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007 有需要?國家一條龍服務!

王希的父母,以及打下手的高階廚師做飯去了。

院落中,王希回答了一系列的問題。

他們最關心的還是何時種植?

想要看到王希趕緊動身起來。

王希沒有意見。

有多大能力,總要承擔一些責任。

華夏回饋了自己,他也要將自己作出的有屬性的農作為回饋華夏。

這是必然的,畢竟華夏也是生他養他地方。

至於自己能夠貢獻多少,無關緊要。

“只是……”

“只是什麼?”

有人迫不及待地問道。

“想要大面積種植,光靠每天3株催熟是不行的,還是需要按照正常流程,先除草後耕土潤水,荒地成為了可種植的水地後,才能進行。”

一畝田大約能種6000株,每天3株,需要2000天,2000天的時間,正常水稻早已豐收。

“不過請放心,最遲兩天,我讓小弟勤快一些,就能將一畝田變為可種植水田,儘快趕上種植路程。”

王希禮貌道。

頓時,劉博導拍了拍胸脯:

“哎哎,這些事怎麼還能勞煩你們家來,開耕除草這種雜活,就交給我一人即可,最多一天一夜,你就能見到完美的水田!”

說罷,劉博導已經撈起袖子,褲腳,準備下田。

王希有意見,但沒完全有意見。

讓傾囊相授的老師幹雜活,這,不好吧?

不過他願意,那我也沒什麼辦法。

“那就多不好意……”

鍛造大師也撈起袖子。

“這種事情怎麼敢勞煩王希博士的老師來呢,我體力好,還是交給我一人來吧。”

分解大師呵呵一聲,攔住鍛造大師撈起袖子的手,同時撈起另一隻手的袖子。

“害!除草耕田看似是粗活,實則是細緻活,我作為分解師,從細節上,我稱第一,無人

敢稱第二。”

“所以還是我來吧。”

“要不,你們一起?”

“呵呵。”

對此,三人笑了笑。

這可是第一次!

在華夏傳統中,第一次有著不一樣的意義,例如蓋房子,最後一塊瓦需要老闆親自來。

眼下。

極有可能,是華夏發展的重要改革時間點!

說不準,跨越一個質的層次!

所以開耕除草,讓第一批有屬性的農作物種植下來,是非常重要,意義非凡的。

一起種?

狗都不幹!

畢竟,這是一人就能做到的事情,多人反而影響效率。

“呵呵,難道我鍛造就不是細緻活了嗎,而且,我有效率,我半天就能造出一塊水田!”鍛造大師秀了秀他健碩的腱子肉。

“造出又如何?我可不忍受一點瑕疵!水與田要達到完美比例,除了我,誰行?”

“呵,我是以清北農業學院的博導,除了王希博士,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場誰有我專業?”

一時間,為了開耕除草而競爭了起來。

華夏高層看個樂呵。

只是下一秒。

汪總部長脫掉外套,撈起袖子來。

他感慨。

“唉,好久沒有種過田,不如就讓我來吧?”

此言一出。

高層人員有些意外。

您可是華夏所有部門的總部長,什麼田要讓你親自下?

權威一個個都啞口無言。

有什麼話想說,但不好直說。

汪總部長換上防水筒靴,就下田地了。

小弟除草除了一大半,很快,汪總部長就把一畝田地剩餘的雜草清理乾淨。

接著。

就是鬆土犁田。

原本可以藉助機器,坐在機器上,輕鬆犁完。

汪總部長喘了一口粗氣。

“拿鐵犁來。”

鐵犁作為傳統的器物,在農村少有,不過家裡剛好有一個鐵犁。

有人拿給汪總部長,沒有牛,在這個世界,只要是職業者,憑藉自身氣力就能做到犁田。

看著汪總部長化身農民,一人幹得不亦說乎,權威們羨慕麻了。

高層們一個號拍起馬屁。

“不愧是汪部長,雖然位居高位,站得高看得遠,也沒有忽略腳下,腳踏實地。”

“農業是一國的根本,而水稻是我們華夏的最根基的存在。”

“這讓我想起了書本里農民伯伯的身影啊。”

一聲聲馬屁,十分高明。

既讚美了務農,也暗襯此時的汪總部長。

只是。

王希皺眉,喊了一聲。

“汪總部長。”

“怎麼了?”汪總部長擦了擦額頭汗水,看了過來。

“這犁得太淺了些,需要再深一點就好了。”

汪總部長錯愕。

隨後笑了笑。

“好的。”

“那我重新犁吧。”

“有勞了。”

說罷,汪總部長從開頭重新再來,力犁深一點。

“等等,這是深了億點點了,深一點就好。”

“不行不行,這可能需要重新再來,又太淺了,一般情況深度在20cm,太淺不行,太深也不好。”

“又淺了一點,再深一點點就很好了。”

“又深了一點點,能不能淺一丟丟,就只需一丟丟。”

聽著王希儘量讓自己禮貌建議的語氣,一個個高層心都涼了半截。

越是這樣,越顯得汪總部長過於新手了啊!

剛才馬屁全白拍了。

汪總部長錯愕了好一會,沒想到自己竟然犁個田都犁不好。

剛才說什麼腳踏實地,完全是抬舉他了。

不過汪總部長沒有灰心。

“王希博士,不好意思,很久沒有親自動手過了,一時間掌握不好力度。”

職業者也需要偶爾鍛鍊鍛鍊,才能掌握好力度。

“你儘管說教,我聽著,努力把工作做到位。”

聽到汪總部長的話,在場人都傻了。

誰是誰上司了?

另一邊。

一名穿著西裝的中年人來到了沿口鄉鄉口。

根據訊息得知,舉華夏高層低調地來到了沿口鄉。

市長實在按耐不住沿口鄉究竟什麼情況,於是就來了,一開始,他震驚田裡有有屬性的稻穗。

後來。

“汪總部長親自下田?”

“這個年輕人什麼身份,什麼都敢說啊!?”

一道道實在想要客氣,卻全是指責的聲音縈繞在市長耳邊。

“這力度是真的掌握不好?”

“沒有牛的情況下,握的姿勢我建議調整一下,這樣的話,很難達到標準,犁出來的田始不對意思。”

“對對對就是這樣,但歪了,要有次序的來回犁,這樣才算標準。”

然後,汪總部長的聲音傳來。

“是是,我知道了。”

“好好,這樣嗎?”

“抱歉是我太笨了,田都犁不好。”

“這樣是不是就對了?”

“好好,我知道了,我就這麼做,多謝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