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南天門,就杵在那裡。
卻成了擋在滇西遠征軍身前的天溝深塹,竟如此高不可攀。
1944年6月4日,第一次攻山。
楚雲飛在松山西麓,派出了擁有極高韌性的紅警兵第06營。
劉又軍則派出了第82團黃文徽部一個營又一個連的兵力,強渡怒江,進攻東峰。
雙方人馬共計2100餘人,仰攻附屬陣地陰登山。結果不負眾望,初期進展相當順利。
東西兩部主力,未遇大的阻力,即攻破目標陣地。
但就在兩部人馬歡呼雀躍,匯師主峰的檔口,鬼軍趁遠征軍立足未穩,開始還擊了。
南天門主峰、滾籠坡、大小松山、大埡口,無數地堡、暗道,噴吐出無窮無盡的子彈火舌。
東西兩部,甚至沒有判斷出子彈是從哪裡射過來的,就被直接團滅。
楚雲飛66師紅警團06營,全部陣亡。
82團黃文徽部,1100多人,僅撤下一個連的傷員,排級以上軍官,包括督戰員,全留在了那座浴血的南天門上。
第一次強攻,以慘敗告終。
2000多人的陣亡,換來了幾塊松山上掉下來的石頭,除此之外,也不是沒有其他收穫。
楚雲飛得到了他一直想要的東西。
以紅警兵作為探路燈,系統初步繪製了南天門的地形圖和大小地堡的火力點分佈情況。
在看到系統繪製完成的地形圖的第一時間,楚雲飛直接懵逼了。
他雖然早就有心理準備,但還是對竹內連山的手段佩服不已。
整座松山,包括主峰南天門,都被挖空了。
這次的對手,遠比丸山房安更加專業,同時也更加可怕!
第一次強攻松山失利後,鄭坡連夜動員手底下的情報員,開始亡羊補牢,幾天後不知道從哪裡搞來了竹內的資料。
楚雲飛枯坐指揮部,手裡捧著情報,看了一整夜。
竹內連山,原名竹內惠次郎。
之所以改名,其實源於一次工事試驗。
1943年10月20日,鬼軍南方總軍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緬國方面軍司令官河邊正三,第15軍司令官牟田口廉也,在第56師團長松山祐三陪同下親臨視察松山陣地。
他們現場觀看了重炮轟擊和飛機轟炸試驗,數枚500磅的重型炸彈直接命中,都未能使松山防禦工事內部受到損害。
寺內壽一,當面誇獎竹內惠次郎的工事,如同將整座山峰連起來一樣,堅固可靠。
竹內因此改名為,竹內連山。
遠征軍司令部(以後簡稱遠司),所有人都噤若寒蟬,從未見過衛長官發這麼大的火。
衛俊如狠狠將竹內的情報扔在地上,對著遠征軍各部官長,破口大罵!
“我不管他是叫竹內連山,還是叫竹內連海,遠征軍決不能讓一座小小的山峰拖垮!”
很顯然,一次失利,並不足以讓最高統帥府和遠征軍司令部警覺。
他們還沒有意識到強攻松山的危險和即將面臨的代價。
第一次攻山的3天后,衛俊如、宋系廉嚴令新28師再次強攻,66師人員與彈藥因無法補充,暫不參與此次攻勢。
殊不知,二攻松山,傷亡更加劇烈!
這次新28師接到命令後,協調M國航空兵空中打擊,選擇從南側峰群單刀直入,這樣興許會避免四面八方的射界攻擊。
沒有大霧天的限制,把牌亮明瞭,就是幹!
M國數十架空中堡壘B-17轟炸機從坤明機場出發,攜帶近400噸航空炸彈,對松山進行無差別轟炸。
怒江東岸的炮群陣地,數十門M1A1型75毫米山炮、M2A1型105毫米榴彈炮提供遠端精準打擊。
隨後地面部隊開始攻山。
這次的攻山行動,其實與上次沒有本質區別。
新28師兩個團,攻入目標陣地後,即被成建制的鎖死在滾龍坡上。
戰士們甚至連躲子彈的地方都沒有,更找不到鬼軍的地下通道入口。
真是上天無路,下地無門!
沒有絲毫懸念,又是慘敗。
事後,遠司怕最高統帥府追責,只能將本次攻山行動定性為單方面的強火力偵查。
可惜毛都也沒有偵查到!
倒是楚雲飛在28師南峰進攻的檔口,親臨一線,補全了所有的松山所有陣地火力佈置。
松山,表面上是被竹內連山燒成光禿禿的山峰,但其內部構造,是鬼軍的準要塞式堡壘防禦陣地體系。
從松山的滾龍坡(鬼軍稱本道陣地)開始,到大埡口(鬼軍稱中間陣地),勾連大松山、小松山、大寨、黃家水井、黃土坡(鬼軍稱橫股陣地)、馬鹿塘,組成多個碉堡群。
每個碉堡都是以數個最堅固的母堡為核心,四周在配合數個子堡拱衛。
整座松山,一共有子母堡40多座,堡壘間可互為側防。
最後,為保證相互溝通,竹內又用汽油桶、防水筒作為甬道,相互連線,組成了最為可怕的蟻巢式堡壘。
正如死啦死啦說的,他們甚至可以同一時間吃上熱乎的飯食。
楚雲飛繪製好松山防衛圖後,立即找到了鄭坡,讓他把這份救命情報一定要傳達給遠司。
鄭坡在看到這張火力分佈圖後,傻眼了!
“這怎麼可能?這種防禦體系,鬼軍只有區區三四百人,根本守不過來!”
楚雲飛搖頭苦笑,鄭坡到現在怎麼還是執迷不悟啊!
“我的鄭區長,你怎麼還這麼天真啊!這個地方的實際守備兵員起碼有2000人!”
鄭坡聞言直接哆嗦了。
“我滴個乖乖!昂山這個畜生竟然騙我?等把鬼子消滅了,我非得親自把他關進高境廟戰犯監獄裡去!”
事實上,楚雲飛還是嘀咕了松山守軍。
松山常備鬼軍兵員一直保持在3400人左右,因為龍鳴告急,從此處抽調了一個大隊1000人的兵力回防龍鳴和芒市。
松山實際人員有2400人。其中鬼國本土兵員1400餘人,剩下的都是緬奸!
當情報傳遞給遠司和臨都後,龍國高層們才意識到,松山才是最重要的地方。蔣光頭、衛俊如,以及臨都國防廳,不得不開始重新評估松山的戰力。
這不是一個像老蔣的禿頂那般光溜溜的山峰,而是一個渾身長滿刺的刺蝟。
但是晚了!
此時的新28師已經遭重,再也無力承擔主攻任務了。
軍政部部長,兼遠征軍總參謀長官,虞敬之藉機提出了臨陣換將的想法。
於是,1944年6月30日,遠司下達了最新的部署。
遠征軍直屬預備部隊,虞師,趕赴松山,閃亮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