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建造第二臺機甲,那麼接下來事情水到渠成,首先就是機甲設計,為了加快速度,文學明呼叫1500人的團隊,配合陸峰設計機甲和繪畫圖紙。
陸峰要做的,就是先畫出概念圖,其他的全部交給那1500名國家科學院的人,最後,陸峰再去稽核圖紙。
簡單的說,就是陸峰打個草稿,具體出圖由國家科學院完成,什麼資料匹配,材料選擇、效能匹配等等,由國家科學院的專家教授商量決定,最後陸峰拍板就可以了。
陸峰雖然輕鬆,但是卻不清閒,除了機甲圖紙設計方面,還有兩件大事他也參與其中。
一是核動力飛機研究涉及的新技術,而這項新技術只有陸峰才能提供,其中涉及的知識包含了好幾個專業知識點,比如瑪格努斯效應等等。
二是研發出篩選駕駛員所用的裝置,大規模的駕駛員篩選,肯定需要相關儀器,無論是神經負荷還是神經連線,目前都沒有這方面檢測的儀器,都需要研發製造新的的儀器用於檢測。
兩件看似很麻煩的事情,到了陸峰手中一切水到渠成,短短半個月時間,不但核動力飛機進入了初步試驗階段,檢測儀器進入初步使用階段,而第二臺機甲圖紙也全部繪製完成。
三萬多張圖紙,從確定想法到繪製完成,只花了半個月,這簡直讓人不可思議。
“這臺機甲,我在腳踝的位置,設計了液壓裝置,也有了這套裝置,機甲可以實現跑步或者短距離的跳躍.......”
“......機甲胸口,配置了六門P44導彈,機甲左手掌心,安裝了一門205MM急速冷凍炮,同時,機甲的右臂,也配置了一把長35米,寬3米的鏈劍....”
“為什麼沒有配置大刀呢?刀對怪獸的殺傷力比劍更強。”文學明問道。
陸峰就知道對方會問這個,當即解釋:“刀的殺傷力確實更強,但是其使用難度也更高,當前階段的駕駛員,在熟悉機甲操作的同時,很難將大刀的威力發揮出來,所以,根據駕駛員的成長,為機甲設計了三個階段的武器。”
“第一個階段就是劍,劍比較輕巧,而且使用靈活,且高效的力矩傳遞對駕駛員使用的要求也較為輕鬆。”
“第二階段是刀,刀相對於劍較為沉重,而且使用時,其力矩傳遞對於駕駛員操控力有一定要求,同時,配備刀類武器,機甲本身的平衡方面需要進一步最佳化。”
“第三階段就是其他武器,特別是那些頭重腳輕的武器,比如錘子、狼牙棒等等,這類武器雖然可以更有效的對怪獸造成傷害,而且是內傷不流血,但對駕駛員的要求更高,對機甲平衡要求也更高,現階段,我個人建議不納入參考範圍。”
“至於軟兵器,則不納入機甲配備的範疇類,比如九節鞭什麼的,威力不怎麼樣,且機甲也揮動不了。”
陸峰一邊解釋,周圍人一邊附和的點頭,他們看來,給新機甲配備大刀,確實操之過急。
至於熱武器,沒人關心這個,因為對於怪獸來說,熱武器的威力完全不夠看,只能淪為輔助的角色,除非駕駛員抓住時機,對準怪獸身上明顯的弱點來一炮,或許才能起到作用。
後面,陸峰又針對機甲的優點和缺點,還有各方面的效能,以及對比【破曉者】的優點和缺點,都做了詳細的介紹。
國家科學院的人,對於新機甲都還是滿意的,當然,這種滿意,是建立在參考物件只有【破曉者】的基礎上。
根據新機甲的配置來看,雖然其動力等方面和【破曉者】差不多,但是最終的戰力,肯定比【破曉者】強,畢竟【破曉者】可沒有那麼多武器裝備。
不止其他人這麼認為,連文學明也是這麼認為的。
可是,陸峰當即給眾人潑了一盆冷水。
“各位,新機甲採用的是雙人駕駛。”
一句話,瞬間讓在場的人清醒過來,因為當初陸峰在技術交流會時,已經明確的解釋了,雙人駕駛的機甲,戰力是要打折扣的,相比於單人駕駛,戰力至少削弱百分之三十。
至於具體戰力如何,會削弱多少,還要看兩個駕駛員的默契程度以及神經連線的穩定程度,神經連線越穩定,戰鬥力越高。
新機甲雖然配備了武器,但雙人駕駛卻會削弱戰鬥力,這一增一減之間,與【破曉者】孰強孰弱,還真不好說,除非拉出來打一架,當然,這是不可能的。
對此,文學明也只能望洋興嘆。
“昨天開始,五大軍區已經開始神經負荷測試,一天測試了一萬人,神經強度超過600的只有30人,超過700的只有三個,還只是堪堪七百多一點,超過一千的,一個都沒有。”
“這三十人中,神經連線穩定性超過50%的,一個都沒有。”
文學明曝出這組資料,周圍人聽了都變得幾分沮喪。
當初設計檢測儀器的時候,為了方便,陸峰和其他科學家決定,將一切資料都量化。
神經強度600是及格線,如果透過了,代表具有成為機甲駕駛員的資格,但前提是得找到一個同樣檢測及格的搭檔,且兩人神經連線穩定程度達到50%以上,
如果神經強度測試超過1000,那麼就可以嘗試單人駕駛機甲,不需要搭檔。
一萬人中,有三十個及格,雖然沒有測試結果超過1000的,但這個資料在陸峰看來,也算不錯了。
“文院長,不是才剛剛開始嗎,一萬人而已,夏國可是十幾億人口。”
“可這一萬人,是三十萬軍人透過初步稽核,才有資格參與檢測的。”
這個回答讓陸峰瞬間無語了,照著這個比例,夏國三百萬軍隊,能參加神經強度檢測的也就十萬人,其中才三百人及格。
軍人透過檢測的比例都這麼低,更不用想那些大學生和普通民眾了,畢竟軍人才是思想素質以及身體素質最高的那一批人。
別到時候,花三年時間,五十臺機甲造出來了,駕駛員卻不夠用。
“難道國家在身份稽核的時候,不能放寬一些條件嗎?”陸峰試著問。
文學明直接搖搖頭,“不可能的,至少現在不可能,而且,稽核的事情,我們也不能過問太多。不討論這個,我們繼續說機甲的事兒,對了,新機甲叫什麼名字?”
“暫時沒有,取名字的事情,得文院長親自來。”
文學明沒有推脫,他想了想,道:“第一臺機甲叫【破曉者】,寓意破開怪獸籠罩人類上方的陰影迷霧,得見晨曉,那麼下一步,就應該讓人類看到希望,不如取名【希望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