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在荷花身後的是一輛小貨車,汽車的後車廂裡,幾個吹鼓手,正在賣力的吹奏著百鳥朝鳳,一幫抬嫁妝的年輕人,也在歡快的向路邊的孩子撒著喜糖。
看到眼前的這一幕,楊新海只覺得大腦中一片空白,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
把我從夢中驚醒的,
是迎親的嗩吶。
本該迎親的人,
卻變成送親的傻瓜。
手裡捧著山上的野花,
騎著孤獨的馬,
你開啟車窗對我說,
送到這裡吧。
……
直到迎親的隊伍遠去,楊新海才掙扎著從地上爬起來,踉踉蹌蹌的回到了屋裡,一頭倒在了床上,拽住破被子矇住了腦袋,那種感覺,好像心都碎了。
這可是大年三十,家裡人喊他吃年夜飯,他也不動彈,就自己悶頭假裝睡覺。
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和他一起從石家莊回來的那個遠房親戚,來到楊新海家拜年,一看楊新海還沒起來,就拍了拍被子問道:“你跟荷花怎麼回事?荷花怎麼還結婚了呢?”
楊新海一聽,馬上就氣不打一處來,掀開被子瞪了他一眼:“我哪知道怎麼回事,我還想問你呢!”
遠房親戚聽了也不停抱怨:“你說你回來這麼久了,也不說過去看看,人家可能都不知道你回來了。”
楊新海現在根本就懶得搭理他,滿腦子就是一堆的怨恨,這傢伙就是在耍自己,別看他表面上裝出一副關心自己的樣子,其實就是個人面獸心的貨,估計就是他把自己勞教的事說出去的,荷花他家也肯定知道了,要不然怎麼會嫁給別人?又給自己送錢,又送自己回家,那就是因為他心虛。
楊新海恨死這個親戚了,轉而又恨起了荷花,你說你出嫁就出嫁唄,非得選大年三十這個日子,還大張旗鼓的路過自己的家門,這分明就是一種挑釁和藐視,這就是故意來氣自己的。
接下來楊新海又開始恨起了家人,首先就是父母,你們把自己生下來,就不再負責任了,沒有盡到一點培養孩子的義務,自己天賦那麼好,他們硬是沒能力供自己讀書,活活把自己給耽誤了。
還有這些兄弟姐妹,沒他媽一個好東西,都是各顧各的,根本就沒盡到一奶同胞的情分,自己在外面流浪這麼多年,又進去蹲了兩次,這些兄弟姐妹,沒有一個人去看看自己,自己回家了,也沒一個人替自己想一想,幫一幫自己。
楊新海越想越生氣,整個春節期間,他都是鬱鬱寡歡,剛過了正月十五,就收拾東西準備離開家裡。
老楊苦口婆心的勸他:“小海啊,你也老大不小了,總這樣在外面瞎跑,跑到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啊,還不如在家裡穩穩當當的幹上幾年,攢點錢娶個媳婦,好好過日子得了!”
楊新海聽了老爹的話,也不好意思再固執,只能默默的點了點頭。
但村裡並沒有太出路,轉年開春之後,楊新海只能在荷花她老爸的磚廠裡,找了一個拉磚坯子的活。
但幹了不到一個月,楊新海實在是受不了思想和身體的雙重壓力,再次上演了離家出走的把戲。
一天吃過早飯之後,楊新海帶了兩件換洗衣服,直接就出了村,這次為了遠離這個傷心之地,楊新海直接去了廣州。
到了廣州之後,楊新海仍然是居無定所,到處遊蕩,靠打點零工和偷盜來維持生活。
這樣遊蕩了一年,一次在火車站偷包的時候,又被人逮到了,但這次沒有偷成,由於沒有證據,楊新海被當成了盲流子送到了廣州收容所。
收容所不像是看守所,送到這裡的都是三無人員,想要從這裡出來,就必須要家人來接,楊新海無奈之下,只能給老楊寫了一封信。
老楊接到信之後,馬上帶著村裡的證明,日夜兼程的趕到了廣州,好歹算是把兒子救了出來。
爺倆隨後便坐火車返回河南,一路上楊新海一句話都沒有說,火車到了信陽車子停車的時候,楊新海起身就下了火車,老楊急得大喊:“小海啊,你這是又要去哪啊?”
楊新海頭也不回的說了一句:“天下這麼大,走到哪我都能養活自己,你自己回去吧!”
老楊一看,這真是兒大不由爺,自己管不了了,只能隨他去吧。
老楊只能含淚告別了兒子,一個人又回到了固守了一輩子的茅草屋。
在廣州被抓的經歷,把楊新海嚇個夠嗆,這南方人都太精明瞭,防備心太高,還是換個地方,去西邊看看吧。
隨後楊新海就去了成都,在這裡又遊蕩了一年,還是以偷度日,但依舊混的很差,到後來連吃飯的錢都沒有了。
楊新海再次給老爹發去電報:“我在成都,速來接我回家。”
發完電報之後,楊新海想了想,自己又衝動了,於是再次轉身走人。
這可把老楊折騰毀了,老楊接到電報後,再次披掛上陣,火速殺到了成都的一家小旅館,一問服務員才得知,自己又被放鴿子了。
上次老楊沒接到兒子,自己在旅店的門口傷心了好幾個小時,但這次卻大大的不同,老楊根本就沒當回事,抬腳就走了。
老楊先去看了武侯祠,又去看了大熊貓,然後再找了個小飯店,自斟自飲了幾杯,這才迷迷糊糊的踏上了返程的火車,全當是旅遊了。
此時的楊新海,又開始認真總結經驗了,偷這條路,肯定是行得通的,自己之所以這麼多年沒幹起來,還總是被抓,那就是沒選好地點。
城市裡面雖然物資豐富,但防範力度也同樣強大,各家各戶都是鐵門鐵窗,根本不好下手,警察和保安也多如牛毛,很容易出危險。
正確的地點就應該放到農村,那裡防範意識比較差,又便於隱藏和逃跑,農村雖然窮了點,但幹這行,安全才是第一位,至於利潤嘛,完全可以靠走量來彌補。
楊新海憑著自己親身實踐得來的經驗,把自己投身到了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確定好新的路線之後,楊新海又回到了信陽,因為這裡是河南,農村的情況都大差不差,楊新海比較熟悉,另外在口音方面,也便於自己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