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章 匈奴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僅僅只是看到第一句,孫成儒的內心就深受震撼!

同時回憶起自己的過往,一切都如同白駒過隙,雪後飛鴻...仿若一場大夢!

但不給他太多回憶過去的時間,葉天很快就把整首詞寫完。

而孫成儒也被震撼的說不出話來。

他原本的意思是讓葉天隨便作首中秋詞送給自己,也算是考驗一下葉天的才學。

可誰成想葉天居然代入自己的人生寫了這首詞!

短短十幾秒。

葉天就能根據自己的過往經歷作出如此佳作。

這種天賦和文采,他年輕的時候沒有,同樣也從未見過人有!

旁邊。

不光孫成儒,趙賢此刻同樣被震撼的合不上嘴巴。

難以置信葉天隨隨便便就能作出他這輩子都寫不出來的傳世佳作!

更別說這首詞不僅應景寫了中秋,而且還是專門送給孫老的詞!

所以就算孫老還未開口,他就已經看到有數不盡的榮華富貴在等著葉天。

至於葉天自己?

當他看到孫成儒和趙賢的表情後,心中也有一些得意。

因為這首詞並不是巧合,而是他特意所寫。

剛才來這裡的路上。

他故意走的很慢,藉機問了許多關於孫成儒的事情,算是對孫成儒有了大概的瞭解。

三朝元老!

位極人臣!

幾年前因為極力主戰匈奴被排擠,失望之下辭官還鄉。

所以剛才聽到孫成儒要考驗自己的時候,他特意寫了這首西江月。

雖然詞中的故事有所不同,還有些悲涼,但卻莫名的符合孫成儒的過往。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淒涼北望!

原詞中“北望”的含義,歷代文學研究者也都有所爭議,葉天同樣不知道誰對誰錯。

不過在他這裡。

北望指的則是北邊的匈奴,算是稱讚孫成儒的愛國憂國之心!

沒辦法。

誰讓他現在一窮二白,還沒有靠山。

好不容易遇到這麼一個大人物,自然要想辦法獲得對方的好感,不能白白錯過機會!

既然對方喜歡詩詞,自己正好可以投其所好!

“可惜了,若不是老夫身份特殊,否則真想直接把你收入門下,做個關門弟子!”孫成儒回過神後連聲嘆氣。

這也是他第一次感覺“帝師”這個稱號對自己居然是個枷鎖。

有這個稱號在,他若想收弟子,就必須要經過陛下的同意,否則傳出去就算陛下不說什麼,那些御史言官也會追著不放。

他做為帝師自然不怕那些人,但對葉天就不一樣了,很可能讓他未來的仕途麻煩不斷!

“多謝孫老抬愛,學生愧不敢當。”葉天謙虛的說道。

做孫成儒的關門弟子?

他不知道別人心裡怎麼想,反正自己是完全沒興趣!

不是他看不上孫成儒,而是他現在更想安心賺錢享受人生。

穿越前自己就一直在上學,甚至穿越前一晚還在學論文,好不容易能有重來一次的機會,他可不想再給自己找個老師去學習。

何況他現在有過目不忘的能力,過去學過的知識全都存在記憶中。

這種情況下。

他還真不知道誰能做自己的老師,又能教自己什麼。

不過心裡想是這麼想,說肯定不能這麼說,最好表情還要表現出失望,給足對方面子。

“你想當官麼?老夫雖然現在不在朝廷了,但你也知道老夫的身份,只要你想進京為官,老夫一句話就能幫你實現願望!”孫成儒再次問道。

“多謝孫老,學生現在沒有功名在身,還沒有做官的資格。”

“功名那是普通人才需要的,只要有老夫的舉薦,你就算不是舉人,只是一個秀才,照樣也能位列朝堂!”

“額...學生尚未參加科舉,所以連秀才也不是。”

“連秀才...你為何不去參加科舉,莫不是得罪了什麼人?”

得知葉天連秀才都不是,別說孫成儒驚訝了,連趙賢都懷疑葉天是得罪了人,所以才沒有參加科舉。

在他們看來,葉天只要參加科舉,狀元什麼暫且不提,秀才還不是手到擒來?

“那倒沒有,只是學生才疏學淺,沒有信心罷了。”葉天解釋道:“何況朝堂之上各種明爭暗鬥,黨派糾葛,學生什麼都不懂,還是不去摻和的好!”

“年輕人謙虛一些挺好,但你未免也謙虛的太過了,若你都才疏學淺,那些參加科舉的人恐怕就個個都是草包了。”孫成儒笑著繼續說道:“不過你後半句說的挺好,朝廷現在也不是一條心呀,表面上和和睦睦,實際上...唉。”

“所以學生現在不想做官,只要能在天水縣享受太平盛世就好。”葉天將自己的心裡話說了出來。

他當然相信憑自己記憶中的知識,日後不論做了哪個地方的父母官,肯定能做出一些成績。

可同樣的。

萬一他什麼地方沒做好,或者不小心得罪了什麼人,恐怕不等他做出成績,就提前被人給做了。

所以在他看來,平日裡沒事兒作作詩詞裝13沒問題,可要真讓他去科舉,進朝廷?他一萬個不願意!

畢竟眼前就有一個最好的例子,連三朝元老還身為帝師的孫成儒都只能被迫辭官,自己老老實實想辦法賺錢才是王道!

“太平盛世?你的想法不錯,但不出意外的話,最多三五年,北邊的匈奴就會再次來犯,若是幾十年前的朝廷還行,可是現在?”孫成儒搖搖頭。

他當初正因為看到這一點,所以極力主張陛下早做準備,避免日後可能出現的危機。

結果自然是他敗給了主和派,在他們看來,朝廷現在本就缺錢,根本沒有多餘的錢來練兵,何況匈奴來犯也只是一個猜測,未必會成真。

最重要的是。

根據其他人的想法。

哪怕日後匈奴再次南下,也還可以透過談判的方式來解決,根本沒必要大張旗鼓的提前準備。

陛下雖然相信自己,但其他人說的也是事實。

再三考慮後,陛下最後還是聽取了後者的意見。

而自己一氣之下直接辭官退出朝堂,離開了京城那個是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