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火候差不多了,戴維斯終於再次開始發言。
“各位,你們可能我的想法很可笑,但實際上,我們已經完成了數控系統的實驗。人體能做出的動作,加在一起有十幾萬種,而機甲能做出的動作,只有五萬多種,拋去角度不同而動作幅度不同釋義的那些重複性動作,基本的動作只有二十多種,這二十多種動作,每一個都需要五千多個力學公式的精密計算後傳入數控系統,機甲就能根據計算結果做出相應的動作。根本不需要駕駛員模擬神經輸出。”
“當然,這其中肯定存在延遲的現象,為了壓縮延遲時間,那麼機甲上就必須配備超級電腦來進行計算。根據我們專家組的推算,現在的機甲,只需要配置每秒運算次數一億億的超級計算機,就能滿足需要。”
“當然,機甲的精準度方面,還需要駕駛員控制,也就是說,機甲的細微動作,還是需要駕駛員來操作的,為此,關於機甲能做出的五萬個動作,我將其細分為兩類,一類是基礎動作,一類是延伸動作,基礎動作由數控系統控制,而延伸動作則讓駕駛員操作。
”如果安裝了數控系統,雖然不能完全的摒棄模擬神經輸出,但是卻能大幅度的降低兩個駕駛員之間神經交換穩定程度的要求,當然,先階段無法得到準確降低百分比的數字,但根據推算,至少能降低百分之十,最大能降低百分之二十。"
此言一出,全場譁然。
模擬系統需要兩個駕駛員神經交換穩定程度最低為50%,這一點就攔住了很多神經強度及格的駕駛員。
如果在50%的基礎上降低10%,或者最大限度的20%,那麼駕駛員篩選面就更廣了。
之前,100個神經強度及格的駕駛員,平均能有兩人組成搭檔,當然,這和駕駛員之前是否認識有很大關係。
除去這兩人,剩下98人,都必須進行搭檔之間的訓練。
而且至少需要三年的訓練時間。
如果駕駛員之間神經交換穩定程度只需要40%甚至30%,那麼,100及格的人中,只要以前熟識,基本就能達標,即便需要訓練,這個訓練的時間,也會大幅度縮短,估計只需要幾個月。
能參加這次會議的人,對於篩選駕駛員的情況都是瞭如指掌,戴維斯一開口,他們心中就能大概算出駕駛員篩選比例。
看似戴維斯的方法,對神經交換穩定性降低的程度不高,只有10%——20%,但偏偏就是這10%-20%,擋住了一大批人。
這就像語文考試一樣,滿分很難,如果只是想考及格,那麼就變得很簡單。
不得不說,當戴維斯提出自己的方案後,在場的人都瞬間心動了。
包括蔡長春等人在內,畢竟機甲駕駛員,誰會嫌多呢。
只是,數控系統確實能降低駕駛員的要求,但是價格方面,恐怕要比模擬系統機甲貴很多。
但是一臺每秒一億億次運算速度的超級計算機,花費的金額就不是個小數字。
現在的市場,運算速度1千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售價是一個億,如果一億億次的超級計算機,價格會呈幾何數的翻倍。
再加上數控系統植入公式等等需要的其他成本,蔡長春大概估算了一下,數控系統的機甲,造價至少比模擬系統的機甲多100億夏元。
如果把現在350工程建造的50臺機甲全部換成數控系統,那麼就得多出5000億成本,想想都不太現實。
如果建造一兩臺實驗還可以,大批次製造,夏國暫時不需要。
夏國是不需要,但其他國家很需要啊。
比如一些有錢的小國家和石油國家,他們雖然沒有工業實力造機甲,但是有錢買機甲,機甲可以買,但駕駛員總不能買啊,就算別國賣,他們也不敢收。
機甲駕駛員的篩選,各國都是很嚴格的,駕駛員可以沒有,但絕對不能讓危險分子駕駛機甲。
隨後三天時間裡,參會人員就數控系統展開了深入的討論,集合全世界的科學家,將數控系從理論上又驗證了 一遍,確認這個方法是能實行的。
而且,關於數控系統的技術,戴維斯絲毫沒有保留,像是發傳單似的,每個人都發了一份。
這讓各國對於米國的做法,非常感激。
蔡長春知道戴維斯這樣做的目的是在對標夏國出售機甲技術專利的做法,在收買人心,但是他卻沒辦法去阻止。
會議持續了三天,三天後,全球技術座談會圓滿成功,當然,這個圓滿是針對米國和其他國家的,不包括夏國。
........
“陸峰,全球技術座談會結束了,戴維斯在會上公佈了數控系統的技術,這是資料,你看看。”
剛剛完成《焦點論壇》錄製的陸峰,就被文學明找上門,神情嚴肅的遞給他一份資料。
草草瀏覽一遍,陸峰不得不佩服驚歎:“沒想到戴維斯他們居然另闢蹊徑,找到了提高駕駛員篩選透過率的方法。”
陸峰的回答讓文學明很詫異,因為陸峰在他眼中,一直都是那種在機甲方面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人,沒想到現在會對數控系統表現出驚歎。
"你的意思是說,數控系統是可以實現的?”
陸峰點點頭,“數控系統確實能實現,也確實能降低駕駛員的門檻,不過,數控系統的使用,會降低機甲的戰鬥力。”
“如果雙人駕駛機甲的戰鬥力最多能達到單人駕駛機甲戰鬥力的百分之70,那麼數控系統的機甲,戰鬥力也只能達到模擬系統機甲的百分之70.”
文學明聞言點點頭,“我之前也有過這樣的猜想,只是沒有你這麼計算的精確。不過我在想,既然數控系統降低了駕駛員的門檻,那麼麼隨著時間的推移,數控系統機甲駕駛員能不能駕駛模擬系統的機甲?簡單的說,我們可以建造一臺數控系統的機甲,當成駕駛員的實習機甲。讓他們快速磨合,達到駕駛模擬系統機甲的要求。”
文學明的想法是不錯的,機甲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就算是駕駛員,也沒有幾次接觸機甲的機會,如果讓駕駛員提前駕駛機甲,熟悉操作,那麼不至於真正駕駛機甲的時候手忙腳亂,而且,文學明也看中了數控系統機甲操作簡單這一點。
可是陸峰卻不這麼認為。
“文院長,這麼做沒有太大的用處,反而有可能讓駕駛員繞彎路。資料系統的機甲和模擬系統的機甲,其本質上就是兩個概念。模擬系統的機甲,是人駕駛機甲,而數控系統的機甲,是機甲蔡驅使人。兩種機甲,對駕駛員的要求完全不一樣,如果攪合一起,很容易南轅北轍,出現駕駛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