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狗最終也沒能踏進前山村的地界,顧真忠於職守,收到霍軍表揚,當天工錢額外加了100文,其他人每人也獎勵了30文,讓防衛隊員們感覺受到了重視。
之後,李二狗消停了一段時間,這確實出乎鍾修的意料之外。
這天早上,從長安城傳來了一封邀請函,內容是請鍾修二月初十去參加每三年一次的詩會。
鍾修的詩才早已在讀書人之間傳開,許多沒有見過他的人都希望能在詩會上一睹真顏,可誰能想到他們傾慕的少年此刻躲在鄉下正忙著研究大棚蔬菜。
正所謂飽暖思淫慾,鍾修沒有其他念想,最近時常想念起前世的涮鍋,工具都好辦,就是沒有新鮮蔬菜,於是他就想利用玻璃搭個暖棚出來,培育反季節蔬菜。
不得不說,他的想法被霍軍知道後,對方直接白了他一眼。
大冬天吃嫩綠的蔬菜,睡覺沒醒呢?
鍾修懶得跟對方爭辯,用生產出來的玻璃圍了個陽光房,讓二嬸播種澆水施肥,然後靜靜等待著種子發芽。
“修哥哥,你在幹嘛呢”
“在等蔬菜發芽呢”
“修哥哥,你要清醒點,不然爹以後不讓我跟你玩了,怕你把我帶傻了”
“.....”
長安城內
程懷亮又把之前那群好友拉過去安利蜂窩煤的巨大前景,之前的前車之鑑讓他不費吹灰之力就說服的眾人,尤其是在感受蜂窩煤爐的好處後,眾人當時就定了一套裝置拿回家安裝。
鍾修提前培養的安裝技術工早就入駐在了長安城內,收到訂單後當日就上門安裝,安裝完成後讓客戶根據服務態度來打分,如此新奇的方式很快就讓蜂窩煤成為了勳貴新寵。
時間在忙碌中飛快的流淌,鍾修如今的蜂窩煤生意有條不紊開展著。
長安城裡接連開了多家門店,鍾修經常往返於兩地之間,這讓他培養自己親信的需求愈發迫切。
村裡人斗大的字不是一筐,於是鍾修只好找來程懷亮幫忙,誰知對方一聽他的要求,二話不說調了一批掌櫃去幫忙,這才解決了燃眉之急。
現在長安城裡但凡有頭有臉的如今都在家中裝上了蜂窩煤爐,這股風尚自上而下刮到了尋常百姓家裡,為此鍾修將讓工匠們將蜂窩煤爐設計低、中、高三個檔次,讓每戶都能有機會享受到蜂窩煤爐的採暖。
太極宮內,太子李建成等候在兩儀殿外,在他旁邊的是齊王李元吉,兩人一個住在東宮,一個住在隔壁武德殿,往來聯絡緊密,隨著李世民功高震主,他們跟李世民的矛盾從私下轉為明面上。
李淵本來不偏不倚的態度,隨著李世民軍功增加逐漸偏向了太子黨。
李世民被李淵安排遷府到弘義宮,正是政治上的表態,此舉也讓太子黨跟齊王黨看到了風向,三兄弟之間的鬥爭變得愈發激烈。
李淵聽到李建成求見,放下奏摺喊對方進了殿內。
“太子跟齊王不忙自己的事,怎麼有空來我這來了?”殿內李淵語氣淡淡問道。
“父皇,二哥做事愈發跋扈了”齊王李元吉率先衝李淵抱怨道,上來就要在背後給李世民上眼藥。
“哦,他又做了什麼?”
“二哥最近大肆斂財,搞了什麼煤爐出來,朝堂上下深受其害,但顧慮秦王勢力,不得不強顏歡笑”李元吉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扣了一頂大帽子給自己的二哥。
李淵建元唐,明白皇權最怕的是什麼,如今李元吉話裡話外說李世民結黨營私,這讓他不得不在心中引起了警惕。
看李淵沉默了下來,深知父親性格的李建成,決定再推波助瀾一番。
於是衝李淵勸解道:“父皇,二弟常年帶軍在外,為人處世粗放豪邁再正常不過了,如今文學館跟天策府開銷甚大,不開源節流難免捉襟見肘。”
“四弟,你怎麼為了這點小事打擾父皇日理萬機,軍國大事孰先孰後,你心裡沒數嗎?”李建成仗著大哥的身份教訓了一頓李元吉。
李建成的話看似幫李世民說好話,但其中提到的事無不在提醒李淵要防李世民生出異心,一家人說話幾百個心眼,如果鍾修在這裡的話,一定直呼累得慌。
李淵聽完李建成的話後,心思反而飄到了後宮。
“世民早就不將陛下放在眼裡,他目中無人,甚至連我要的一塊地都不給”
那一晚張婕妤梨花帶雨哭訴的話在李淵心裡留下了痕跡。
隨即彷彿下定決心一般,衝李建成說道:“聽說杜如晦跟房玄齡能力很強,一直呆在秦王府埋沒了才能,我準備將他們調任地方當刺史,太子覺的呢?”
李建成一聽心中欣喜,假裝淡定道:“父皇知人善用,兒臣附議”。
齊王一聽嘿嘿笑道也不再吭聲。
二月初十的這天
鍾修被霍軍從被窩裡拉了出來。
鍾修呆呆看著霍軍,直到將對方看得發毛。
“怎..怎麼了?”
“霍軍,我怎麼感覺這才是你家啊,我這主人還要隨便被你揉捏,連睡個懶覺都不行”鍾修不滿的衝霍軍發牢騷。
“懷亮說了讓你今天必須參加詩會,對你以後仕途有大用,你就算罵我,我也認了,從沒見過跟你一樣的人,完全不把前途當回事”
這麼久接觸下來,霍軍算是看出來了,鍾修壓根對仕途沒有一點想法,當真是皇帝不急太監急。
“一幫人聚在一起弄些陳詞濫調就叫詩會了?”鍾修有些瞧不上所謂的詩會,還不如在家背唐詩三百首來勁。
“少爺,這話你也就在我們家裡說說就好了,在外面可別這麼講,不然得罪人就多了”
“知道了,我得保護好他們的玻璃心”聽到霍軍的叮囑,鍾修有點佩服,一個大老爺們居然跟個老媽子一樣碎嘴子。
如今的霍軍已經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幹嘛的,家裡就他們三個人,自己又是鍾修的護衛,又要操持一些家務,畢竟帶著小孩。
坐上馬車,鍾修跟霍軍兩人一路搖搖晃晃往長安城的方向駛去。
路上看到七大姑八大姨,鍾修挨個打招呼,鄉親們問候著,不少人轉身回屋要拿餅給鍾修帶路上吃。
鍾修感慨著,如今前山村的改變跟自己剛來的時候完全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切都是欣欣向榮,這才是他認為的大唐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