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章 帝國雙驕

武英殿中,清晨的陽光從巨大的窗戶上透進來,照在朱由檢臉上。

孫傳庭走了進來,滿滿的自信和從容。

賦閒在家,突然接到朝廷傳召,孫傳庭興沖沖地奔赴北京。

"臣孫傳庭叩見陛下,恭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聲音洪亮,如黃鐘大呂。

朱由檢難掩內心的激動,"平身!"

孫傳庭站起身來,腰桿挺得筆直,本就魁梧的身材顯得更加挺拔,一張方方正正的標準山西人的臉,雙目炯炯有神,透著倔強和剛毅。

孫傳庭剛剛三十四歲,正是一生中最好的年齡。

這是真正的國之棟樑,除了政治能力一流,練軍能力一流,領兵能力之流之外。

明末的將領各人有各人的缺點,但孫傳庭似乎是一個堪稱完美的人。

他不會站隊搞朋黨,比如像孫承宗那樣。

他不會無差別開噴,導致人緣很差,比如像熊庭弼那樣。

他不會信口開河忽悠皇上,矯詔斬帥,比如像袁崇煥那樣。

他不會對反賊太輕信,比如像熊文燦那樣。

他不會對反賊一味殘殺,比如像洪承疇那樣。

他不會一受委屈就撂挑子,比如像祖大壽那樣。

他不會讓煮熟的鴨子飛走,比如像陳奇瑜那樣。

他不會一旦面臨敗局就擺爛不幹,比如像賀人龍那樣。

他不會性格太直容易折斷,比如盧象昇那樣。

任何一個皇帝有孫傳庭這樣的大臣,做夢都會笑醒。

孫傳庭是最完美卻也是悲情的英雄,短暫的一生主打一個意難平。

有大才而不得任用,賦閒在家十年;

有奇功而無端受罰,身陷牢獄三載;

明知出戰就是一死,卻只能孤注一擲;

身為大明最後的名將,戰死後卻無人收屍。

朱由檢從御座上站起身來,走下高高的臺階,走到孫傳庭身邊。

孫傳庭的身板挺得更直了。

朱由檢拍了拍孫傳庭的胳膊,問道:"怎麼穿得這麼單薄?"

孫傳庭:"臣接到詔書時,正在山中打獵,不及回家就星夜赴都了。"

朱由檢命徐應元:"搬一盆火來。"

又問孫傳庭,"山西現在怎麼樣?"

孫傳庭:"謝皇上關懷。山西情況不大好。陝西很多流寇跨過黃河竄入山西,或一二百人一夥,或三五百人一夥,劫掠富戶、商賈。"

朱由檢:"你在山西都做了些什麼?"

孫傳庭:"起先臣還能安心讀書,這兩年地方上極不太平,臣組織家鄉父老抵抗流寇騷擾。"

朱由檢:"你對陝西局勢有什麼看法。"

孫傳庭:"在薩爾滸之戰中,榆林、固原、甘肅、寧夏四鎮的軍隊損失最嚴重,許多陝西藉士兵長官在大戰中死了,這些士兵不敢歸隊,於是回到陝西。

這幾年陝西大旱,饑民遍地,於是這些逃卒裹挾饑民鬧事,漸漸演變成了流冦。據臣所知,流寇中以榆林人最為強悍。賊首高迎祥、張獻忠皆為榆林人。

陝西為海內上游,延安、慶陽為關中屏障,榆林又為延安、慶陽屏障。無陝榆林必定無延安、慶陽。無延安、慶陽必定無關中。無關中必定無陝西。陝西危則天下危。

臣以為陝西問題並非區域性問題,勢必危及全國,如不及時採取果斷措施,後果不堪設想。"

孫傳庭眼光果然毒辣。

朱由檢道:"朕任命你為榆林巡撫,配合三邊總督楊嗣昌做好賑濟災民剿滅流寇的工作。"

孫傳庭收到朝廷命令後立即跑到吏部報到,到了吏部才知道不是吏部徵召,而是皇上召見,這使他十分詫異,自己何德何能莫皇上召見?

孫傳庭到了皇宮門外,以為是有很多人和他一起等待召見,沒想到竟然只有他一個人。

跟著徐應元進了宮,更令他沒想到的是,皇上竟然是在武英殿召見他。

要知道,武英殿是朝廷重臣商議軍國大事的地方。

自己一個賦閒在家的前五品小官,有什麼資格進武英殿?

現在,皇上竟然擢拔自己為正三品的榆林巡撫!

孫傳庭如墮雲霧之中,怔怔地說不出話來。

朱由檢輕輕一笑,"怎麼,你不受命嗎?"

孫傳庭結結巴巴,"臣……臣……臣德微才薄……"

朱由檢用力地揮揮手,"朕意己決,不要多說了。你到了陝西以後,除了任榆林巡撫外,還要讓負責秦王、慶王、安王、韓王、肅王的遷藩事務。具體的情況,等你到了陝西后,三邊總督楊嗣昌會給你交代的。"

孫傳庭大聲說道:"臣遵旨!"

這時候,徐應元走過來說道:"皇爺,盧象昇到了。"

朱由檢又拍了拍孫傳庭胳膊,"好了,你先去館驛歇著,明天一早和寧夏巡撫盧象昇一起去陝西赴任。"

孫傳庭應了聲是,然後退了出去,才走了幾步,徐應元追出去叫道:"孫傳庭,皇爺叫你回來。"

孫傳庭趕緊快步走回來。

朱由檢脫下龍袍,露出一件貂皮長襖。朱由檢又脫下貂皮長祆,遞向孫傳庭,"外邊風寒,你且穿上。"

孫傳庭無比錯愕,"皇上,這,這,這如何使得?"

朱由檢不容分說地說道:"穿上!為國珍重!"

孫傳庭不得不穿上。

朱由檢笑道:"還算合身,去吧!"

孫傳庭眼睛突然溼了,雙膝跪下,端端正正叩了一個頭,退了出去。

朱由檢望著孫傳庭的背影消失,對徐應元說道:"傳盧象昇進來。"

半盞茶的功夫。

盧象昇走進殿中,高而瘦,面板白皙,一副白面書生的模樣。

但實際上,盧象昇胳膊粗壯,一百多斤的大刀被他耍得有模有樣。

騎射水平也是相當精湛,五十步開外,彎弓搭箭,箭無虛發。

照這樣看來,盧象昇應該照著呂布、張飛、許褚的模板發展,可盧象昇偏偏又是學霸附體。

吟詩作對,出口成章,二十二歲中進士,少年得志,春風得意,集文韜武略於一身。

盧象昇人送外號"盧閻王",可想而知是一個極恐怖的人。

盧象昇極善鼓舞士氣,斷糧五天的隊伍在他手上不會譁變,不會潰散,能夠士氣滿格血戰到底。

數千標營兵在他帶領下,能擊潰高迎祥二十萬農民軍。

和清軍野外遭遇戰,取得了五勝一平一敗的戰績,嶽託被他打死。

假如盧象昇能活到南明,以他的品性和軍事能力,對後來的江北四鎮降維碾壓,收復失地也並非毫無可能。

孫傳庭,盧象昇,這兩個忠勇的漢子就是帝國雙子星。

大明缺的不是忠臣良將,缺的是一個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