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後,許桑落送秦知奕到火車站。
還有秦家一眾也來了,雖然都還在生氣,但這一別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見,所以都臭著臉過來。
連劉老闆也一起來送。
修理廠這邊,秦知奕沒少帶學徒,教的也是真本事。
這次他選了一個老實可信,技術也不錯的頂替他的位置。
本來想再賣10%給劉老闆,但對方沒答應,所以依然按照之前的來。
不過所有股權直接轉到秦母名下。
畢竟軍人不能經商。
一行人站在站臺上,看著秦知奕安撫哭得悽慘的秦彥。
小傢伙是前天才知道這件事的。
他人雖小,卻不是不懂這事意味著什麼。
想到以前都不能見到爸爸,小傢伙就哭得稀里嘩啦。
這兩天沒少膩在秦知奕身邊哭,不想他走,怎麼說怎麼勸都不聽。
結果導致小傢伙現在雙眼腫得跟客套似乎的。
最後還是許桑落過來,表示以後會經常帶他去看望爸爸,加上秦母也在旁邊哄著。
最後小傢伙才抽噎著放開爸爸,然後抱著許桑落的大腿嚎啕大哭。
許桑落摸著孩子的腦袋,朝秦知奕遞了個眼色。
秦母也臭著臉,抹了下眼角,淡淡道,“走吧。”
秦知奕嘆了口氣,上前抱住秦母,“對不起,媽。”
秦母忍了半天的眼淚差點就掉下來。
緩了好一會才啞著聲音道,“知道對不起就給我平平安安回來,平時有空多寫信知道嗎?”
“我知道。”
放開秦母后,他又看向許桑落,眼裡滿是不捨。
或許被情緒感染,許桑落心裡難免也多了幾分傷感和不捨。
她輕笑道,“定心丸你也吃了,我等著你一年後再來取。”
秦知奕一頓,想到什麼,眸子深了深,也緩緩露出個笑。
“我會的。”
許桑落把手上提著的一個公文包遞給他。
“這個給你,等到後沒人時再看。”
秦知奕接過公文包,疑惑看她。
許桑落笑笑,“走吧。”
裡面倒沒什麼特別的東西,就是她從電腦裡搜到的一些軍武相關的論文。
她也不懂這些,所以只要覺得有用的,就都下載列印。
具體有沒有用,就得秦知奕看。
眾人目送他上車,目送火氣啟動,徐徐離開。
秦母終於忍不住,不斷掉眼淚。
秦家三兄妹眼眶也通紅,一個個都蔫頭耷腦的。
許桑落望著空空的軌道,笑了笑。
一年後。
南輝大廈裡,華光科技內,公司上下正忙亂著。
董事長辦公室的門被敲響,等裡面傳來聲音,秘書才推門進去。
辦公室內圍著茶几,正坐著幾個人。
許桑落把手上的報表遞迴給對面的中年男人,“港線那邊可以開始,資金再加兩千萬,搭建兩條線,一條走出口。”
接著看向旁邊的財務總監,“老林,這事就交給你們倆了,錢可以不用省,但事一定要辦成。”
“好,沒問題。”
而後她又看向另一邊的女白領,“外觀設計方案還需要再改進一點,雖然能買得起手機的人群多數在35歲以上,但也要考慮到年輕市場,選擇可以多樣化一些。”
“好,明白。”
“行,就先這樣。”
眾人便都站起來,談笑著往外走。
等他們都走了,許桑落才喝了口水,看向秘書。
“什麼事?”
秘書走過來,把檔案交給她。
“董事長,這是您要的客戶資料,半年內的客戶都在這。”
許桑落接過厚厚一沓資料,點點頭,“嗯。”
秘書道,“那沒別的事我先出去了。”
“行。”許桑落翻看著手裡的資料,頭也沒抬。
去年年底,她旗下產業又多了一家科技公司。
當初她只是給了秦知書一沓資料,也沒想著他真能在近幾年出成果。
誰知道這傢伙或許真在機械上有獨有的天賦。
上學才一個月,就小有成果,甚至還以這個小成果獲得了專案研究權。
隨後在12月底的時候,正式做出了第一隻手機。
雖然因為一些條件限制,第一隻手機不像當年的小靈通一樣,比之要更大一些。
但對於這個時代和當下的華國科技現狀來說,已經很難得。
更別說他還直接破解了通訊訊號獲取和搭建技術。
學校為此直接給他劃了一個獨立研究室,讓他自己組建團隊,甚至團隊還直接與軍方資訊研究所這邊合作。
在手機確定可用後,作為首創者,秦知書遵守當時和許桑落的約定。
想要把專利給她。
不過許桑落沒要,而是取得手機的運營權,直接注資成立華光科技有限公司,秦知書則以技術入股,獲得30%的股權。
年初華國就開始在各處一級城市先搭建訊號塔。
許桑落這邊的科技公司也飛快執行起來。
她現在名下有多家公司,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
在生產線和人才方陣搭建好後,剩下的就是怎麼把產品賣出去。
至於資金鍊,對她來說已經不是什麼大問題。
欣榮服飾今年進一步擴大,現在兩個廠子每月的盈利至少在兩千萬左右。
港城那邊的化妝品公司才是大頭。
去年才開業,現在基本每月都能穩定在5千萬的營收。
此外還有蔬果基地。
現在的資金來維持華光初期運營是沒問題。
但還得看手機銷售的結果。
不過她對此很有信心。
大哥大這兩年市場越來越熱,港城那邊基本都經濟條件的,都會買上一臺。
由此可見手機市場的潛力。
因為是國內首發,且她也不需要支付專利成本。
所以手機她的定價並不高。
這臺手機由秦知書命名華光,單臺價格定在8000元,比三萬多塊的大哥大便宜好幾倍。
比只能留言的BB機只貴了六千,不算貴。
現在廣城這邊的生產流程已經走得差不多,預計下個月就能正式上架銷售。
所以這段時間,是最忙的時候。
許桑落都快沒時間顧及味滿齋那邊。
也幸虧味滿齋走的是私廚路線,而且兩位師傅手藝也不錯。
有空間食材加持,足夠撐起來,她才能安心忙華光科技的事情。
至於其他幾個產業,她基本都沒怎麼過問。
欣榮有季明珠,蔬菜基地有陳濤,化妝品公司那邊也有專業經理人打理。
這幾個月她基本全部心思都在華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