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3章 引言

圓覺經要步入到最後階段了,在我們前一講已經把普覺菩薩講完了,普覺菩薩主要問的是什麼呢?他要問的就是我們要有善知識,而這善知識一定要正知見,那什麼叫正知見?入法界者稱為叫正知見,就是入本心者才叫做正知見,我們要修什麼法,要怎麼行,簡單一句話就是如法行,以正知見的法為法,以正知見的行為行,這個稱為叫如法行。然後他又問眾生,在漸次方面的修行,他有哪些病,就是說有哪些缺點,在修行的過程裡面碰到了哪些瓶頸他要突破,佛陀說修行人患有四病,所以不能達到完全的圓覺,不能入真正的圓滿就是入全然的法界,哪四個病?第一個作病,第二個任病,第三個止病,最後一個滅病這四個病子。作、任、止、滅四病,最後他講要用何心來修行,簡單一段話就是用菩提心來修行,什麼是菩提心?就是滅度無數無量無邊眾生而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這個稱為叫做菩提心,普覺菩薩所問在這段話就圓滿了,圓滿了以後要進入到圓覺菩薩,各位想想看如果這部經叫圓覺經,而這位菩薩叫做圓覺菩薩,可見這位菩薩跟佛陀的對話就是要把整個全然法界全部要作總結了。 這位圓覺菩薩後面還有最後一位叫賢善首菩薩,賢善首菩薩已經不再問了,因為圓覺菩薩已經是最後的總圓覺,總結束,總圓滿。是一切的陀羅尼,陀羅尼就是總持就是總論總歸一句話,賢善首要問什麼?這部經要把它命名叫什麼經?這部經後世眾生怎麼樣來流傳,到第十二位我們把它稱為叫流通分,所有的經典都分成三個,第一個就是序分揭開序幕,第二個正分,正分就是這部經的主文,最後就是流通分,凡是經典一定要有命名,凡是經典一定要流通,佛陀之心如來之心就是滅度無數無量無邊眾生,今天要進入到圓覺之前全面的複習,我先引華嚴經的一段話,我們來看看前面這四位菩薩,他跟佛的對答裡面,我們如何聽佛的教誨,我們今天活在這人世間是屬於一個身心世界,一個身心世界的一個人類,先從我們人開始來講,我們在十法界裡面,我們是人是一個法界,其實人這個法界它是涵蓋了十法界,人法界有人法界的隨類而行,它有不同的因緣,在華嚴經第二十四品好像是十回向品的這一品,這裡面有一段話來作十回向的整個總結,它說一切世間因緣生,不離因緣見諸法,深入如此深境界,不於其中起分別,一切眾生調御師,於此明瞭善迴向。第一句話就是華嚴經的第一句話,一切世間因緣生這句話,當然這個是佛開始在講四聖諦,佛講經四個階段,第一階段阿含是在講因緣法,他講四聖諦苦集滅道,講十二因緣講因緣法這個是宇宙的實相,他說我們今天一切的世間,這世間不是隻有我們地球,是在六道的眾生裡面,我們都把它稱為叫世間。天道也是世間,阿修羅道也是世間,畜生道也是世間,我們可以用眼耳鼻舌身意可以接觸到畜生道,豬貓狗這些是跟我們共存的它也是世間,鬼道也是世間,一切世間它是因緣生而已,因緣生因緣滅,因緣生滅就是構成世間的一個要素,因緣生就因果而來,有這個因,有緣才會造成果,不離因緣見諸法,今天我們所處的個體,我們這個個體是修行者的個體,不修行也是一個個體,我們沒有一個人能夠離開因緣所以叫不離因緣,就是死掉也沒有離開因緣,再借著因緣去其他的道投胎,沒有離開過因緣,不離因緣要見諸法,雖然不離因緣,可是要見諸法。因為見法即見佛,見緣起即見法,見因緣即見法,見法即見佛,這句話是阿含裡面重要的一句話,所以佛陀在阿含裡面已經隱喻著大乘佛法,其實修佛是不分大小乘,這句話是告訴我們說見緣起,你要知道怎麼緣起,因緣生因緣滅的緣起即見法,見緣起就見到法了,而見到法即見佛,當我們看到緣起緣滅的這個當下裡面,這個用鏡子最容易解釋我們的心,我舉例就像一面明鏡一般這個稱為叫大圓鏡智,它無量無邊這是比喻,從心裡面透過六根,它見到了六塵我們就體會,這個塵全部是塵相,全部是屬於我們心所現出來的相分這個稱為叫相分,我們把它稱為叫做塵,也可以把它稱為叫做法塵。永嘉大師在證道歌講一句話心是根法是塵兩者猶如鏡上痕,所以相分就是法塵,你今天見緣起,你就見到法,什麼叫緣起?現在用鏡子來舉例我的心,東西拿過來它就出現,東西離開它就沒有,再換一個來這個稱為叫做緣起緣滅,出現緣起離開了緣滅,人世間的一切無非是一個緣起緣滅的世界而已,這樣子法義這個叫進入實相,我們才知道說緣起緣滅的這一切全部都是法塵而已,全部都是相分而已,看到了緣起,了知緣起,你就看到法了,你知道這個叫法就像鏡子已經出現鏡上痕的痕,鏡子的鏡面已經出現了影像,你一定知道這個叫做鏡子,鏡子就是我們的心,心即是佛所以叫做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就是這個道理,你去看一看,佛陀已經把宇宙的真相告訴我們,原來所有的一切都是從我們的心所現出來的幻影,各位你去參,如果你點頭你悟道,如果你排斥這樣的想法,你不相信只好就在相中被相所縛被相所轉六道輪迴了無出期,當我們懂得這個道理全部都是見地這個叫智慧,這個叫般若。當我們知道原來所有世間的一切都是因緣生而已,,今天我們入華嚴法界,我們入圓覺法界,一切世間因緣生,凡夫跟他講這個邏輯上他會懂,可是現在要入法界,不離因緣要見諸法,而這個法要見到什麼程度呢,深入如此深境界,要進入到真正的見佛,這個才叫做深境界,深境界真正要見佛,就是心經的第一句話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般若波羅蜜多要深?深到那一個究竟,到智慧的究竟這個叫深入,如此深境界,而這個究竟請各位知道不是你修行來的,這是見地來的,換句話說每一個人都一樣有這個深的境界是他不知道而已,所以佛告知普覺菩薩,凡夫眾生,末世眾生要大徹大悟要開悟,先不要講大徹大悟要先第一步要開悟,沒有開悟我們沒有辦法了生死,第一個要依靠的就是善知識,因為他告訴我們的,不然我們不知道。各位瞭解不了這個意思,佛陀是第一個善知識,法要流通,這些祖師大德,真的徹悟者都是我們的善知識,因為他沒有把我們引入邪見,邪見是世間見,他引入法界的正知見,各位說實在的如果沒有善知識告訴我們這個,我們渾渾噩噩茫茫度一生,真的波波度一生,我們都以我們在修行,我在吃素我在拜佛,我有個宗教信仰而且很深入,不管你多深入都是在外圍繞而已,你沒有深入如此深境界,經典這個十回向品,為什麼叫回向品?上要了知諸佛的心,下要去度化眾生才叫做真迴向,上與十方諸佛同一慈心,下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當我們知道這個道理,要深入如此深境界,原來這個才叫做入法界,我活在人世間要入法界,入法界叫入心界,入心界叫做入佛界,入佛界叫做佛知見。當我們懂得這個的時候在人世間要怎麼辦,要怎麼做,不於其中起分別,所有的一切我的六根接觸到六塵的一切,全部都是我心中現出來的影像。這點太重要了,這是圓覺經的重點,圓覺經佛有講說當我們知道一切都是影像的時候,你心才有辦法清淨,為什麼我們心沒有辦法清淨?心本來就清淨,為什麼沒有辦法清淨,因為我們是著相而不清淨,重點是這邊,可是真正所有眾生,本來是沒有著相的,是我們被那個幻相再用攀緣心去著,眾生的心是本清淨。鏡子現出了影像,鏡子有沒有被汙染到?沒有,所以何其自性??本自清淨所有的一切都是本,這就是大乘佛法最殊勝的法要,一切沒有分別是什麼呢?是我第六意識,看到了整個世界裡面,第六意識主管著分別,可是凡夫眾生就一直在分別中在分別,鏡子顯現出來的影像裡面當然要分別,,胡來胡現漢來漢現,這是第六意識的作用,可是善於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不動這句話是維摩詰經講的話,什麼叫第一義不動?把這種分別變成妙觀察智,本來就是妙觀察智,觀察就是分別,可是什麼叫妙觀察智?因為我知道一切都是影像,善於觀察是鏡子的本能,可是鏡子不會觀察出來的不同影像而產生了汙染這個才是我們的本心。我告訴你有這樣的見地,而且你真的可以實踐,日常生活是因緣法而已,生老病死是因緣法,你會碰到什麼人都是因緣法,你會活在人世間,不管你活到幾歲這個因緣還沒有完你不會往生,因為他跟你還有因緣的牽扯,你因緣了了以後,這輩子的壽命就是生命週期,自自然然會結束。然後再等待下一個生命週期再出現,你要懂這個道理,這輩子你該碰到什麼人,你該碰到什麼事,你該賺多少錢,全部冥冥之中都在因緣所註定。有人說師父你是一個宿命論者,不是,我是隨緣在講,這個是真相。凡夫眾生之所在因緣裡面痛苦是什麼原因呢?你去問每一個人活得苦不苦,苦啊,賠錢的人也苦,賺錢人也苦,身體健康的人也苦,得癌症的更苦。為什麼會這樣子?因為他一直認為這個相是真實的,我的身心也是真實的,身心碰到了這個相又是真實,身心也是真實,違我意者就憎恨,順我意者就愛取。凡夫眾生只會這樣而已所以情緒起伏很大。

今天我們入圓覺者,我們今天是修行者,修行者跟你現在是什麼工作無相關,各位要懂不是說我要修行我放棄現在的工作,錯了,你現在的工作也是因緣生因緣滅,這個工作要做多久因緣滅自然不會做。因緣生的時候你就要做,當你中間還有勉強的時候已經違背了宇宙的真相了,當你知道一切的世間都是因緣生因緣滅,你都瞭解了這些話以後你能見諸法,因為你進入法界了,知道法界是什麼了就不會起分別了,為什麼不會起分別?愛憎取捨你就能放下了,這個不是叫我們要故意放下愛憎取捨,是見法以後你才能放下,勉強的不愛憎取捨那是是更強烈的牽扯,你還是隨著因緣在走,可是你沒有分別了,為什麼沒有分別?愛憎取捨是我執,以這個我執來看世間,你著相才有分別,現在佛陀給我們授記,他說如果你能這樣子的話,你是一切眾生的調御師,什麼叫調御師就是佛?佛有很多名稱,我們稱他叫世尊,也稱他叫天人師,也稱他叫做善逝,也稱他叫做正遍知,其中有一個叫做調御大夫,有時候也講調御丈夫都可以,佛跟我們講其實眾生本成佛,在日常生活裡面你能夠做到這樣,其實做到這樣是我們的本然,馬鳴菩薩講的一句話大乘起信論,本覺本有不覺本無這個是本覺,你能回覆到本覺,你就是人間的調御師,這種人其實才是真正的善知識,於此明瞭,你提體悟到這個,你行住坐臥都在迴向,這個才是真正的迴向。不是我念完經,我做完什麼事情,念一個迴向偈的迴向,當然念一個迴向偈,你心入法界也是在迴向,可是行住坐臥的所有一切全部都是在迴向,什麼叫做迴向?以小回大,你做這件事情,你講出這句話雖然是小小的這句話,可是因為你入法界心,法界是無量無邊所以以小回大,以事,我們活在人世間都是事,可是向理,理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有多大?虛空跟它比起來還是楞嚴經那句話如片雲點太清,各位啊你如果沒有什麼宗教信仰,也沒有很強烈的宗教意識這個都無關,可是當你知道了這些法,當你知道這些真理,你能夠在世間裡面活著,可是你按照佛陀跟我們講的真理走,迴歸到自性的時候所有的一分一毫,你的行住坐臥都是在善迴向,這個才是真正迴歸到法界,迴歸法界的迴向無量無邊,,金剛經為什麼一直告訴我們若人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去佈施,拿那麼多錢去佈施是事上的事,可是你還著相,那只有事上的事而已,你佈施多少福報就多少這叫善有善報,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墮,招得來生不如意,福報用完就沒有了,比如說你去捐款,捐了很多錢,我們來舉辦 一個頒獎典禮,你出來的時候,大家給你鼓掌,你福報沒有了,你捐了錢得到是大家給你鼓掌,沒有了為善不欲人知,可是這個也是造作,也是一種做作,矯揉做作的做作,我為善不欲人知,因為要保住我的福報,還是做作,我們學佛不是為善到底,要不要人知無相關,人家要表達就來吧,不表達也無所謂,隨順眾生也不要刻意好還是壞,可是你瞭解你所做的行住坐臥,包括言語出來,你所做的所有的一切都見諸法,進入到深境界,瞭解一切都是影像,我心裡面完全不著相,各位那當下自自然然就善迴向了,迴向的功德有多大呢?在金剛經講若有人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無時無刻用我們的身體去佈施,剛才是講錢,現在用身體佈施,各位身體佈施我們敢嗎,這個都是舉例,不如金剛經四句偈,金剛經在講什麼?就是見諸法深境界,不於其中起分別,金剛經有句話若菩薩住相著而佈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他住相,為什麼住相?他認為相是真實的你才會著相,既然你知道相是假的,安全是假的你就不著相,金剛經破四相就不著相。後面一句話,若菩薩佈施而不著相,如人有目這個是形容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這個才叫做善迴向,你以小回大了,以事回理了,迴歸摩訶所的法界,金剛經是般若部的總綱領跟圓覺跟法華跟華嚴一模一樣,只是文字上的表達不同而已。今天講圓覺經從第一位文殊菩薩出來,第二位普賢菩薩第三位普眼菩薩,第四位金剛藏菩薩,第五位彌勒菩薩第六位清淨慧菩薩,第七位威德自在菩薩,接下來是辯音菩薩,到第三階段淨諸業障菩薩到普覺菩薩,都是在講這樣子的法義而已,我最後做一個說明,各位再去悟再去參這個道理,所有的佛法講出來的全部是演繹,各位知道因為真法不可說,為什麼講不出來?可是雖然它不可說,所以不得不標月指來指,月在哪裡?月不可說,可是可以有標月指,標月指要標對,標對的叫做正,標錯的叫做邪就這個道理而已,邪正就在講這個,標對叫做正。佛告訴我們既然這個叫標月指,也不要執著於手指頭,因為我們要見真月,我們從經典的文字敘述,全部都是標月指,可是當我們體悟到標月指,我們自然會了解到月亮在哪裡。

經典裡面會用很多方法來形容,包括法華經很著名的譬喻品都是用這個來形容,方便品都是這麼形容,華嚴的這一切都在形容,它的目的都是要我們入法界,所以華嚴經最殊勝之一是入法界品,法界我現在舉例比如它是大海,各位用這樣想想看,佛經時常用大海比如入毗盧遮那性海,大海時常在經典裡面會講性海,性就是我們的自性,如來自性舉例叫做大海,在這大海碰到了風浪,,各位去想碰到了風,風大風小,碰到地震,碰到一切現象,這一切現象叫做因緣生,這現象沒有叫因緣滅,,它就會起了波浪起了漣漪,既然大海是性海,波浪就是因緣生滅,如果見法的話你就知道原來波浪就是大海,波浪不離大海,波浪是大海碰到因緣生而產生的波浪而已,這個波浪的形成就是妄盡還源觀所講的海印,你看用海印森羅就是森羅永珍,森羅永珍是因緣生因緣滅,我舉例叫波浪,海印森羅常住用道理是如此,波浪的這個因緣現在我把它隔開,其實是沒有隔開,就把它稱為這個叫世界,不是隻有地球叫世界,所有這一切稱為叫世界,世界一定是因緣生因緣滅的地方,我們現在活在世界,我們是因緣生因緣滅,我們一定會死,一定會老,一定會病,生老病死所有的一切會生住異滅,所有的一切會成住壞空,因為它是因緣生因緣滅而已這個叫世界,現在問題來了,什麼人叫凡夫眾生仔細聽,他對世界研究得非常深,比如像現在的晶片從幾奈米以後更微細幾奈米,科學家做得到,因為這是可思量的這一切都稱為叫世界,因緣生因緣滅叫世界,當我們不瞭解,還有世界最深沉那一面,我們活在人世間我們所受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包括學校教育,包括社會教育包括世界給我們的教育,因為現在網路發達,每一個人都想在世界裡面出人頭地,各位去想想看,思考看看是不是如此,我們想在出人頭地的當下,我們的世界觀裡面才會產生愛憎取捨,你在世界裡發揮的再極致頂多人家稱你叫大師,某某大師,你會得到世間的讚揚,你得到一切財富,得到一切的名譽這樣子而已,可是你也離不開,世間因緣的生滅,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在我們地球,先不要講法界我們講地球,他就是知道眾生的苦,是苦在世界,森羅永珍虛假的世界受苦而已,所以佛起了大悲心,這個大悲心是什麼?不是拯救世界飢餓,不是拯救世界戰爭,因為佛大徹大悟以後世界的因緣生因緣滅,他也沒有辦法去解決它,請各要仔細聽我這句話,很多人宗教迷失,認為這個世界可以靠上帝來拯救,可以靠佛菩薩來拯救,錯了。耶穌照樣被釘在十字架,耶穌的法要在他殉難以後四百年後,他的法才能正式出現在羅馬帝國,你們學歷史就知道了,要懂得這個道理,他有改變什麼嗎?沒有。羅馬的滅亡跟羅馬的皇帝狄奧多西會信基督教也是因緣生滅而已,佛陀在的時候印度依然屠殺,印度依然戰亂,他有改變什麼嗎?沒有,因為佛陀不會改變世界,佛有三不能,第一個不能改變定律,不能改變定業,不能改變世界,佛也不能度無緣之人,什麼叫無緣之人?你這個都不信,連這個都不想聽,佛不會勉強你因為你無緣,這是我們學佛要度眾生的心態,不要強迫人傢什麼,反而會引發人家的反感,當然你可以講要不要隨便他,因為你可以引一個緣,剩下一切就隨緣了,沒有這種善根器者圓覺經聽不了這不用勉強,反而勉強而讓他毀謗,毀謗正法的罪惡,法華經講這太大了,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在我們地球上,這個大事因緣在做什麼?在開示悟入,開什麼?開佛知見,開示悟入,全部都是要入佛知見,這世間的東西以六祖壇經而言這一切稱為叫邪見,這邪間不是不好,因為這是世間事所以邪見就是世間,佛跟普覺菩薩講說任何眾生尤其末法眾生要開悟要大徹大悟一定要找善知識,而善知識的條件就是要正知見,世間的東西你要隨緣而行,不於其中起分別,要隨緣而行,你要深入如此深境界,深境界我們把它稱為叫法界,當我們活著就是以法界來看世界,從內發出來,內發寂靜輕安,內發大悲輕安,內發寂滅輕安, 圓覺三法的結論你就會發出來,因為你已經入法界了,佛以一大事因緣,只有這個才能了脫生死,解決我們長期以來輪迴的問題,不是世界這些問題。這只是森羅永珍的一些而已,你做什麼善事,你做的因緣再怎麼好,善有善報還是在這世界裡輪迴,只有深觀法界,瞭解是世界是虛妄自自然然迴歸自心,自心就法界,它本來是我們有的,不是你學來的,也不是修來的,本來就有的,毫無缺失的,佛陀對彌勒菩薩講,眾生之所以沒有辦法了生死來自於兩個障礙,一個叫事障,一個叫理障。世間的這個稱為叫事,法界這個叫理。事障修的再好,頂多聲聞乘,所以要在理障裡面瞭解進入到深境界,把以前不斷輪迴世界觀的觀念轉回法界,剛開始很難,可是有開始就不用怕了,最怕是連開始也沒有,所以信為一切道源功德本,佛陀跟我們講這個如果你不信門都沒有,什麼都不用講了,因為你一直在世界裡面流轉,要進入到菩薩乘你沒辦法,絕對沒辦法,這全部都是一個概念,概念要讓它成熟,修行是把生變熟,要把熟變生,把熟變生是什麼意思?把這個世界的事慢慢生,以後你就會入法界,這個叫把由熟變生,由生變熟什麼意思,本來我們對法界這種概念非常陌生,現在慢慢讓它熏習而成熟,你就進入到徹悟的的菩薩境界,道理就是這樣子,各位為什麼要聽經?聽經的道理聽法界經,大乘經就是讓我們由熟變生,由熟變生從這個漸次裡面,你會自自然然迴歸本心,除非你是上上根的六祖,你不要以為我懂了,可是你還沒有由生變熟,所以各位不能離開善知識,尤其古人都是這樣修行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