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章 陳二狗的事業

李世民率先走了出去,程咬金瞪了眼懷亮後跟在後面上了馬車。

他們兩人先行離開,留下程懷亮扭扭捏捏。

“有事就說有屁快放”

“你昨天送的酒還有沒,俺爹全給我收走了,我是一口都沒喝到”程懷亮一臉鬱悶的跟鍾修解釋道。

“沒了!等我有空再做幾壇給你送”鍾修沒好氣的說道,之前那些自己可是費了老鼻子勁才提取出來的。

“哎”程懷亮聽到沒有了,整個人都不得勁了,本想留著偷摸喝,結果全便宜了老爹。

關於白酒的釀造工藝,經過幾輪嘗試已經八九不離十,差的無非就是蒸餾冷凝工具。

等後山的窯子建起來,玻璃生產這事也能提上日程了。

到時候白酒釀製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對了,我不是給你弄了個煤爐麼,怎麼你爹不知道嗎”鍾修一腦門的疑問。

“今天剛回來我就被我爹抓著追問寫詩的事,之後我老爹又因為喝了你的酒,滿府追著要收拾我,到現在屁股還疼著,哪有功夫跟他說你的事”

“你知道你現在成名了吧?詠梅那詩聽說把太學那群老學究都驚動了”

“這不是很正常的事”鍾修嘴裡小聲嘟囔著,絲毫沒有將這當一回事。

程懷亮不信邪又旁敲側擊問了幾次酒,鍾修都懶得搭理他。

最後只能自討沒趣的騎馬離開。

鍾修沒有想到烈度酒對於他們有如此大的吸引力,相比於商賈之事,不管是程懷亮還是李世民,他們似乎都對此不屑一顧。

士族豪門對於追本逐利的經商之道帶著排斥,這可不是好事。

古往今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如何撐得起軍事的發展,國力停滯不前,最終都將在歷史的車輪下匍匐,化為塵埃!

看著遠方白皚皚的天際,鍾修在這一刻心底彷彿有了什麼觸動,能夠讓盛唐變得更加強大,讓後輩將自己當成榮光,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激動的。

發展才是硬道理,如今當務之急就是積攢實力。

後山上,

“東家”眾人看到鍾修在產區出現,紛紛上前打招呼。

鍾修點頭一一微笑回覆。

“大牛,土窯壘好了沒”

大牛老實本分,對於鍾修交代的事,他總是悶聲去安排,如今成為鍾修的左膀右臂,許多機密的事都參與其中。

聽到鍾修的提問,大牛拍了拍手從土窯內鑽了出來,大聲的說道:“好了!試窯後就能投入使用了”

得到滿意的答覆後,鍾修就看著工匠們將開始新窯的點火。

燒製玻璃需要1600度的高溫,一般的土窯在這個溫度會當場報廢,於是鍾修就在廠區內新建了個窯子。

唐初工匠屬於賤籍,其子孫世代入匠,非特殊情況不得從事其他行業,這不得不說是時代的悲哀。

為了工藝的保密性,鍾修特地去牙行找了二十來個的工匠,將心性不堅定的人篩選掉後,將他們戶籍資訊掛在自己的名下。

工匠依附於主家,沒有絲毫的自由,主家對待他們如同私人財產一般。

如今蜂窩煤的製作已經交由工匠們接手,鍾修改變不了貴賤社會階層,但對待他們跟其他人並沒有區別。

一個能將他們當成人、平等對待的主家,讓工匠人感恩戴德,對鍾修更是打從心底敬畏。

工匠們死心塌地給他賣命,讓鍾修時常思考怎麼幫助他們脫離賤籍,迴歸正常生活。

玻璃的燒製之法,鍾修已私下傳授給了工匠,一開始他們充滿震驚,尤其是看到試驗出來的玻璃晶瑩剔透,更是讓他們將鍾修驚為天人。

隨著工匠們對技藝的熟練掌握,鍾修將其中技藝超群的老管給拎出來做了技術主管。

老管提出許多新奇的觀點,並將想法付諸於實踐之中,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這讓鍾修喜出望外,這不妥妥的技術大拿麼。

一切井然有序,吃過食堂的午飯後,鍾修就帶著霍軍下了山。

擴大廠區建設讓鍾修如今的資金捉襟見肘,正想著要不要縮減步子的時候,陳二狗又找上了門。

“吶!這是十萬貫的飛票”陳二狗顯然這兩天沒有睡好,盯著巨大的黑眼圈出現在了鍾修面前。

飛票是唐朝實行的貨幣政策,因為銅錢攜帶不方便,於是由第三方錢行儲存,個人將銅錢存入就近錢行,外出需要用錢之時,拿著飛票到錢行取出,有點類似前世的匯票。

正是瞌睡就有人送枕頭,鍾修拿過飛票研究了半天不知真假,向霍軍投去求助的眼神。

一旁的霍軍只好嘆了口氣,驗明真偽後衝鍾修點了點頭。

鍾修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協議書,簽上自己的大名、蓋上手印後交給了陳二狗。

陳二狗拿到協議書後喜上眉梢,轉身就要走。

想起了什麼,又轉過頭交代道:“以後讓我看到你們賣一顆無煙炭的話,別怪我心狠手辣”

價值百萬貫的無煙炭被自己十萬拿下,陳二狗打從心底佩服起自己,一路上笑開了花,暗罵鍾修就是個傻叉,這買賣可比自己那些逼良為娼的事來錢快多了。

鍾修盯著陳二狗的背影有些陰冷,如果對方只是阻礙自己買賣的話,他斷然不會如此對他,但前身的記憶中,鍾修的父親離開後,為了養活自己,母親去外頭借了筆錢,沒想到被高利貸利滾利翻了十幾倍,最後將家產全部變賣才還清,不久母親鬱鬱而終。

鍾修從未將這事對外人說過,直到後來得知高利貸的背後有陳二狗的身影,找人打聽過,陳二狗犯的罪簡直罄竹難書,說他死不足惜是一點不為過。

晚上,鍾修將分紅一一算給村裡人,平均每家都能拿到十貫左右,二十來貫不在少數,畢竟有的戶出的人多,自然拿的也多。

“二嬸、七姑,你可別怪我把這買賣弄黃了”鍾修有些尷尬的道歉著。

“修哥,你這麼講我就不樂意聽了,大傢伙食跟著你幹才有口飯吃,也是你懂得心疼我們,才有分紅這事,誰要敢怪你,我二嬸第一個站出來不答應”

大傢伙一聽二嬸的話,當時就附和道,沒有人覺得鍾修是理所應當的付出,鍾修給就拿著,不給也是本分。

鍾修拿出一百貫給老村正送去,說以後村裡辦族學,讓村裡的小孩都能進去讀書。

鍾修每月拿出一部分錢補貼族學,不敢一次性給太多,怕遭人惦記,反而害了老村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