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紀零嘴上沒有說什麼,但是心中對於紀坤的仇恨卻絲毫未減。有仇不報可不符合紀零的性格。
生存營小隊已經安穩太久了,是時候拉出去練練了。
紀零等傷勢恢復了一點之後,便迫不及待的趕去了竹林營地。
此時竹林營地的駐守小隊已經完成了一次換防,由石竹和林琅率領的兩支小隊駐守。去給紀坤、紀華等人找找麻煩,這個任務非石竹莫屬。
當然僅石竹一隊可不夠,紀零還悄悄的將女子特訓隊給放了出去。
這支女子特訓隊是紀零親自訓練出來的,傾注了紀零不少的心血。
目前這支特訓隊一共有三十八人,是經過三輪賽選最終留下來的。暫時由一名叫紫菱的女子領隊,同時還配有一個名叫風鈴的女子作為副手。
這個紫菱是紀零在訓練中發掘出來的優秀苗子,修煉的天賦連紀零都有些羨慕,僅僅接觸修煉才幾個月的時間,就已經跨過了煉體期,進入了搬血境。
至於風鈴,修煉的天賦一般,但是她跟馮贏一樣,都有很強的精神力,對於周圍環境有著極其敏銳的天賦感覺,是個十分優秀的探子。
紀零給石竹下的命令是以探查騷擾為主,而給紫菱和風鈴下達的任務則是暗殺,目標則是以第一分部落為主的紀華勢力。
隨後紀零又去了一趟水潭,跟國寶交流一下感情。
從祖地出來之後,紀零對於祖地不受獸潮影響的原因有了一個大概的猜測,或許跟祖地裡的那條大蛇有關。
那條大蛇應該是一條三品的靈獸,而靈獸一般都有領地意識,通常普通的野獸和靈獸都會下意識的繞過更高階別的靈獸領地。
而國寶應該是四品甚至是五品的靈獸,領地意識更強。如果能夠得到國寶的保護,說不定可以開闢第二個安全領域。
可是想要讓國寶保護人類本身就是一種異想天開的事,而且這還只是猜測,紀零也不敢在沒有確定的情況下讓族人去冒險。
或許可以在國寶的領地範圍做一些準備,進行一次嘗試。如果可以的話,那麼以後獸潮再來時,就可以救下更多的族人了。
與此同時,紀零還對竹林營地的人進行了一番囑咐,以後再砍伐竹子,儘量選擇在竹林的外圍,避免破壞國寶的棲息地。
交待完後,紀零便在馮贏的催促下返回了主部落。
這次出來是瞞著紀元偷偷的跑出來的,馮贏作為貼身照顧紀零的人,不免要幫忙隱瞞。短時間還行,時間長了就要被發現了。
這段時間紀元一直在忙著儲存食物的事情。根據派出去的人打探回來的訊息,獸潮爆發的跡象已經開始顯現了。
首先從十萬大山裡出來的野獸開始變多了。不是少量的出沒,而是成群結對的從山裡出來,並且一路向東遷徙。
剛開始是一些食草類的野獸,成群的駝鹿、角羊、羚牛,數量從最開始幾百到現在的上千。
這些食草類的野獸給原始森林裡的居住民帶來了豐盛的食物,一時間整個原始森林裡的人都彷彿過年一般,不僅不用擔心沒有肉吃,還要擔心肉太多了吃不了怎麼辦。
正是利用這段時間,紀元帶著人四處狩獵,儲備了非常多的肉食。一旦獸潮來臨,這些儲備的肉食足夠大家吃上幾個月。
紀零現在身體還沒康復,去一趟竹林營地已經累的不行,不能去零營視察,只能派人過去通知他們,儘量多儲備一些食物,然後以一月為期,一個月以後開始向主部落遷移。
根據紀元的推測,最多還有一個月的時間,獸潮就會開始爆發了。
食草類的野獸只不過是先遣隊,其實是作為一路上獸潮的食物而已,獸潮的真正主力還是那些食肉類的野獸以及大量的靈獸。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紀零的身體也漸漸的康復了。尤其是在竹林水潭邊修煉了幾天,藉助著充裕的元氣,體內的傷勢快速的痊癒著。
這段時間,根據狩獵隊傳回來的訊息,從十萬大山一路往東,遍佈著無數的野獸,狩獵隊根本不用離開營地太遠就能獵取到大量的食物。
同時,路上開始出現大批次的食肉類野獸了,許多平日裡都是單獨行動的野獸也都開始成群結隊的前行,前進的方向都是一路向東。
通常人類營地野獸是不會輕易過來的,但是隨著原始森林裡的野獸越來越多,不少的野獸都開始靠近人類營地了,獸潮終於是快要來了,也是時候準備前往祖地避難了。
竹林營地裡也開始出現野獸,但是在水潭周圍,卻依舊是沒有野獸敢過來。
馮贏現在成了唯一一個能夠靠近國寶的人。主要是因為她現在已經成為國寶寶寶的朋友,從而被國寶媽媽接受了。
兩隻國寶現在的日子過的很舒坦,每天不用出去找吃的,都是採集好了送到嘴邊,還有人給它們撓癢癢,每天除了吃就是睡,也不見它們怎麼修煉,但是實力卻一直在往上漲。
尤其是國寶寶寶,從出生到現在總共才幾個月,就已經能憑一己之力輕鬆戰勝那些誤闖進領地的野獸了。特別是那肥厚的熊掌,一巴掌就能拍死一隻蒼狼,鋒利的牙齒輕鬆就能咬斷蒼狼的喉嚨。
真是人比獸,氣死人啊!
從這幾天的觀察來看,待在國寶身邊,應該是安全的。但是國寶現在只接受初始生存營小隊的八個人外加紀零和馮贏,其他的除了幾個一直在負責給它們送竹子的人外,國寶還是十分警惕的。
紀零可不敢一下子讓太多的人過來,萬一惹怒了國寶,可沒人能擋得住。
根據最新傳來的訊息,零營已經開始遷移了。竹林營地也做好了遷移的準備,是時候出發了。
雖然紀零極其不願意前往祖地,但是就目前的狀況而言,前往祖地是最優的選擇。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躲過獸潮這一劫,紀零隻能硬著頭皮再去一遭祖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