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這應對劉昊大兵壓境的上上之策,便是固守險要之地,聯合外部對大兵壓境進行破局!”
“西涼的隴西、漢陽等地,多沙漠與山地,我們可以堅壁清野,搜刮周圍糧食,然後,牢牢把守緊要之地,這樣劉昊大軍進攻我們勢必艱難。秦王可以整合羌族力量,獲得羌族支援。另外,昔日四王聯軍進攻劉昊,對於我們而言,四王聯軍也是我們的盟友,因為我們的敵人都是劉昊。我們或許可以涼州以城池,換取四王共同出兵襲擾劉昊後方,迫使劉昊回援,以此有不小可能擊退劉昊大軍!”
“中策,假意求和,隨時反擊。假意投降,待劉昊大軍中統兵大將掉以輕心時,驟然發起突襲,只不過,此策成功率便不太高!”
“下策,向西逃往大漢之外。這一策,便是遠離故土,前往大漢之外,只是如此定然有不少士卒不願意背井離鄉,而譁變、叛逃,如今西方大國貴霜國正與劉昊支援的西域打仗,我們若是逃往貴霜國,勢必會得到貴霜國收留。只不過,這一路,怕是帶不了多少兵馬!”
李儒把自己思慮的上中下三策盡皆向董卓說了出來,等待著董卓的選擇。
只是,董卓、李榷、張濟等人聽著李儒的上中下三策,面色皆變。
這三策說實話,都並不容易。
其中上策,董卓雖與羌族頗有交情,但是,交情並不能當飯吃啊,劉昊強勢,坐擁了半個天下,這個時候來襲,羌族真的願意助他們?
還有四王,如今都各自攻伐起來,再說董卓名聲還很臭,臭不可聞,劉焉、劉表怕是巴不得他出事才好。怎麼可能來助他,他們唯一可以賭得就是,劉焉、劉表把劉昊當成共同敵人,不想看到董卓被覆滅,可能會牽扯劉昊後方一下。
只不過,牽扯的用處大嗎?並不知道!
中策、下策,一個假意詐降乞和,另外一個逃亡大漢之外,這也是相當炸裂的,對方需要他們的投降嗎?或是也需要,畢竟若是他們拼死抵抗,也能夠給對方帶來傷害。
逃亡大漢之外,背井離鄉,要知道他董卓都快六十歲了!
上中下三策,皆是苟活啊!
“這……文優,除了這些,難道就沒有其他的路了嗎?”
董卓有些不能接受道。
李儒搖了搖頭,嘆息道:
“秦王,只有這上中下三策了,我們能否活下去,便一切看天意了!”
“唉!本王悔不當初啊!”董卓悲涼道。
一眾將領聽著董卓的話,也是面色難看,但是,董卓沒有退路,或許他們也沒有什麼退路了,畢竟,之前董卓在洛陽做的事天怒人怨,馬騰、韓遂可以向劉昊投降,那是因為馬騰、韓遂並不是董卓的死忠,怕是他們投降,劉昊都不會要。
“該死,秦王,便選上策吧,實在打不過,我們便逃出大漢之外,去貴霜國,乃至去安息國,聽說更西方聽說還有大國,只要我們兄弟兵器在手,在大漢我們都能夠攪動風雲,哪裡還不能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