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伯悠悠噠噠的走了,李逸拿著名帖來到大廳,剛剛坐好,大寶已經將茶水奉好,李逸喝了口茶,這才將名帖開啟。
撲面而來的,就是一股剛正之氣,字如其人,李逸已經能從字上感覺出這人的一身正氣,不僅僅如此,讓李逸詫異的還是,這個人的字上,居然隱隱有一股浩然正氣在上面,當然了,李逸本身經過系統的獎勵,有正宗的浩然正氣。
這個人估計還在摸索之中,但是已然有了幾分氣候在其中。
名帖上的內容不多,是一個叫方孝孺的人寫的,這個人李逸也是今天剛好聽說,還是在大儒高長卿那邊聽到的,想不到他來了京城,還給自己下了名帖。
大致意思也是說他明天午時會來拜訪。
李逸想了一下,明天有小朝會,沒有意外的話,午時肯定到家了。
而且方孝孺沒什麼派別,就是單純的一個大儒,尤為擅長教書育人,在大儒圈子裡面,也是比較響亮的,只不過讓李逸想不到的是,這個大儒為什麼會來找自己,對此,李逸也懶得想了,明天自然也就知道了。
就將名帖放在了一側,給大寶說道:“大寶,明天午時會有大儒前來拜訪,你給福伯說一聲,讓他安排一下!”
大寶點了點頭,示意自己記下了。李逸也就回房休息去了,明天一早說,還要去小朝會呢。
一夜無話,李逸因為睡的比較早,被叫起來的時候,也沒啥起床氣,沒辦法,自從來到這邊,他就沒有睡過一個好覺。
坐在轎子裡面,李逸看著邊上準備好的糕點,也是不客氣的吃了起來,在外面,李家三兄弟的老大和老二都在,老三則留守李家。
到了宮門口,李逸就走了下來,自顧自的走了進去。
等來到了小黃門這裡,不少大臣已經在這邊交頭接耳起來,很明顯,吳淳夫被下了大獄的事情已經人盡皆知了。這可不是小事啊,直接就是朝堂震動,兩個一品啊,就這麼沒了。
吳淳夫是工部尚書,田文鏡是戶部尚書,好傢伙,一下子就空出兩個尚書,一品大員啊,這個位子,誰不想要?
而且不論是戶部,還是工部,可都是肥差啊,這一年下來,不賺個盆滿缽滿的才怪呢。
“李大人,可否借一步說話?”這時候,在李逸身邊,不怎麼上朝的諸葛神侯居然來了,雖然諸葛正我是神侯,但也掛著二品的官位,這一次上朝,恐怕也和吳淳夫,田文鏡案子有關。
看到有不少人都看了過來,李逸也就聳了聳肩,跟著諸葛正我來到了一邊,在兩人周身,一股無形的氣勁波動後,李逸微微挑眉,好傢伙,一直知道諸葛正我很厲害,先皇特賜神侯,想不到還是道門二品的高手,要知道,二品啊,可不是什麼阿貓阿狗,一品不出的情況下,二品就是王。
“李大人,我有一事請教,還請李大人教我!”諸葛正我拱了拱手說道。
李逸連忙還禮道:“神侯客氣了,請教不敢當!定當知無不言!”畢竟諸葛神侯的實力還是很強的,李逸也沒必要和人家惡了關係。
“是這樣的,吳淳夫已經被下了大獄,是我親自抓的,可是我覺得,這事情不對勁!”諸葛正我說到這裡,還四下看了看,想到自己在外面佈置了禁制,一般人是聽不到的,這才繼續道:“吳淳夫可是太后的人啊,就這般輕易認罪,讓我一時間也拿不準,而且,朝堂局勢,波雲詭譎,李大人曾當面直諫,不知道,這事情,可有什麼指教,等下上朝,我該如何結案?是繼續查,還是說……”
李逸奇怪的看著諸葛正我,你怎麼想到問我這個?我不過一個二品官,你問我,會不會顯得怪異了?
看著李逸那奇怪的目光,諸葛正我一愣,不知道李逸什麼意思,就道:“李大人,怎麼了?”
李逸呵呵一笑,道:“諸葛大人,我不過一個二品左都御史,您問我這個,不合適吧!”
言外之意就是我不過一個二品小官,這都涉及到太后,女帝了,還有兩個一品大員,你問我合適嗎?
諸葛正我眼角狠狠的一抽,要是你死了,我肯定不會來問你,關鍵是你活的那麼滋潤,我能不請教一下嗎?
這事情,他也問過喬允升,奈何這個老狐狸,只是含含糊糊的說什麼隨你,隨個錘子,這要是一個沒弄好,樂子就大了,雖然他諸葛正我不怎麼混朝堂,可是他也知道,如今是什麼局勢,別看他是道門二品,算是強者了,可是真要被太后惦記上,不死也得脫層皮。
而且他仔細查了一下李逸,發現這傢伙是真的有東西,你看看,直接諫言要女帝親政,還不搭理太后的招攬,關鍵是,到現在了,人家活的還那麼滋潤,太后壓根就沒有動李逸的意思,這簡直匪夷所思。
所以諸葛正我也不知道為啥,今天看到李逸,就突然問了起來。
“李大人,您也知道,我不常在朝堂,對了,那個人的訊息,我有了,據說,是戰王的人!”諸葛正我突然說道。
李逸眼睛一眯,那個傳遞訊息的人,是戰王的人。
李逸也不懷疑諸葛正我,畢竟諸葛正我沒必要騙自己,也沒意義,想到監視李家三兄弟的那個人,李逸暗自哼了一聲,戰王,自己可沒得罪過戰王啊。
“神侯,既然案子破了,那就是吳淳夫所為,諸葛大人只需要如實的按照吳淳夫的供詞結案就可以了。”李逸拱了拱手說道。
諸葛正我一愣,隨後沉默了一下,不需要繼續嗎?這樣,會不會得罪女帝?可是繼續,又得罪太后,現在李逸這個貌似女帝的鐵桿擁護者都這麼說了,那麼他也就這麼做吧。
就這樣,一股無形的氣勁波動開來,周圍的禁制已經解除,李逸也就回到隊伍之中,諸葛正我同樣如此,看時間差不多了,這才有序進入金鑾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