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魏莊村這樣的小山村的孩子們,從小小年紀就幫父母幹農活了。幹農活的同時還能夥同夥伴們快樂的玩耍!玩耍是孩子們的天性,玩耍中幹活,幹活中玩耍,其樂無窮,長大後回味無窮!
魏萬濤也記不準自己究竟是從幾歲開始動手幹農活的。按農村人歸結的普遍規律,說男娃子一頓能吃完一個大碗莜麵拿糕,就是好幫手了。據此判斷,當在魏萬濤六、七歲的時候可能已經能幹農活了。
魏萬濤同樣記不清先學會的哪一種農活,卻籠統記得能幹的農活有拔或割草、挖甜苣菜、放羊、放牛、刨藥材、拾柴火、撿莜麥穗、掰玉米、撿土豆、挑水和耕地等。
小時候從事的這些農活,有的是喜歡乾的,留下了愉快難忘的記憶,當然也有難以承受的不想幹的。
魏萬濤小時候最喜歡乾的農活是拔草和割草,還有到山間放牛或羊。魏萬濤家養了兩頭牛,一頭灰色犍牛,一頭黃白花母牛,還有一匹棗紅色母馬。母牛每年下一頭牛犢,母馬每年下一匹騾子。
莊稼人養的大牲畜是為了幹農活,白天干活,晚上的加夜草,長膘有力氣幹更重的農活,母牛和母馬還有崽子,為了奶水充足,更的夜晚加草料。這草就得每天拔或割到牲口們喜歡吃的有營養的新鮮的草。
每當夏季草長茂盛的時候,魏萬濤便拿上裝了化肥的蛇皮袋,提上割草的短把兒鐮刀,去莊稼地裡、地壟上、山坡上拔或割草了。拔草或割草總是結伴去,幾乎沒有一個人獨自行動的行為,除了結伴搭夥兒熱鬧有趣,還有至關重要的一條,便是安全。
那時候溝梁縱橫的山溝裡還有狼族活躍其間,常常就有某人在某道坡梁或某條溝谷裡出見了狼,甚至還有某村的小孩被狼叼走的駭人聽聞的災禍發生。
蛇也經常在草叢中出現,村裡發生過不少牲畜和人被蛇咬傷的事,山野裡都是毒蛇,咬一口一會兒就腫脹的起來,牲畜一般性命難保,人務必立即得到救治!
爺爺魏貴榮總是在魏萬濤出門割草或放牛時提醒,不要單個去遠地裡或偏遠山坡,找倆伴兒一塊去,還有柴草大的地方少去,先拿棍子敲打著草叢走一遍再割,以防草叢裡有蛇。不要掏鳥蛋,小心鳥窩裡的蛇!放牛不要跨過河那邊,數伏天及大小暑期間誰也不知道哪兒會下雨,河溝裡從上游發洪水了,就過不了河了!
村子裡和魏萬濤同齡或不差上下年歲的夥伴不過五六個。今日你找他,明日他會來找你,五六個人聚齊了,商量確定到哪一片地,哪一條溝或哪一道梁去拔草,說著諞著或互相打鬧追逐著嘻嘻哈哈便走出村子了。
暑期,進入伏天的酷熱季節,陽光如火,夥伴們不約而同在坡梁下的溝道里遮蔽了陽光的背陰處坐下來,或玩抓擲石子,或打撲克;有時候坐不住或到處查尋鳥窩,或爬在山頭上找尋野雞蛋,或挆遛坡坡,直玩到太陽西斜,才去拔草。
螞蚱在莊稼地裡,田野上為了求偶鳴叫不停。逮螞蚱是小夥伴的快活事兒。夏螞蚱在草叢裡發出吱吱吱的叫聲,越到太陽炙熱的晌午時分叫的更響。
魏萬濤和小夥伴們在莊稼地裡逮螞蚱,著急處就忘記了莊稼地,踏倒了莊稼,莊稼地主家遠遠望到了叫罵著,這些灰猴沒人管教,就像尋鍋了,就在地裡亂撲騰,踩的啥也沒了!
秋螞蚱,是相對夏螞蚱而言的,在夏螞蚱完成一次脫殼可以鳴叫的時候,秋螞蚱才從埋在地皮下的卵蛋裡化育成蟲鑽出來,滿體嫩綠如同剛剛脫殼的綠豆,秋螞蚱完成三次脫殼羽化完才可以鳴叫的。
立秋時節過後,秋螞蚱才在曠野中美妙動聽的白天和夜晚都在鳴叫。秋螞蚱生長在長滿沙棘、檁翹等的灌木叢或草叢的田坎上、荒坡上、山上或墳地裡,捕捉很難。
捉螞蚱,聽著叫聲,就順著叫聲的發出位置在沙棘叢中用目尋找,不得動周邊的草木,一動就驚動了螞蚱,一溜煙就逃跑在沙棘叢裡,找不見了!當看見螞蚱後,“快、準、穩”雙手扣住螞蚱,在慢慢收緊手攝住頭部捉起來放入籠中。常常被沙棘的尖刺刺得手、胳膊和小腿佈滿血道也不在乎。
逮著螞蚱,裝進莜麥杆編織的螞蚱籠子裡,每天給它噴水和餵它葫蘆瓤、西瓜或莜麥粒。眼看著它在小籠子裡撲閃著脊背上的小鞍鞍發出鈴鐺一樣響亮有節奏的歌唱,像天籟之音,魏萬濤和小夥伴們常常陷入一種沉醉。
裝著螞蚱的籠子吊在自家窯洞的窗戶上,晾衣繩上,幾個螞蚱爭相鳴叫著!常說,一道坡的螞蚱不打架,一道坡的螞蚱可以裝在一個籠子裡;不是一道坡的螞蚱裝一個籠子裡,半天就互咬的全部死亡。
秋螞蚱生命力很強,只要餵養精到,往往可以鳴叫到深秋以至霜凍時節才會完結,有時村人把螞蚱放家裡,窯洞內室溫還行,天寒不致凍死,能活到鳴叫到立冬後。螞蚱的叫聲給平靜孤寂的農家院子添一縷清脆歡樂的聲響……
逮秋螞蚱太專注也太投入,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晌午或傍晚了,草還一苗沒拔下,無論逮著秋螞蚱的興奮或逮不著的懊喪,都會在匆忙的拔草時淡化了,只怕草拔得太少,不夠耕牛一晚的夜草和家裡沒出群小羊羔白天的草,畏怯爺爺那責備的眼色。
放牛羊更是輕鬆自在,魏莊村山間縱橫,草地也寬,將牛羊趕到山間就用不著再操啥心。放牛的夥伴們就能一起去玩耍或乾點其他活,青年們還能搞物件。有時候遇上河溝裡有水坑,還能去水坑裡耍水;有的放牛空閒時間去莊稼地裡給牛羊拔草;有的到山上刨些藥材,賣了弄點零花錢。
勤勞而樸實的魏莊村人祖祖輩輩就生活在這個充滿溫情和暖意的土地上,一輩一輩耕作在這裡,生活在這裡。在這裡笑,也在這裡哭。在這裡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生於農村長於農村,幹太多的農活。幹活的日子,累卻快樂。真的,爺爺魏貴榮常常跟魏萬濤說,乾乾活,身體就開啟了,也舒展了,病都少生了呢!感謝大山,感謝農村生活,感謝小時候的這些經歷。因為這些經歷,讓人懂得了生活的不容易,也懂得了生活的無限美好!
幹農活是每個農村孩子的經歷,長大後在孩子們心中成了不可磨滅的記憶,也成了在外遊子津津樂道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