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1章 又要天下大亂

隴西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周朝和秦朝的發源於隴西,劉秀得隴望蜀最終統一全國,諸葛亮六出祁山就是劍指隴西,楊堅父子和李淵父子也是起家於隴西的軍事貴族。

西北地區在史書中出鏡最多的地名是涼州。以黃河為界,涼州分為河西和隴西。

黃河以西,敦煌以東,稱為河西;黃河以東,隴山以西,則稱為隴西。

從交通方面來講,隴西簡直就是西北地區的九省通衢。

有關隴古道通往關中;有河西道和青海道通往西域;有唐蕃古道通往吐蕃;有陰平古道通往蜀地;有祁山古道通往漢中。

隴山狹長險峻,就像一道天然的高牆。

中原王朝想要從關中平原攻入隴西高原,必須經過隴山。

地方勢力若從隴西高原俯衝而下,則極大地威脅關中平原。

秦嶺為東西走向,是中國南北地形的分界線,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是名副其實的"中華脊樑"

在秦嶺的南邊,還有一條大巴山,其中夾在陝西和四川之間的一段,叫做米倉山。

秦嶺以北是號稱"八百里秦川"的關中平原,米倉山以南則是有著"天府之國"美稱的四川盆地。

而在秦嶺和米倉山之間,又夾著袖珍形的漢中盆地。

從古代長安周邊到漢中有四條古道:祁山道、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

從漢中到四川則有三條古道:金牛道、米倉道、子午道。

李自成頗具戰略眼光,搶先佔據了隴西,現在又圖謀漢中和四川,這讓朱由檢頭痛不已。

朱由檢立即召開御前軍事會議。

孫承宗提出立即調個朱燮元北上,佔據漢中。

楊嗣昌道:"朱燮元目前正在川南圍剿奢崇明安邦彥餘孽,脫不開身。就脫得開身,也不可能搶在李闖之前趕到漢中。"

孫承宗道:"那就壞事了。漢中是千里蜀道線上的咽喉要地,東北由子午道,可直至西安;東面出武關,便近窺南陽;從東南順漢水,則直抵襄陽;而南下沿金牛道則直入西蜀。漢中若失,半壁江山震動,這可如何是好?"

楊嗣昌道:"李闖一向叫囂要殺王滅藩,秦王就是被李闖殺的。王爺們恐怕要身處險境了,臣以為,朝廷宜早作打算。"

徐光啟、溫體仁、周延儒等也紛紛附和:"是是是!朝廷宜早發明旨,提醒王爺們善加小心,並且要派兵保護,以防不虞。"

在南陽的是唐王朱聿鍵;在襄陽的是襄王朱翊銘;在武昌的是楚王朱華奎;在成都的是蜀王朱至澍;在開封的是周王朱恭枵;在洛陽的是福王朱常洵。

在歷史上,這些藩王沒有一個得到好死的。

朱由檢道:"朝廷派兵保藩王不現實。傳旨,命唐王、襄王、楚王、蜀王、周王、福王就地募集鄉勇自保。"

自永樂以來,朝廷對藩王防範極嚴,完全就是當豬養著,當犯人看著。

孫承宗詫異道:"皇上,此舉有違祖訓,不妥吧?再說,王爺們皆不知兵,倉促之間如何能組織起兵馬?"

朱由檢兩手一攤:"那麼孫首輔想個辦法出來。"

孫承宗:"……"

朱由檢:"要不仿照韓王、慶王、肅王,將河南、湖廣、四川的藩王都遷到京師,便於集中保護。"

孫承宗:"恐怕王爺們不肯。臣覺得,還是調孫傳庭、袁崇煥、盧象昇剿寇的好。"

朱由檢問畢自嚴:"戶部能拿出多少錢糧?“

畢自嚴答:"可拔銀380萬兩,糧160萬石。"

朱由檢淡淡道:"一旦剿起寇來就是一件曠日持久的事。這點錢糧就是杯水車薪。傳旨,讓唐王、周王自募鄉勇自保,讓蜀王、福王、楚王、襄王各捐百萬兩銀子助軍。"

孫承宗為難地說道:"諸王一向惜財,恐怕做不到。"

藩王被當豬養了二百多年,整天吃喝玩樂,與社會嚴重脫節,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道變成了什麼樣子。

大部分藩王都變得奇蠢無比,朝廷跟他們說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打過來了,他們根本不信,還以為朝廷又是在騙他們掏錢呢。

但凡事都有例外,周王朱恭枵是個很有血性的漢子。

李闖圍城時,朱恭枵十分慷慨地拿出幾十萬兩銀子作賞銀。

凡是能往闖軍臉上拍一板磚的就賞十兩銀子,打死一個闖軍的賞銀百兩。

結果就是闖軍三次攻開啟封,前前後後拖了一年多,損失兵馬不少,李自成還弄丟了一隻眼睛。

唐王朱聿鍵、魯王朱以海就不用說了,那是相當有見識有作為,簡直是藩王中的一股清流。

江西舊益王和淮王也非常不錯,抗擊滿清還是非常積極,打仗的時候又是出錢又是出力的。

要是大明的王爺都像這幾位,那該多好啊。

裝睡的人是叫不醒的。

福王、蜀王、楚王這些寧捨命不捨財的蠢貨,就讓他們為他們的愚蠢付出生命的代價吧。

想到這裡,朱由檢冷冷道:"藩王們既不肯來京,又不肯助軍,又無力自保,朝廷還能有什麼辦法?只好請他們自求多福了。"

孫承宗:"……"

過了三天,宣大總督曹文詔遞上來奏疏,稱張獻忠偷襲了代王府,劫走金銀珠寶無數,並且擄走了代王世子。

次日,河南巡撫鄭崇儉遞上來奏疏,稱羅汝才偷襲了瑞王府和惠王府,兩府損失財物無數,死傷慘重。

朝野上下無不錯愕,科道官、言官紛紛彈劾曹文詔和鄭崇儉。

按照《大明律》和《皇明祖訓》,藩王受到賊寇的侵擾,地方軍政主官有一個算一個,全部都要受到嚴懲。

朱由檢將所有彈劾曹文詔和鄭崇儉的奏疏全部留中不發。

崇禎七年正月初四,劉宗敏佔領了漢中,次日,李自成在甘肅天水自稱"均平大將軍",釋出檄文,歷數自洪武開國以來,尤其是嘉靖以來,朱明朝廷的樁樁罪惡,聲稱要替天伐罪,澄清世道。

訊息傳來,舉朝震驚。

文華殿中,文左武右兩班大臣肅立著。

朱由檢鐵青著臉,端坐在龍椅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