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章 841(中)

跑了大約四五分鐘,兩人緩緩停下,通道燈光到這裡就沒了,前方再次陷入黑暗之中。

郭旭轉頭看向王明亮道:“裡邊是什麼?”

王明亮沒好氣道:“我怎麼知道!要是知道,還用讓你來?分開找?”

郭旭一臉平靜,點點頭,“電閘應該在牆壁上,小心點,看不見對方就退回來。”

王明亮深以為然地點點頭,心中也已打定主意,若是今天晚上探尋無果,就明天再來,順便將之前跟郭旭商量好的那幾個人也拉過來。

兩個人跳下平衡車,拿出手電,分別貼上兩邊的牆壁,然後順著牆壁緩緩朝黑暗中走去。

可沒走兩步,兩人幾乎同時停了下來,異口同聲道:“這裡有岔路!”

跟之前不一樣的是,這次聲音竟然多了重音,彷彿是千百人同時在喊。

兩人幾乎同時沉默,待聲音徹底消散後,又幾乎異口同聲道:“應該不是岔路!”

王明亮將手電指向郭旭所在的方向,順時針轉動了兩圈,這是告訴郭旭自己要說話,然後說道:“這裡有可能是中心大廳,小心點。”

之所以這樣說,是之前曾有幸看到過其他已經解密的基地圖紙,像這種全藏式的基地,通常是把一座或者幾座大山挖空,然後按照功能和使用區域分層,若要跟外界聯絡,只能透過僅有的幾條通道,這些通道的盡頭通常會有一個大廳,一方面可以用作日常集會使用,另一方面增加了安保係數,想想當入侵者費盡心思潛入基地後,卻到了一個空曠之地,內心必然會受到極大衝擊,通常都會露出馬腳。倘若強攻進來,這就相當於甕城,必受前後夾擊,無論進來多少都難逃一死。

郭旭沒有反駁,待王明亮說完,出言提醒道:“你也小心點!順著牆邊走!”

兩人又找了幾分鐘,終於郭旭找到了一個掛在牆壁上的箱子,開啟後果然是電閘,輕輕一推,伴隨著輕微的電流聲,一盞盞燈從黑夜中亮起,宛如一雙雙睜開的眼睛。

“我草!”身後傳來王明亮輕微的驚呼聲。

郭旭回頭望去,也頓時瞳孔放大,滿臉震驚之色。因為聽到王明亮的聲音不大,心中已經做好相距幾十米的打算,可回頭看後,才發現這是一個超級大的圓廳,而王明亮此刻距離自己目測足足有二三百米的距離,就這兩個人應該還沒到這個圓廳的中心線。

如果是在外邊,數百米寬的大廳雖不多見,但也不少,像人民大會堂、朝鮮國家歌劇院等等都能達到這個寬度,而這是山裡,不僅工程難度大,還需考慮山體承重,除非上面已經徹底挖空……

“簡直不敢相信!”王明亮跑到入口處,騎上電動平衡車快速衝到郭旭面前。“怎麼做到的。”

“要麼山體挖空了,要麼就是用了超越我們常識的一些技術。”郭旭此刻已經完全陷入其中,一直仰頭看著頂部,希望能從中發現奧秘,可找了半天,除了中間有一個偌大的紅色五角星圖案外,其他一無所獲。“你有沒有覺得這個五角星有些立體,有一種呼之欲出的感覺。”

“本來就是立體的,兩邊薄,中間厚。”王明亮沒好氣道,“你稍微站遠一點就能看到。”

“這就能理解了。”郭旭聞言,頓時收回目光,臉上露出輕鬆之色,彷彿已經解開了謎題,“應該是採取了拱形結構,這樣承重力就不是問題,不得不說先輩太厲害了。”

王明亮點點頭,指著遠處的主席臺。“這裡應該是日常集會的地方。”

主席臺左右兩側刻著“華夏人民共和國萬歲”和“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而中間則刻著“偉人思想永放光芒”,在周圍的牆上更是寫滿了各種標語,如“為人民服務,不為自己謀利!”“偉人是我們的紅太陽!”“科學實驗,人民受益!”“生產是第一位的,為人民服務是天職!”“為生產獻身,為人民服務!”“加強集體主義精神,消滅個人主義腐朽思想!”等等。

一時間,王明亮和郭旭有一種回到上個世紀60年代的感覺,周圍的先輩揮舞著各種紅色大旗,高喊著各種口號,懷抱著“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思想,在這個地方為了實現華夏民族的復興而奮鬥。他們把青春和熱血都灑在了這裡,甚至死後都無法留下名字,正是因為他們的犧牲,才成就了現在的華夏,才讓沉睡了一百多年的華夏雄獅,再次傲視東方,成為世界之巔。

兩人良久才平靜下來,但郭旭眼中那團火熱卻遲遲未散去,這讓王明亮心中不由咯噔了一下。以自己對他的瞭解,這傢伙那顆蠢蠢欲動、騷動不安的心,再次被啟用了。只是,每一次啟用,總會給自己帶來一堆的麻煩,又或者引發兩人之間的爭執。原因很簡單,他太理想化了。

“去周圍看看?”郭旭突然說道。“我看四周有不少門。”

“剛才我看了,都是通往車間的,只有正南方有一處通道上面寫的辦公場所。”

郭旭想了想。“那就去辦公場所,如果能夠在檔案室找到基地圖紙,咱們也不用到處摸了。”

王明亮點點頭,表示沒意見,但面露一絲疑惑。“也不知那兩扇大門後邊是什麼。”

“咱們先搞清楚這裡再說。”郭旭沒好氣道,“倒是看看不就知道了。”

“也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走,在那邊!不過,我感覺這個廠子不一般。”

“為什麼這麼說?”郭旭疑惑道。“從哪裡看出來的?”

“我剛才掃了一眼,這裡的標語大部分都是上個世紀60年代的,幾乎沒見70年代的。所以,這裡極有可能是上個世紀60年代建造的第一批三線,而且……”

郭旭知道王明亮所說的重點不是第一批建造,雖說第一批建造的,都是比較重點的專案,那也是相對重點的。後來隨著國家一個個五年計劃順利展開,最早建設的那批三線廠有些專案也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比如鍊鋼,僅一省每年產量就能排全球第二,那些藏在深山的鋼鐵廠受制於運輸和裝置老舊,產量還不如一座小型的鍊鋼廠,維持下去完全是勞民傷財,所以早早就關閉了。

“說重點!”郭旭沒好氣地說道,“別廢話了行不!”

“既然是第一批,縱然最早放棄也得是八十年中後期,應該會經歷70年代,怎麼可能沒有70年代的標語呢?我剛才檢視了一下四周的地面,地面上灰塵只有薄薄一層,無法判斷什麼時候沒人的。我有個猜想,這些人進來以後就沒有再跟外界接觸過。而那些負責對外聯絡的人,也有意識不想讓他們得知外邊的情況,所以才會這樣。既然是這樣,那說明這個三線廠屬於絕密單位。”

郭旭點點頭,從目前所見所得來看,這個判斷沒毛病。要想知道廠子是什麼時候遺棄的,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去看一下通道內那些沒拆封機器的生產日期,就一切真相大白。送來了沒拆封,說明當時這個廠子已經被遺棄了,且運走的價值不大,所以才會丟在通道內。

兩人說著來到通往辦公場所的通道,這一次沒讓兩人苦找,進入通道就看到了電閘箱,推上之後通道立刻明亮起來,一個個臺階出現在兩人眼前。

兩人見狀只能放棄電動平衡車,緩步朝著裡邊走去。走過一段臺階後,出現了一個大約近萬平方米的平臺,抬頭望去,這裡是一處深坑,月光透過坑頂灑下,四周顯得格外幽靜。不遠處山崖下方,隱隱約約看到一座五層高的小樓在黑暗中若隱若現。

王明亮正要過去一探究竟,卻被郭旭一把拉住。

“怎麼了?”王明亮疑惑道。

郭旭用手指指頭頂。“上面有點蹊蹺!深坑之下一般有旋風,但這裡卻很安靜。四周也沒有見落葉和灰塵,這裡應該是一處封閉空間,又或者……”

“眼前是假象?那除非上面是天幕,可以當年的技術,不可能做到。”

“如果不是天幕,那隻能是玻璃了……”郭旭感嘆道,“當時是怎麼做到的?”

王明亮拍拍郭旭的肩膀。“別一驚一乍了,再這麼下去,咱們十年也看不完。趕緊的。”

郭旭只能放棄想繼續研究下去的想法,隨著王明亮朝著五層小樓走去。很快,兩個人就走到近前,這是一座典型的蘇聯式建築,左右呈中軸對稱,平面規矩,中間略微高兩邊低,主樓高聳,迴廊寬緩伸展,其次是有"三段式"結構,"三段"指的是簷部、牆身、勒腳三個部分。這種建築平面規整有如“蛋糕”切面,給人一種莊嚴、穩重,但時間久了,就越顯示出不便和破敗。對於一部分人而言,蘇式建築帶來的是美好的記憶;對於另一部分人而言,則正好相反。

“電工房應該在一樓中間樓梯左側第一間。”郭旭指向電工房所在的方向。

倒不是郭旭提前發現,而是當年為了便於推廣和減少成本,這種蘇聯式建築幾乎用的是一張圖紙,只要學過建築學和了解過這方面知識的人,都能第一時間找到裝置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