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節、第十三天、檢測自己
有我那種思想變化的,可不僅僅只有我一個,很多同學在這次的軍訓都有很大的變化。
不說其他的,至少參加軍訓的狀態就能看出來。現在的我們這個班很明顯的不同,每個人都很有精神。就像是受到鼓舞計程車兵。
不像其他班級,很多人都沒有精神,似乎是累的,也就只有我們這個班的同學很是興奮。
今天是軍訓的第十三天,這個時候,很多彩排專案都搞起來了。
今天有點不一樣,因為是週六,怎麼說呢,週六,光看到這個詞就知道是一個什麼狀態。
所以今天的操場並不是非常的嚴肅,不僅不嚴肅,反而有著更多的活躍。
也或許是因為軍訓要結束了,各種彩排都要進行。
所以很多班級都非常的愜意的坐在操場上聊天。但不包括我們班。
我們班級的每個人都在積極的訓練,這個時候可以這麼說已經沒有教官進行組織了,所以都是各個班級自行組織,其他班級被挑選之後剩下的人只會原地休息,而我們班則是各種練習,即使沒有教官,我們自己也是有能力組織針對性的訓練,即使在被挑選出大部分人參加正步方陣之後,我們班依然有能力組織正步的訓練,不僅僅正步要訓練,我們班還組織了其他的訓練,總之就是沒有任何一個人沒有訓練。
也或許是因為這樣的精神狀態,所以上午的時間過的很快。
幾次彩排,一個上午就過去了。
訓練結束,看著各位同學,感覺每個人都得到提升,而自己似乎好像啥也沒有收穫到。
這不得不讓我懷疑自己參與的方陣是不是有點問題。怎麼就一點變化也沒有?
這麼多班導加上各位教官一起組織訓練,怎麼就一點成果都沒有?
若不是看著其他人有進步,我不會思考這個問題,真的還是那句話,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同樣的半天,我們班級的其他人都在補足自己的短板,提升各項素質,而自己似乎好像只是在正步方陣裡混了一上午一般。
我混時間了嗎?沒有吧,至少我是在認真的訓練著,怎麼讓我有了這種感覺?
這也讓我產生了一種錯覺,似乎只有我們的四排長能組織我我們這個方陣。
畢竟只有四排長在的時候,我們這個方陣能夠表現的非常完美,其他的教官組織的時候,不管怎麼安排,不管怎麼訓練,始終差那麼一點意思。
關於訓練成果這一塊產生的疑惑,我本來只是有疑惑,根本說不出什麼一二三的道道,直到下午訓練中休息的時候,才從教官的話裡有深刻的感受。
“都過來休息一會吧。”
按照一般場景來說,教官一般的說辭是,保持好自己的形象,訓練這麼長時間,不要又變回了以前的樣子。
但這些話,似乎不適合我們班級,因為我們這個班級一直處於訓練狀態,也是因為這樣的狀態讓教官對我們的訓練總是很包容,很少去批評我們。
其他班級是被教官督促著訓練,而我們這個班級是被教官督促著休息。
“你們看看周圍,都在休息,你們也要適當的組織休息。”
“教官,我們知道的,我們也會組織休息呀。”班長的話語怎麼讓我有不一樣的感覺呢?以前班長對我們這些人說話可不是這樣的,班長對我們說話可不會拘束,此刻的班長對教官說話竟然會靦腆。
“可我看到的現象是你們這些人一直在訓練啊,你們……”
教官似乎要說什麼來著,我們也在想著教官接下來要說什麼,或許是教官突然想到什麼,話突然就停了,或許一直訓練也不是什麼不好的,畢竟軍訓持續的時間根本就不會太長,也就這麼幾天。
“沒有想到,強行提升自己訓練強度的人不僅僅只有我們這些人,原來還有你們這些人,在常人看來,我們的那種訓練強度簡直就是自虐,現在看著你們的這個訓練強度也遠超周圍的人了。”
“教官,嚴格的訓練不僅僅是你對我們要求,更是我們自己對自己的要求。”
“天使在想象中,魔鬼在細節裡,你以為我是在訓練?不,我過的是人生,我們要認真的活著。”
我們班的同學一個個的都把教官之前教的給拿出來用了。
“崗位不同,需要承擔的責任也不同,相應的需要鍛鍊的能力也不同,你們可以額外的鍛鍊這種能力,但也要注意自己的基礎呀。”
“教官,我們也是為了能夠多學一點嘛。”這話好像對,又好像不對,對,是因為我同意這個觀點,不對,是因為這句話是別人說出來的。
我的想法讓別人說出來,總感覺自己反應慢了一拍。
“我們軍人可以連續作戰,訓練時間也可以持續很長,而且確保安全穩定。但你們這樣一群大學生,要承受這樣的訓練,未必行呀。”
“怎麼不行呀?教官,現在的我們已經能夠持續一直訓練了。”我趕緊說著,就怕某個冒失鬼搶了我的臺詞。雖然這讓我變成了冒失鬼,但我也要說呀。
“也對,反正現在的軍訓中午有休息,晚上也有休息。而且在訓練場上,你們的訓練熱情很高,訓練積極性也很高。這也是高效率訓練的一個因素。”
“就是,教官你要相信我們有這個潛力。”
曾經教官對我們的鼓勵話語,變成了我們對教官的反饋話語。
“連續訓練幾個小時,肯定能夠承受住。只是以後的生活可能不會這麼簡單。”
“比如有些工作崗位的某項工作可能會要求某些人持續一直做好多天,也可能會發生這樣的一個現象,某些人被某些老闆一直壓榨,或許自己不願意,但生活的環境讓自己不得不去執行。”
這話說的有點壓抑了,這讓我們這些還只是大一的新生沒有辦法反駁,畢竟此時是在操場上,我們談的是軍訓這些事情,而教官卻已經說到以後的工作生活了。短暫的安靜,因為這個話題沒有辦法聊。
“軍事家克勞塞維斯說過,如果讓一個人在凍的四肢麻木或者渴熱難當,飢餓難忍和疲勞不堪的時候,來判斷戰爭中的事情,那麼能夠得到客觀上是正確的判斷就更少了。”
還是書面語讓我們有共同話題,畢竟我們這些人還沒有經歷工作。
大道理我們還是可以談談的,至於生活環境,社會氛圍,我們還沒有接觸,說不出什麼邏輯。
“為了防止我們在疲憊的時候做出客觀上錯誤的判斷,我們也是經歷了一些訓練,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對你們有用,畢竟未來領著你們工作的不一定都是我這種沒有什麼利益關係的人。”
教官說的話讓我很難不去重視,畢竟真的如教官所說,我們沒有什麼利益關係,只是萍水相逢,偶然相遇,況且教官的眼界學識遠超我們這些人,遇到這樣的人並願意教導我們的人,確實是我們人生中很難得的。
“都知道我們這些軍人的訓練強度比較大,但一開始的時候不是這樣的,這有一個過程,我們的過程有點長,一般來說是三個月的適應期,也叫新兵連,一般人都認為當兵前三個月比較苦,也是因為這是一個適應階段,適應之後,即使遇到再多的訓練也不會感覺有多累,當然也有人適應比較快的,有的人三兩天就完成了適應,這是有身體素質作為根基的,所以帶大學生就要注意了,時刻注意大家的訓練強度。”
“看到大家如此的要求自己,我很難不提醒一下大家,連續訓練作戰的心理耐受能力也是一項素質。”
“對事物不做衝動的決定。而是冷靜下來,調節自身,做到這點基本就可以忽略訓練心理的負擔。”
“日常的生活規律,足夠我們養精蓄銳了。但我們也要注意自己測驗自己。”
“比如心理健康自測,心理疾病自測,情緒穩定自測,意志力自測,能力傾向自測,管理能力自測。在產生懷疑的時候,進行自我小測試。對於這種測試,客觀的結果。”
“教官,你說的我都懂,但怎麼做呢?”
班長的問話,說出了我們的心聲,是啊,道理我都懂,但怎麼做呢?
“先說一下這麼做有什麼優點吧,不然,學習之後很難會持續下去。”
“比如情緒積極穩定:在生活中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積極情緒。出現消極情緒時,能自我調節,有適度表達和控制情緒的能力。”
“比如智力測試正常:有敏稅的觀察能力、快速的記憶能力,豐富的想象能力、敏捷的思維能力和熟練的操作能力。”
“意志品質健全:在學習、訓練、工作等任務中不畏困難和挫折,知難而上,持之以恆;需要作出決定時,能毫不猶豫、當機立斷;還能為了達到目的而控制一時的感情衝動,約束自己的言行。”
“自我意識正確:能體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瞭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知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
“個性結構完整:有堅定的信仰、穩定的個性特點,行為表裡如一,興趣愛好廣泛。人際關係和諧:人與人交往,能夠接受他人,悅納他人,能以尊重、信任、友愛、寬容、理解的態度與人相處,能分享、接受、給予愛和友誼,與集體保持協調關係,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樂於助人。”
“環境結構良好:能適應環境的不斷發展變化,能面對客觀事實,能主動解決自身與環境要求之間的衝突。”
雖然沒有學習那種心理調適和治療,也沒有進行心理訓練,但聽著就感覺很有意義,至少對於提升自己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作用。
“調適常用方法有自我心理防禦機制調適,精神追求調適,文體活動調適,合理宣洩消極情緒。”
“一個人的身體有自衛功能。比如,手接觸灼熱的鐵片,會自動立即縮回;一個物體突然向臉面飛來,人會馬上閉上眼睛,防止柔弱眼睛受傷。這就是人天生的自衛功能。一個人精神自衛功能也是如此。如果頭腦受到強烈的精神衝擊,人會有辦法縮回、轉移,改變或拒絕不可忍受的精神衝擊。這就是人的精神自衛。運用心理防禦機制可以緩解心理挫折、減輕焦慮情緒、恢復心理平衡。”
“精神追求可以統領所有的心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種高尚的精神追求可以使人以積極向上的態度來面對和駕馭生活。精神追求還可以使人有勇氣面對各種困難,包括肉體和心理痛苦,以良好的心態投入生活和工作之中。一些偉人,他們遇到的困難可謂不小,但在偉大的理想支配下,他們全身心投入事業,已經沒有時間和精力來關注自己。對於有精神追求的人,痛苦和挫折只是磨練自己的試金石。”
“文體活動調適法是指透過從事有趣的活動,調節情緒,促進身心健康的方法。包括讀書、寫作、繪畫、體育運動、聽音樂、歌唱、舞蹈、演戲、勞動等多種活動方式。文體活動調適寓心理治療於娛樂之中,不僅易為人接受,而且易於操作,可以廣泛地運用於心理不平衡和輕微的心理障礙。活動調適法的實質在於用活動中獲得的愉悅來驅散不良的情緒。”
“開展文體活動調適,要注意三個問題:一是堅持自願參加的原則。如果強迫患者去參加他不感興趣的娛樂活動,就會造成相反的效果。二是堅持因人而異的原則。三是堅持遵循自然的原則。娛樂本身是一種輕鬆、自然的活動,它的療效主要是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的。因此,不應用強硬的、教條的、做作的方式進行,而應使治療和諧、自然地融合在娛樂之中。”
“合理宣洩消極情緒。利用或創造某種環境,把壓抑下來的憤怒、憂愁、悲傷、焦慮、痛苦等各種消極情緒宣洩出來,以減輕或消除心理壓力,恢復心理上的平衡。”
宣洩的方式主要有:傾訴,抒發,靜禪。
傾訴。個人的心理承受力是有限的,但一個人的痛苦兩個人分擔,痛苦就減輕了一半。所以,當個人遭遇挫折或不幸時,應當學會向同鄉、閨蜜,同學,導師盡情的傾訴,以獲得別人的同情、勸導、安慰和幫助,它可以有效地平息憤怒,減輕痛苦,解除焦慮。
傾訴物件一般是最親近、最信賴、最理解自己的人,否則就不能無所顧忌地暢所欲言。在傾訴的過程中,可能因情緒激動、過度悲傷等因素,說話嘮嘮叨叨,辭不達意,說過頭話,甚至發牢騷,對此要給予理解、安慰,並適時子以正確引導。
抒發。對那些因各種原因而不能直接對人表露的情緒,用筆記、寫文章或寫日記等方式,抒發出來,得到排解。其中寫日記對保持心理平衡最有幫助。科學家研究發現,每天寫一個生活中最憂慮和煩惱的事情,或理智分析箇中原因,找出經驗教訓;或與日記中的“我”對話,勸慰、安撫現實中痛苦的“我”,可以使心理沉澱得到正常的宣洩和釋放,從而有助於心理平衡和情緒穩定。
靜禪。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中,靜坐或靜臥、全身放鬆,努力使腦子空白,什麼也不想,經過數次鍛練即可使不平衡的心裡舒緩下來。也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受到不良情緒壓抑和折磨,一個人悶坐在房子裡可能“剪不斷,理還亂”,不妨出去走走,投人大自然懷抱,欣賞萬紫千紅的鮮花、碧波盪漾的湖水,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陶冶性情,開拓心理容量,讓怒氣和痛苦隨汗水一起流淌,心情就會開朗起來。
關於精神追求調適。有心理認同,目標替代,幽默。
心理認同是在遇到挫折而感到痛苦時,效仿他人獲得成功的經驗和方法,使自己的思想、信仰、目標和言行更適應環境的要求,從而在主觀上增強自已獲得成功的經驗。
目標替代是在實現某一目標過程中遭受挫折,用另一目標來代替的心理反應。主要表現為昇華和“補償”,前者如司馬遷受宮刑後,強忍屈辱,把感情寄託在《史記》的寫作上。後者是指個人因生理缺陷或生活受挫折,轉向事業上發奮努力。
幽默是用幽默的方式化解情感上的困境,維護自己的心理平衡。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大隨皮質有個“快樂中樞”,那種令人覺得有趣或可笑的幽默,正是其最佳的刺激源之一。這個“快樂中樞”接受適宜的期微後堂興奮狀態,能把各種關好的東西複製出來。啟用人體功能,洗刷生理疲勞和精神倦息,改善免疫功能。因此,科學家把幽默比喻為心理保健的“心理按摩”。
陡然間,這個世界又變的安靜了。
教官看著我們,那種表情就像是在疑惑,我們也在疑惑,怎麼就停了?
“你們能聽懂嗎?”
教官發出了靈魂拷問。
“教官,你不要看不起我們呀,我們只是沒有聽說過,又不是聽不懂。”
確實,都說的這麼詳細了,我們這些人要是聽不懂,那簡直是辱沒了我們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