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章 苦命

末覺秋已到,轉眼已深秋,願許秋風知我意,散我心中意難平,這個秋天,願相逢的人不再走散,走散的人不再相逢。

本市最大的特點就是颳風,春天刮暖風,夏天刮熱風,秋天刮涼風,冬天刮寒風。風中不僅給人帶來了,爽意,更帶來了沙子,如果在大風天你不戴個口罩,那一張嘴就是一張沙子,最好再帶個眼鏡,不然會得沙眼。

張姐的葬禮很簡單,因為是兇喪,農村覺得不吉利,不宜大辦,只告知了一些親朋好友,過來弔唁一下。

門口只掛了幾條白布,和紮好的小車,小人。

來之前林諾和葉開特意穿了件黑色衣服過來,林諾對這方面的流程不是很懂,只是跟著葉開,跟著她買了一沓黃紙,到了張姐家,在她的棺槨前燒上。燒紙時,葉開大朵眼淚滴下來,她想起和張姐做同事時整天歡聲笑語,她曾說張姐人樂觀又心大,對啥事的看得開,絕對是長壽的命。

葉開低聲對張姐說道:“張姐,下去之後,記得沉默是金,莫要在背後說人壞話了,給你燒點錢,願你在黃泉底下有錢花,不受窮。

院裡個兩個頭髮斑白的老人,已經哭的直不起腰來,身邊有兩個人攙扶著。想來那是張姐的父母,人生最痛苦的事,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 有一個約15歲左右的男孩,蹲在堂屋,為正主守靈堂,男孩眼眶紅腫,目光呆滯。遇見親朋好友前來弔唁的便給對方行了一下禮,此人便是張姐唯一的兒子。

曾經她的寶貝兒子,是她炫耀的資本,人人都羨慕他生了一個大胖小子,她抱出去驕傲的跟別人說,以後死了就不怕沒有人養老送終了。

那個讓她覺得光宗耀祖的兒子,馬上就要高考了,以生就是大學生了,她想讓他的寶貝兒子能生活得好點。

就想著再找一個靠山,找個男人結婚,等要到彩禮,結完婚,她再好好補償這個兒子。她的打算還沒有實現,就被孩子的父親掐斷了,她還沒來得及告訴兒子,以後上了大學,想把兒子接到身邊一起生活,陪到他工作,結婚,生子。她當上婆婆,有了孫子之後,專心為他們帶孩子,洗衣服,做家務。

葉開臨走時,把張姐留在超市的工裝和一些雜物帶了回來,看他們怎麼處理。

林諾和葉開,也沒留下吃飯就走了,張姐的村離東郊市區,騎電動車有半個小時車程,這一路都是張姐每天上班必經的路程,也是她最後魂終的路程。

林諾走在這條路上,想到了張姐每天早出晚歸都會從這經過,又看到滿地的枯葉,心中不免有些悲涼。

剛才燒紙的時候沒有想哭,現在卻覺得情緒有點要爆發了。眼淚模糊了眼睛,她把電車停在路邊,一個人找個路沿坐下,讓自己平復一下。

葉開剛開始不明所以,看她神情不對,就從包裡拿出一包紙巾,讓她擦擦眼淚。

葉開詢問道:“林諾,你怎麼了?剛才還不是好好的嗎?”

林諾儘量壓制好情緒說:“就是突然想到張姐很難過。”

葉開也繃不住了,眼淚也不自主的流下來,“你跟張姐又不熟,我跟張姐那麼要好,我都沒你這麼傷心。”

林諾擦擦眼淚說:“不光是因為張姐,可能我這個人太傷春悲秋了。”

“你是不是看到張姐過世,對死亡產生恐懼了?”

“沒有,人嘛,都會有那麼一天的,早晚而已。”

“林諾,你就不能想點好的。”

“呵呵,我爺爺剛去世的時候,我每天晚上都會想他想到流淚,後來我安慰自己,我沒有辦法讓他活過來,那總有一天我也會去世,興許到了下面就能團聚了。我相信緣份,今生能做親人,朋友的,必然是因為前世的因,今生積攢下來的緣份,必然會延續道到下一世。總有一天還是會相遇的。

葉開嗤之以鼻的說:“哼,有些人,還是不要遇見的好。”

“像張姐和他前夫那樣?他倆當初為啥離啊,我現在對張姐的故事還挺好奇的。”

“好奇,你問我就對了,沒有什麼事是我不知道,釋放我的八卦之魂吧!張姐真和我講過她的故事,她跟她前夫,是年輕時自談的,當時男方家條件就不好,張姐父母還反對過,不過反對無效,他們還是結了婚,並且不久後就生了孩子,本來兩個人努努力,也算是幸福的一家三口。

誰知道他前夫,沒啥本事還懶,張姐為了這個家,自己辛苦點,想著也沒啥。誰想,他居然在網上和一個女的聊天聊的火熱,私下還見面開房了。張姐知道後,氣的要離婚,那窩囊男人哪肯離啊,離了誰給他當免費保姆。就那樣在一起湊合過了幾年,兩人天天不是吵就是打,張姐實在忍不了就跟他離婚了,不過這個男人離婚是有條件的,就是要張姐放棄兒子的撫養權,並每個月支付孩子1000元生活費。

張姐也沒啥學歷,沒啥技能,累活也幹不了,一個月兩三千的工資,除去自己的吃穿用度,剩下的錢都給她兒子了。

她想著兒子上大學後,開銷會越來越大,就想找個男人幫她,她也少辛苦點,就找了她現在那個男朋友,但是男的錢哪好伸手就要的。交往初期,為了維護兩人的關係,張姐也沒少給那個男的身上花錢。

林諾惆悵道:“想到她兒子,爸爸殺了媽媽,這是上輩子犯了什麼樣的錯,下輩子要承擔這樣的痛苦,你說那孩子能承受的住嗎?聽說明年就要高考了,心理有陰影了,他下半輩子要怎麼過啊?”

“能怎麼過,世上可憐的人太多了,他自己走不出,誰也幫不了他。”

“有句話,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生活在低層能做到不相互為難就好,誰又能幫得了誰。”

葉開說:“只願他以後不要學他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