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位的改革有利有弊,但對於一個國家而言,這種肯定是利大於弊。
至少荀彧等人認為,這件事情對於大乾而言是十分有利的。
而功勳...說實話,如果他們能夠弄清楚董寧的良苦用心,他們也不會怪董寧。
董寧若是不想封賞他們,完全可以像劉邦一樣大開殺戒,但他卻選擇用這種方式來督促功勳。
“臣認為,此事可行。”
“功勳享有優渥待遇的同時,也需要加以限制,若是人人都仗著先輩的功勳而只知享樂,我大乾又將如何昌盛千年萬年?”
郭嘉躬身一禮,贊同道。
“郭大人言之有理,若是後人無才無德,還不如成為平民,也好安度餘生。”
顧雍點了點頭。
“既然如此,那爵位之事就這麼定下了。”
董寧滿意的微微頷首。
“陛下,您剛剛說兩件事,不知另一件事是?”
荀攸拱了拱手,有些好奇地問道。
第一件事就這麼刺激,後面的恐怕會更刺激吧?
“第二件事,朕決定成立國辦學院,意在為國家培養人才。”
“當然,相應的,朕也會制定一套配合學院的考核制度,只有透過考核後,才可以畢業。”
“若想為官,還需要繼續升學,並參與科舉考試。”
董寧拿出自己所寫的章程,交給了眾人。
“學院...文學院、武學院、技術學院?”
“啟蒙、中學、大學?”
“有點意思啊!”
“嘶,這東西若是能夠搞出來,確實能夠為國家培養出大量的人才,同時就算學子學習不好,也可以上技術學院學一門手藝養活自己。”
這幫子當世最頂尖的人才圍在一起探討著,頓時對董寧提出的學院升起了濃濃的興趣。
漢末其實也有了一些書院,但卻都是私人所立,同時招收的學子也是有限。
比如荊州劉表就曾建立類似書院一樣的東西,為劉表拉攏了大量的文官。
“陛下,此制度臣覺得可行,不過還需要一些完善。”
荀彧神色振奮,面帶著笑容道。
大乾的成立,就註定了會與舊制度相悖。
當初荀彧之所以和董寧鬧彆扭,就是因為制度的問題。
荀彧渴望的是舊制度的延續,而非新制度的誕生,屬於一個守舊派。
因為守舊派更適合世家生存的理念,同時也最符合世家的利益。
但經過一番振聾發聵的言論後,荀彧已經重新振作了起來。
不爭一世爭萬世,誰不想要千古留名?
“這件事就交給你們去辦,另外,現有的官員制度有些陳舊,有諸多部門又職務重合之處,朕覺得頗為不妥,待得天下穩定後,朕決定改制。”
“這幾天,朕會擬定一套制度,屆時你們再去琢磨一下。”
董寧點了點頭,撫著鬍鬚說道。
三省六部這種龐大的制度不是董寧一個人憑藉記憶就能夠制定出來的。
他所能夠提出的就是一個大框,至於裡面的東西則需要荀彧等人補充。
就如同一棟房子一樣,董寧只負責蓋,至於裝修...還是交給他們吧,畢竟若是事事親力親為,他這皇帝還做個屁。
“改制之事不無不可,但卻茲事體大,現在還不宜聲張,待得制度完善且天下穩定、民心歸附,再開始推行也不遲。”
顧雍思忖了一番,隨即神色嚴肅的說道。
“元嘆之言,與朕不謀而合。”
“日後再議吧,朕正值壯年,可以等。”
董寧點了點頭,很是認同顧雍的提議。
董寧需要在自己權勢巔峰之時,儘可能地把大乾這個攤子穩定起來。
這樣後世之君也能少走一些彎路。
為了配合學院制度,印刷、書籍也要大範圍的推廣開來。
這些事情之所以要等到現在才做,正是因為非統一之時阻力太大。
而統一之後的阻力就會小很多,誰敢反對就殺誰,反正一兩個世家成不了事,就算有大量的世家敢造反,也難以阻擋大乾如今的兵鋒。
在帝國機器的面前,個人力量會顯得極其的渺小。
大乾乾坤一年·七月
開國功勳除徐榮、張遼等人尚還在外弟駐紮,其餘皆返回雒陽。
最為讓人期待的授勳大典在德陽殿外的廣場之上舉行。
“嘿嘿,你說我能封個啥官?”
典韋看了一眼身旁的許褚,笑問道。
“去你的。”
許褚沒好氣的別過頭去。
典韋可是跟隨董寧多年的護衛大將,勞苦功高,所獲得的封賞勢必不會輕了。
而他許褚跟隨董寧太晚,怕是很難獲得較大的封賞。
同為護衛,一時間許褚心中很不是滋味。
曹孟德誤我,若非他,自己怕是也能和典韋一樣吧。
“授勳大典,正式開始!”
一名宦官聲音尖銳,高聲唱道。
“董旻上前聽封!”
宦官手持聖旨,尖聲喊道。
聞言,董旻立即踏步出列,神色振奮的看向高臺上的董寧。
他是董寧的叔叔,也就是大乾的皇叔,所獲得的封賞絕對不會少,同時也是第一個授勳之人,這一點沒人會心生不滿。
“董叔穎,早年追隨太上皇起兵,久經沙場,勞苦功高,坐鎮長安,攻克漢中,封太尉,賜爵隴西王!”
“臣,謝陛下隆恩!”
董旻跪拜叩首,雙手接過聖旨。
隨著董旻冊封結束,接下來就是董家的子侄輩,也就是董寧的平輩。
這幫人雖然沒什麼大的功勞,但卻也沒給董寧拖後腿,算是中人之姿
比如董璜、董越等人,不過他們卻沒有被封為王爵,只是侯爵罷了。
對於這些人,軍中將領沒有嫉妒,誰讓人家姓董呢?
“荀彧荀文若,居中持重,運籌帷幄,輔朕安內攘外,封尚書左丞相,護國公,食邑萬戶。”
“臣,謝陛下隆恩!”
荀彧眼眶發熱,躬身拜倒在地。
辛勞多年,就算是個聖人在這個時候也會心中動容。
畢竟,這也是他這些年所付出的回報,總算是在今天體現了。
“郭嘉郭奉孝,屢出奇謀,智計頻出,輔朕平定天下,封衛尉,浪...浪國公,食邑萬戶。”
一個浪國公,直接把在場的人都給震傻了。
這...這也太浪了。
“臣郭嘉,謝陛下恩典!”
身為當事人的郭嘉苦笑一下,卻並沒有覺得不妥。
浪怎麼了?
我就是浪!
隨即,一眾文官皆是獲得了其應得的封賞,至於官職方面,董寧也是處於考量,把那些喜歡摸魚的封個閒職。
“張遼張文遠,隨朕多年,戰功赫赫,逢戰必先,封衛將軍,鎮國公,食邑萬戶。”
張遼雖然人不在這,但仍舊是宣讀了他的冊封聖旨。
而作為第一個授勳的外姓武將,一上來就是萬戶公爵,一時間讓在場的將領心神巨震,同時也暗暗欣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