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淮南之後,高季明並沒有急著發動對江南的進攻。而是收編南平的高從誨。自從高季明佔領了關中,擊敗了耶律德光之後,高從誨多次向高季明表示歸附,可是高季明出於戰略考量,並沒有同意。可是,不知死的南唐李昪,竟然想要控制長江之險,與大周對抗到底。發兵進攻南平。
收到了高從誨的求救信,高季明立刻下令兵分兩路進攻,一路從淮南陸路進攻江南,一路從重慶調來水師從水路沿江而下。面對周軍的兩路進攻,南唐顯然無法招架,紛紛潰逃。南唐境內不滿李氏統治的將領紛紛投降。周軍水軍沿江東下,直撲金陵。李昪退守紫金山,金陵守軍不戰而降。此時,陸路周軍早已經攻到了紫金山,擋住了李昪逃跑之路。李昪無奈,只得學習李從珂的模樣,出城投降。
南唐的覆滅,讓南方各小國震驚萬分,他們沒有想到,曾經強大一時的吳國(南唐)竟然被周軍輕易滅亡。吳越王錢元瓘、楚王馬希範、閩王王昶意識到,一個統一的中原王朝已經崛起,中原的統一不可避免。於是,他們先後親自出使汴京,交出了國王大印,歸附大周。
此時,不少大臣紛紛建議殺掉這些人,高季明依然選擇了相信了他們,讓他們做好交接工作,等待周軍的進駐。吳越國是真心歸附,所以,當週軍進駐到杭州時,百姓們熱烈歡迎。可是在楚國和閩國內部,有著不同的聲音,趁著周軍進駐,不懂得地形的時機,地方上的實權軍閥紛紛自立。楚國的周行逢、閩國的朱文進紛紛割據自立,在漢國的支援下,與周軍抗爭。
南唐的被滅,讓嶺南的漢國大為吃驚,他沒有想到,中原的周國能夠滅掉南方強大的南唐,這讓他感受到了危機。此時,吳越、楚國、閩國先後入京歸附,更讓漢國皇帝劉玢坐立不安。他抓住機會,策反了周行逢和朱文進。準備利用他們的勢力長期與大周南北分治。
高季明一眼就看出了劉玢的陰謀,在他看來,與其在湖南與福建與周行逢和朱文進周旋,不如直接進攻嶺南,攻佔番禺,解決掉他們的後臺。如此一來,兩人失去了後臺,必然會驚慌失措,投降大周。於是,高季明在保持對湖南和福建的戰略性進攻之外,還從周軍中調出一支大軍,從洪州南下,直撲番禺。同時,另派一路大軍從潭州出發,進攻嶺南。
在周軍的進攻下,原本已經亂成一團的漢國內部不堪一擊,東西兩路周軍在番禺會師,漢國皇帝劉玢出城投降。被周軍押赴汴京。湖南的周行逢、福建的朱文進,得知了漢國被滅的訊息,失去了主心骨的他們,面對周軍的進攻,只好帶領著少數的游擊隊員出山投降。
漢國投降之後,汴京城內的大臣們,紛紛來到宮內,向高季明勸進,希望他能當上中原的皇帝。高季明雖然佔領了中原,可是始終沒有稱帝,理由當然是天下沒有統一,自己不敢稱帝,想當年秦始皇也是在天下統一之後才稱皇帝的,所以,他說自己不敢稱帝。如今南方各國先後被平定,最後一個割據勢力漢國的投降,讓大臣們找到了突破口。以李旻、桑維翰、馮道等人為首,開始向高季明勸進,希望他能做全中原的皇帝。
按照儒生的規矩,高季明一定要拒絕,才能顯示自己的謙虛。於是,面對群臣的第一次勸進,高季明正氣凜然的拒絕了,理由當然是自己德薄,無法承擔天下之主的重任。可是,天下不可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於是,越來越多的大臣們加入了勸進的行列。就連投降的南方各王也紛紛勸進。可是,高季明還是拒絕了。
最後,大臣們聯合汴京計程車農工商,全面勸進。百姓們在早就擬好的萬民書中籤名。當長達幾米的萬民書送到高季明的面前時,看到那長長的簽名,高季明震驚了。說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今日,本王終於知道了。”於是,高季明最後還是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上天同不同意自己當這皇帝,要是上天認可,他就同意當這中原的皇帝。
幾天後,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高季明在早就修築好的社稷壇上,祭祀上天、先祖。看著香氣嫋嫋地飛上藍天,大臣們高興極了,這就意味著,上天接受了高季明的祭祀,這就意味著上天已經認可了高季明的天子之位。
於是,回到宮中,高季明穿好早就準備好的皇帝朝服,來到文德殿,接受百官們的朝賀。這文德殿是進行朝會、議政的重要場所。望著煥然一新的高季明,大臣們高興極了,立馬跪倒在地,三呼萬歲。按照先前擬好的聖旨,大內總管開始宣佈各位大臣的官職。眾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官職,紛紛喜笑顏開。整個汴京一片祥和之氣。
三個月後,高季明乘坐御輦,來到了荊州。他之所以要來這裡,就是要告訴自己的王兄高季興,自己完成了統一大業。坐在高季興墓旁,高季明用略顯興奮的語言,告訴高季興,自己這些年來的艱辛歷程。高季明說,要是沒有王兄將自己帶大,自己恐怕早就死在外面了,因此,他非常感激王兄的養育之恩。他還告訴王兄,高從誨已經長大了。高季明很想讓高從誨做自己的太子,可是在群臣們的反對下,高季明只好讓高從誨做了大將軍,立了自己的兒子高從仁做太子,小鳳做了皇后。雖然高季明為了政治原因,娶了不少女子,可是高季明還是隻對小鳳一個人好。
祭奠完高季興,與高季明同來的高從誨則在高季興的墓前繼續祭祀,高季明則率先返回汴京,因為桑維翰來信,說是安南吳王、雲南楊氏上表歸附,契丹耶律德光上表稱賀······(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