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0章 貞觀大帝,征服世界(終)

泰山封禪回來後李世民把朝政全部交給李承乾處置,自己處於半退休狀態,整日帶著李象在皇宮裡閒逛,捉弄宮女太監,兩歲的小李象成為了大唐皇宮的小霸王。

長孫無憂:“二郎,整天帶著小象兒胡鬧宮,您還有點皇帝的樣子嗎?”

李世民:“觀音婢,朕打算禪位於太子,而後帶你們姐妹環遊世界。”

長孫無憂:“二郎,你說得是真的嗎?”

李世民:“君無戲言,朕什麼時候對你說過假話。”

長孫無憂:“嗯,若蘭今年都二十三歲了,再不給她找一個駙馬都成大姑娘嘍。”

李世民也是忍不住頭疼,說起這個長女,仗著自己的寵愛,蕭月仙也拿她沒辦法。

李世民:“蘭兒,你可有中意的人?”

李若蘭:“父皇,女兒還不想嫁人呢。”

蕭月仙:“臭丫頭,都成大姑娘了還敢胡鬧。”

李若蘭:“父皇,您看母妃又欺負我,一天逼我成婚。”

李世民:“蘭兒,你母妃也是為了你好。”

李若蘭:“哼,她哪是為了我好,女兒根本不喜歡那些江南才俊。”

李世民:“君羨,傳旨為席君買挑選合適的女子當將軍夫人。”

李若蘭:“父皇,還請您收回成命,女兒願意嫁他為妻。”

李世民當然知道自己的寶貝閨女對席君買的感情,當年舉辦運動會就對席君買一見鍾情,這才有了今日的考驗。

一個月後李世民為李若蘭和席君買舉辦了盛大的婚禮,有情人終成眷屬。

......

貞觀十九年,李世民帶著長孫無憂再次下江南,李佑繼續向海外出兵。

貞觀二十年,李世民帶著李恪巡視西域,弘揚國威。

貞觀二十一年,李世民帶著李泰巡視吐蕃高原,命李泰繼續向西發展,圖謀天竺。

貞觀二十二年,五姓七望聯合大小世家趁李世民外出巡遊之際起兵反叛,結果被李承乾派薛仁貴和席君買出兵鎮壓,雷霆手段,世家聯盟在朝廷絕對實力面前不堪一擊,土崩瓦解。

......

貞觀二十三年的一個清晨,太極宮中的李世民靜靜地站在窗前,望著外面初升的太陽,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情緒。

這一年他五十歲,已經當了二十三年大唐皇帝,曾經年輕的身影,如今也略顯滄桑。

李世民在思考著一個艱難的決定,目光深邃而堅定,那是經歷過無數風雨、見過無數英雄的眼光。

自己的身體已經開始衰老,而大唐的未來,需要一個更年輕、更有活力的君主來引領。

其實也是李世民想要環遊世界,皇帝真不是人乾的工作,還是交給自己的寶貝太子李承乾接任大唐皇帝。

這一天他召集了滿朝文武,宣佈了一個震驚朝野的決定。

他將禪位於太子李承乾,話語落地,大殿上一片寂靜,朝臣們的目光都集中在李世民身上,他們的心中充滿了驚訝與疑惑。

然而李世民的心中已經有了答案,他望著殿下的臣子們,感慨良多。

李世民:“大唐的江山,是我們李家的江山,也是天下百姓的江山。朕老了,需要休息了,而承乾需要這個位置,他有才華、有能力,能夠引領大唐走向更輝煌的未來。”

李世民話語中充滿了對李承乾的期望和信任。

大唐百姓知道李世民即將禪位的訊息,寫了一封萬言書請求李世民再三思,最終李世民婉拒老百姓的好意,同時將萬言書收藏起來,這是他第二次得到萬言書,華夏曆史上絕無僅有,按李世民的話說,做皇帝做到這一步再無遺憾。

貞觀二十三年十月,太極宮中瀰漫著莊重而又喜悅的氣氛,李承乾在李世民的親自扶持下,登上了皇位,年號永徽。

從此大唐皇位的傳承再也沒有了玄武門的腥風血雨,有的是皇帝對繼承人的信任與期望。

李世民的禪位,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權力交接,更是大唐走向繁榮昌盛的重要轉折點。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一個君主的擔當與智慧。

他知道只有將自己的位置讓給更有能力的人,才能讓大唐更加強大。

眼光深遠,不僅僅看到了自己的晚年,更看到了大唐的未來。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在歷史的長河中,李世民的禪位被傳為佳話,它代表了一個帝國的成熟與自信。

從這一天開始,大唐的命運被交到了新皇李承乾的手中,而李世民則退居幕後,成為了一個慈祥的長者,繼續關注著大唐的發展。

太極宮中的早晨依舊寧靜祥和,只是少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但每個人都知道,那是一個為了大唐江山付出了無數心血和努力的英明君主,貞觀大帝李世民。而他的故事,將永遠被銘記在歷史的長河中。

.....

永徽元年六月,晉王李治向當今皇帝李承乾請求賜婚,他要娶已故應國公的二女武媚娘為晉王妃。

李承乾:“稚奴,你的婚事還是需要稟報父皇母后。”

李治:“皇兄說得對,小弟這就去見父皇母后。”

李承乾和李治兄弟二人去大明宮去見李世民和長孫無憂。

李世民:“稚奴確定要去娶武媚娘為妻嗎?”

李治:“兒臣和武媚娘真心相愛,請父皇母后成全。”

李世民:“也罷,承乾將倭國舊地賜封給稚奴,等他們成婚後稚奴也在海外建國。”

“兒臣遵旨!”兄弟二人異口同聲回答

李世民知道武媚孃的本事,這一世他不能再讓武媚娘禍害大唐,弄去倭國舊地發展,當皇后也好,當女皇也罷,就看她和李治的本事。

......

永徽二年,齊王李佑以遼東三國舊地為基礎,海外發展,建立齊國。

永徽三年,吳王李恪同樣以東西突厥舊地為基礎,滅掉西域諸國,建立吳國。

永徽四年,魏王李泰同樣以吐蕃舊地為基礎,滅掉天竺,建立魏國。

永徽五年,晉王李治和晉王妃武媚娘以倭國舊地為基礎,建立晉國。

永徽十年,阿拉伯帝國出兵三十萬進攻吳國怛羅斯,李恪大怒決定出兵給以反擊。

大唐,齊國,魏國和晉國等兄弟之國聽聞吳國被阿拉伯帝國欺負,聯手出兵一百萬支援吳國,最終五國聯軍全殲三十萬敵軍,繼續進軍中亞,漢人旗幟插遍各地。

李世民看著自己的子孫紛紛向外發展,代代相傳,大唐的龍旗迎風飄揚,漢人將會征服世界,大唐帝王之路,統一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