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9章 有緣自會相見

“你是如何猜到的?我表現得那麼明顯麼?”

蘇哲的聲音都有點扭曲。

這一瞬間的慌張,被諸葛亮看在眼裡,化作微微一笑:

“不明顯。”

“只是略略反常而已。”

蘇哲一愣,攤開雙手:

“我出去遊玩,反常麼?”

諸葛亮笑著點點頭:

“先生三年閉門,點燈熬油,居然寫出了幾十箱書稿,寫完就急著出門,連遷都這麼大的事情都不聞不問,不知先生何事如此匆忙?”

蘇哲望著諸葛亮彎月般的笑眼,忽然笑了。

這麼明顯麼?

難道真是什麼都瞞不過諸葛亮?

蘇哲上前施禮:

“諸葛先生,眼光毒辣。”

諸葛亮也上前還禮道:

“比不過先生學識淵博。”

“先生的手稿我在主公那裡略略看了一些,內容包羅永珍,涉獵之廣,令亮歎為觀止,書中遠見卓識, 博見洽聞,遠超亮之想象。”

“此書在手,必將整個大漢各行各業的發展,向前推進兩千年。”

“如此一本曠世奇書,歷經三年終於寫就,先生一向推崇教化,卻不急著推廣給天下學子,而是急著出門遊玩......亮才有此大膽一猜,想必是有何事催促先生吧。”

蘇哲苦笑一聲:

“諸葛先生真是含蓄。”

見諸葛亮搖著羽扇帶著笑意望著他,蘇哲猶豫了。

這麼久以來,他和諸葛亮的關係倒是最為有趣的,知根知底,卻永遠保持著不遠不近的距離。

大概是二人都過於理性。如此一來,反倒讓蘇哲覺得,就算向諸葛亮攤牌,倒也沒什麼關係。

因為,這種時刻,攤這種牌,最怕感性的牽絆。

無論是面對劉關張、還是趙雲、郭嘉,他半個字都說不出來。

一旦說出口,讓對方如何當場反應,又如何接受呢?

但若是對方足夠理性,反倒更容易實話實說。

蘇哲想了想,將諸葛亮拉到一邊去,壓低了聲音:

“我大概只剩半個月的時間了。”

諸葛亮眼眸微微一震,望著蘇哲道:

“此話何意?”

蘇哲嘆了口氣,將六年之期的事情簡單說了一遍。

諸葛亮的眉頭輕輕皺起:

“先生從後世來到這個世上,居然年輕了六歲......”

“換言之,這六年是多出來的......所以才有歸還的說法......”

見蘇哲默然點了點頭,諸葛亮的目光緩緩落到羽扇上,停了半晌道:

“如何歸還?”

蘇哲緩緩道: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或許這一切只是一場夢,而現在這場夢,怕是要醒了。”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諸葛亮吟誦這兩句詩,忽然大悟。

或許,在蘇哲的後世裡,這只是瞬息之間的一場夢。

而這後世的一瞬間,卻在當世化作了漫漫六年,讓一個後世之人,以六年為期,去改變了一代王朝的命運,拯救了所有的意難平。

現在,夢該醒了。

諸葛亮心頭沉重了起來。

現在,他終於明白為何蘇哲要走了。

六年,怎麼歸還,誰也不知。

或許是煙消雲散於這個世界,或許是老天收走性命。

也或許,什麼都不會發生。

誰又能知道呢?

但若是最壞的結果,蘇哲絕不願讓身邊的人眼睜睜地看到。

這不僅傷情,而且駭人。

假借出遊,消失在所有人的視野中,用時間去拉長接受的時間,沖淡離開的傷情,或許才是最好的選擇。

諸葛亮抬眼重新看向蘇哲,深深躬身一拜:

“亮懂了。”

蘇哲如釋重負,眸中閃起星光,忽然眨眨眼問道:

“諸葛先生三年前便取字孔明,還真是貼切不已。”

諸葛亮沒想到蘇哲這話鋒一轉,還轉得挺遠。

生死當前,還有此閒情,不愧是蘇先生。

深深望著諸葛亮,蘇哲也深深一拜,徐徐道:

“孔明先生,聚散終有時,相逢無悔,過往無憾。不問前路,但行前程,蘇某就此告辭。”

諸葛亮眼中似有淚光,卻笑得溫暖之至。

蘇哲飛身上馬,回望了一眼諸葛亮,又回望了一眼蘇府。

劉備,張飛,郭嘉,關羽,趙雲,簡雍,太史慈,劉曄,許褚,張遼,高順......一張張臉從腦海滑過......

蘇哲在心中默默說了句,

有緣再會。

對著諸葛亮最後一笑,蘇哲回過頭,清喝一聲:

“駕!”

駿馬奔騰而出,後面的車隊緊跟著向東奔騰而去,迎著太陽昇起的方向。

......

一年後,《千年煙雲》一書前五十卷已經全部印刷完畢。

不光是天下學子,就連年僅七歲的太子都要日日誦讀此書。

“郭太師,這本書是何人所寫,這上面講的琰兒從未聽過。”

郭嘉用修長的手指摩挲著書頁,喃喃道:

“此書是太子的另一位太師,蘇太師所著。”

琰兒繼續問道:

“那為何琰兒卻從未見過這位太師呢?”

郭嘉不禁想起了那日離開前的最後一眼。

那人頎長的身影,頭戴斗笠,頗有隱士的風度,只是那深邃的眼窩,削瘦的臉龐,又像是去逃荒一般。

也不知他是什麼體質,居然是越養越瘦,怎麼都富態不起來。

“郭太師?”琰兒端端正正拿著書,卻見郭嘉不語,不由開口喚道。

郭嘉回過神來:

“哦......這位太師自從當上琰兒的師父,就每日在寫這本書,寫了許久了。”

琰兒摸了摸手中的書:

“這不是已經寫完了麼?”

郭嘉將書從頭到尾翻了一遍,輕輕一笑:

“琰兒,這只是這本書的前五十卷,還有三百多卷還沒有印完呢。”

琰兒一向莊重,此時卻驚呼起來:

“這麼多......”

“那琰兒要何年何月才能讀完......”

郭嘉望著書,忽然抬眼望天,眼尾有些泛紅:

“這些都是蘇太師熬盡心血才寫就的,琰兒慢慢讀,總能讀完。”

太子殿外,劉備佇立了良久。

從袖中摸出一封信,展開。

上面的字清秀、工整,恍若隔世。

“主公勿念。使命已盡,初心不負。下半生,不為大漢,只為自己,萬望主公成全,有緣自會再見。”

雖然這封信已經看了不知多少次,每次看,都依舊會刺痛劉備的心。

蘇哲已經外出一年了,杳無音訊。

而自己卻怎麼也不敢去尋。

若是尋到,又能如何?

若是尋不到,又該怎麼辦?

他就這麼突然走了,正如他當初突然地出現。

有時,劉備甚至幻想,如若他能夠穿越,他多想回到當初遇到蘇哲的那一刻。

劉備一邊想著,一邊緩緩走回了丞相府。

到了門口卻沒有進去,繼續向前走到了隔壁的一座宅子前。

宅子上有兩個大大的字。

蘇府。

劉備感慨萬千。

先生,宅子早都準備好了,你卻連看都沒看一眼。

你說有緣自會相見,我們還有緣麼?

正想著,諸葛亮推開門,從裡面走了出來,見到劉備,立刻上前施禮道:

“丞相,你來了。”

劉備點點頭,朝院子裡望了一眼:

“又到了打掃的日子了?”

諸葛亮朗聲道:

“是。”

劉備心有所感,揖手道:

“每次打掃,都勞孔明先生親自來此,備替蘇太師謝過先生了。”

諸葛亮回望了一眼蘇宅,徐徐道:

“雖然蘇太師不顯山不露水,卻以一己之力改變了整個大漢格局,才換來如今安定的天下,加上留下的奇書,足以功蓋千秋,名留萬古。”

“能為蘇太師做些事情,是亮的榮幸。”

劉備卻喃喃道:

“可如今卻不知太師何在?”

諸葛亮見劉備情緒低落,低低安慰道:

“太師本就是當世奇人,來也縹緲,去也縹緲,仙蹤難尋,堪為一段傳奇。”

“聚散有時,再見無期。相逢無悔,過往無憾,便已足夠。”

劉備深深嘆了口氣:

“孔明先生,受教了。”

......

郭嘉雙臂交疊挽在胸前,夾著那本《千年煙雲》,緩緩而行,回到太師府中。

方才在太子殿中,談起蘇哲,一時莫名傷感,低落的情緒此刻竟也沒能散去。

郭嘉低頭看了一眼懷中的書,竟覺得滾燙無比。

敬賢,你留下書信,不讓任何人尋找,你真的是去周遊天下了麼?

郭嘉不敢想下去。

忽然,天上有一兩滴雨點落了下來,滴到了書上。

郭嘉立刻將書上的雨滴拂去,用袖子籠著書,快速走到廊簷下。

又到雨季了。

郭嘉回望天空,心中寧願還抱著一絲期待。

“太師,太師!”

門口的侍衛匆匆跑了進來。

郭嘉落下目光,盯著侍衛,目光恢復了清冷:

“何事?”

侍衛伏首稟道:

“有驛卒來報,有人從交州送來十壇“蒼梧清”給郭太師,現已經送到府門口了。”

郭嘉心一驚:

“何人送的酒?”

侍衛應道:

“屬下不知,驛卒也不知。”

郭嘉急急朝府門快步走去。

走了幾步,覺得太慢,乾脆跑了起來。

侍衛驚訝極了。

一向四平八穩,極其有風度的郭太師,居然為了幾壇酒會跑起來。

府門口,靜靜擺著十壇從馬車上卸下來的酒。

郭嘉捧起一罈深深一嗅,果然是蒼梧清的味道。

見驛卒還在門口,郭嘉立刻問道:

“那人長何種模樣,可有任何書信?”

驛卒立刻應道:

“是一個壯漢託郵驛直送洛陽郭太師府的,沒有書信,只有一句話。”

郭嘉一愣。

壯漢?

難道是敬賢的侍衛?

“什麼話?”

驛卒道:

“那人說,就說‘此酒並非是給太師一人的’。”

郭嘉一聽,忍不住朗聲大笑起來:

“好你個敬賢,居然如此戲弄我!”

“來人,賞!”

驛卒立刻謝道:

“多謝太師賞賜。”

郭嘉捧著美酒,心中一片釋然。

天色依舊陰沉。

但你若安好,有緣自會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