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皇宮外,丞相王鍇、兵部尚書許寂和翰林學士李旻早早地來到了宮門之外,原本寅初開始入朝的宮門,到了寅正依然緊閉著,門外的三人急得團團轉,卻沒有任何的辦法,只能緊緊地盯著宮門,生怕它會自己跑掉一般。
水漏在一滴一滴的流著,約莫滴了一千多滴之後,宮門才緩緩的響起拿開門栓的聲音,門外的大臣們豎起耳朵來,剛剛的輕聲討論此刻變得鴉雀無聲,所有人都朝著宮門走來。
門開了一條縫,卻沒有繼續開了,所有的人都等在門外,許久,宋內侍打著哈欠,伸著懶腰,才慢慢的從裡面踱步出來。用特徵性的公鴨般嗓子說道:“陛下昨日在宣華苑遊玩,休息時已經晏了,今早還沒起來呢,今天早朝不舉行了,大家散了吧。”說罷,他便要轉身走進宮門,繼續歇息去。
只見尚書許寂一個箭步衝上前去,擋住了宋內侍。宋內侍剛要問話,許寂先開口道:“公公,我等今早有急事要奏明陛下,煩請公公請陛下臨朝!”說罷朝宋內侍行了一禮。此時王鍇、李旻也走了過來,齊聲說道:“有勞公公!”
宋內侍不耐煩的說道:“剛才的話你們沒聽清楚怎麼著?陛下昨晚玩的晏了,起不來,不上早朝了。”說罷便要朝宮內走去。
許寂那容得他走,一手抓住宋內侍手臂道:“懇請公公請陛下臨朝!”他用力過猛,宋內侍發出一聲慘叫,宮門衛士連忙過來檢視。
宋內侍惱羞成怒道:“許尚書,這是幹啥子?陛下不臨朝難道是我的罪責?快快鬆手,不然以擾亂朝堂之罪,將你送入大牢!”說著便要向宮門衛士發令拘捕許寂。
王鍇連忙拉開許寂的手,連連向宋內侍拱手道:“公公海涵,我這兄弟一時情急,讓公公吃痛,還請見諒!”
宋內侍見王鍇親自說情,倒也不敢不給面子,只得說道:“算了,是小人晦氣!往後可要遵守皇宮禮儀。”正要抬步往裡走,王鍇連忙說道:“公公,我等確有要事稟報,煩請公公在陛下醒後,將此奏章呈遞給陛下。”說著便從袖籠內掏出早已準備好的奏章,雙手呈遞給宋內侍。
宋內侍不願多過糾纏,連忙接過奏章,轉身朝門內走去。
看著宮門緩緩地關閉,王鍇心裡充滿了悲傷,他知道,這個國家註定要滅亡了。他在心裡不斷地罵自己,國家危亡,卻無能為力,只能任由陛下荒淫,直到滅亡!他悔恨極了。
正當王鍇緩步向後轉身,宮門就要緊閉,開始接受這個國家已經無可救藥的時候,突然一聲大喝從後傳來。只見一名軍士騎著快馬,停在宮門五十步處,高聲喝道:“大唐皇帝詔令,蜀主王衍接招!”
這一聲大喝讓在場的所有大臣憤怒不已,宮門內的宋內侍聽到呼喊聲,連忙開啟門。走到宮門外,大聲喝道:“誰人如此大膽,敢直呼我陛下名諱?”
那軍士哈哈大笑道:“陛下?這普天之下只有我大唐皇帝敢稱陛下,爾等之主也敢稱陛下?”
宋內侍正要指揮軍士,驅趕這名軍士,只見宮門內走出一名宦者,在宋內侍耳邊耳語了幾句。原來,早在軍士大聲呼喝之時,有人已經稟報了王衍,王衍決定接見大唐詔使。
宋內侍臉色變了幾變,這才向那名軍士說道:“陛下早朝,請大唐詔使入朝!”
只見大唐詔使也不客氣,大搖大擺地走進宮門,直接朝大殿而去。王鍇等眾人緊隨其後,王鍇不禁感慨,自己的人進不來,反倒是一介詔使喊開了宮門,說出去真是令人笑話!
眾人分班列站好,大唐詔使站在大殿中央位置,頗為醒目。不多時,一名宦者高聲喝道:“陛下臨朝!”眾臣齊齊下跪,唯獨詔使一人獨立。王衍剛一出現,眾人紛紛山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蜀主一進大殿,便看到傲然獨立的大唐詔使,他臉色不禁大變,卻又不好當場發作,畢竟形勢不如人。他隱忍著坐到御座之上,看到仍在匍匐的大臣們,輕輕開口道:“眾愛卿平身!”
“謝陛下!”眾人整齊劃一地從地上起身,彷彿事先預演好一般。
王衍這才轉向詔使道:“貴使既然到我國,何不遵從禮制?傲然不拜?”
那使者略一拱手,緩緩說道:“外臣拜見蜀主!”
許寂忍耐不住,大聲喝道:“大膽使臣,敢對我陛下如此無禮,蔑視我國,難道我國沒有取你頭顱的寶劍嗎?”說罷便想要拔腰間寶劍,卻未想到早在進大殿之時,就交給了小黃門。手裡抓了空,臉上卻是異常氣惱。
那使者面不改色,說道:“大國之臣不拜小邦之主,乃是古禮。爾國早在王建在位之時就上書稱臣納貢,怎麼敢妄稱陛下?況且我大唐陛下乃是前唐後裔,理應繼承天下正統。”
此言一出,朝中無人不怒,丞相王鍇道:“臣請陛下先誅此賊,以儆效尤!”所有大臣紛紛拱手附議。
王衍臉色異常難看,卻也耐著性子說道:“特使辱我則可,何必辱及先人?特使快快宣詔吧。”
那使者舉著手中的皇榜,口裡說道:“蜀主王衍下跪接詔!”
許寂早已忍耐不住,大喝一聲:“大膽!”就要朝使者衝過來,給他一頓王八拳。
王衍連忙喝住:“不得無禮!”又轉頭看向使者道:“請使者速速宣詔!”
那使者知道王衍不可能下跪,便要求道:“既然國主不願下跪,那就請丞相接招!”
王衍於是轉向王鍇說道:“丞相代朕接詔吧。”
王鍇明知這是奇恥大辱,可為了維護國威,卻也勉強跪了下去。
那使者這才心滿意足,開啟詔書,高聲朗讀道:“蜀主王衍,屢徵不朝。割據一方,不敬皇室。朕今率大軍二十萬,與爾會獵蜀中。爾若順命,及早來降!尚且不失封侯之位。如若冥頑不靈,必將玉石具焚。爾宜悉知!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