。

1

這個靈秀卻歷經滄桑的古鎮,坐落在長江淮河之間。鎮外兩條清澈的河流,猶如俏皮的窈窕淑女,伸出仙姿玉色的臂膀,將這古鎮環抱在中間,溫馨而秀雅。河兩岸村莊散落在綠色的田野中,如點綴綠色畫屏的珠玉。

佇立古鎮,東西遠眺,南北近觀,三條街六條巷。鎮內燈火三五里,故事橫生。鎮外村舍鱗次櫛比,似夢還真。聽老人說,早在戰國時期,這裡已是楚國屯兵、集糧的一個村落,宋時皇太祖趙匡胤立杆起家的發源地,至今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鎮交通十分發達,鐵路、公路、水路縱橫交錯,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是聞名遐邇的江淮大地第一鎮。

喜歡古鎮,俊傑星馳,底深蘊長。學政使為民演繹"話大佛",文昌宮三百人誦詩文;虛雲大師捐造多寶寺,名士肯堂籌建青州府。羅漢塘、才德坊、蝴蝶像、西部寺,人傳百代。蓮花落、小倒戲、獅子舞、說書坊、趙府私塾學堂,情漫古巷。籲嘻古鎮,"天鍋地灶"燒餅傳千年,大澡堂悠閒慢生活,美滿圓子酥脆十里香;稻田龍蝦遠銷長三角,鱔糊烹調技術傳四方;白絲鹹魚奔月成名菜,白斬雞秘製技術成一絕。舌尖上的美味,古鎮特色聲名揚。

如今,不知什麼原因,再也看不到當年的廟會盛況。但是,取而代之的"趕集"熱鬧空前,也是古鎮上傳統文化的延續。"趕集"有大集小集之分,每月逢三、八為大集,逢五和逢十為小集。尤其是趕大集最為熱鬧,天還沒亮,火車站、汽車站、碼頭上已是熙熙攘攘人聲鼎沸,成群結隊的人們,像潮水般從四面八方湧來。男人們有挑擔子的,有推木軲轆車的,還有肩上扛著貨物的。女人們有抱著雞鴨的,有挎著籃子的,還有揹著孩子的。小孩們拿著紙做的小風車、冰糖葫蘆,不時地在人群裡來回奔跑著。甚至百里外做生意的人們,頭一天就會在這裡等候。早晨七八點鐘,整個古鎮已是人山人海,看過去就像小蝌蚪在遊動似的,三條街六條巷被人群擁擠的風也透不進來。

雖說人很多,但各類貿易市場秩序井然,大街的路兩邊擺滿了眾多的農副產品。小街的路兩邊各種商品琳琅滿目,后街的路兩邊禽類品種繁多。老西河岸邊的豬市,佔地有兩千多畝,雖說管理人員把大豬、小豬和種豬的地盤圈好,但還是亂無章法,不講衛生,長時間刺耳的豬叫聲,真叫人受不了。東河大橋下的牛市,少說也有上千頭大牛小牛,倒顯得平靜。三五成群的人們,一會兒圍著一頭牛徘徊,一會兒圍著幾頭牛轉來轉去,一會兒看看牛的蹄子,目測一下牛的體質,一會兒又扒開牛的嘴巴,看牙齒來估計牛的年齡。過一會買者與賣者之間相互用比劃的方法,做著手勢講價錢,或者買賣兩個人私底下手攙手做動作,來進行討價還價。

直到夜幕降臨時,人們才慢慢散去。

到了晚上,一馬平川的大地,古老小鎮仍然熱鬧非凡,三條大街六條小巷燈火透亮,大戲院鑼鼓喧天,電影院門前擠滿了人群,說唱的地方露天廣場,也吸引了眾多觀眾,文化館裡比白天還忙,跳舞的、唱歌的、彈琴的、畫畫的、服飾表演的……你方演罷我登場,各顯才藝比靈通。

深夜,幾十家大大小小的酒店、飯館生意更是火紅爆滿,門裡門外還有很多人在等位子。每張桌上菜餚酒杯擺的一點空隙都沒有,只聽見划拳、猜火柴棒、比手勢的叫喊聲與酒杯的碰撞聲。"淮下大飯店"不僅是古鎮上最大,而且還是江淮大地上,最享有盛名的酒店,想在這裡定個座位、包房還得提前七八天時間。十八種中草藥製作的"淮下紅龍蝦",是來酒店客人們必點的菜;紅裡透明的"飄香千里紅燒肉",男女老少都非常喜愛;像髮絲似的冷拌千張就有十幾種做法,也是桌上不可少的菜餚……每等客人坐下,第一道"淮下紅龍蝦"上桌後,穿著打扮成楚國時代模樣的小姐,雙手捧著一碗本地土燒酒,來為客人們唱歌。待"楚王酒歌"唱罷,敬客人們的酒與大家一飲而盡,而後客人們才開始動筷吃菜喝酒,酒足飯飽了,不勝酒力的人便在酒店裡住下。

這古老繁華的小鎮,街市嚴整,自然樸質,商業繁榮,文化興盛。

她是潤澤呱呱落地的血腥之地,是潤澤初識人間煙火的地方。儘管滄海桑田,古鎮早已斗轉星移、物變人非。儘管潤澤成人後遠離古鎮經年累月,走過大千世界的萬水千山,但故鄉留在兒時潤澤腦海裡的模樣和氣象,如鋼雕石刻,難以磨滅,每每在異地他鄉念起想起,潤澤便惆襲心、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