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章 鳩佔鵲巢

皇宮之內雖然暫且安定了,但屠各胡以及白波軍還在司州作亂呢,嚴重危及京師安危,於是大將軍何進奏請冀州刺史賈琮為度遼將軍,安撫南匈奴,以穩定京師。

說的好聽是奏請,可你堂堂國舅都發話了,他小小皇帝敢不答應嗎?何況你妹何太后還在旁邊聽著呢,她還能跟你這個親大哥唱反調不成,所以還不是你說什麼就是什麼。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何進這是要耍耍國舅之威,看看他說話好使不。

這傢伙,他兄妹倆權傾朝野,為所欲為,倒是順心如意了,就是苦了賈琮,莫名其妙就被‘發配’去了塞外,你說這是招誰惹誰了。

賈琮心裡苦啊,可是縱有萬般不情願,也不敢違抗聖旨,只好悶悶不樂的收拾行囊前往五原郡赴任。老實人果然都沒有好下場,哪裡窮就往哪裡安排,一點都不照顧,哎,真是服了。

聽說賈琮要走,可把趙厶高興壞了,一躍而起,拍手叫好:“誰說何進沒腦子的,這不是挺聰明的嘛,簡直就是個大聰明,太會來事了,當賞!”

確實,也不知道何進到底是咋想的,他是怎麼想到讓賈琮去當這個度遼將軍的,莫非是天意嗎?

這可不是趙厶杜撰的,史實就是如此好吧,而且原文是這麼寫的:“及靈帝死,(賈琮)出任度遼將軍,卒於職。”

看吧,死在任內了。依趙厶看,賈琮不是戰死沙場就是被塞外的惡劣環境給打倒了,如果是戰死沙場,史書肯定會有交待,但是隻字未提,那就只能是後一種情況了。

哎,苦啊。

幸好之前趙厶留了一手,抗旨不從,沒去上任,要不然估計死的就是他了,只是這麼死法有點太窩囊了,而且不符合英雄的氣質,趙厶才不會吃飽撐的去做這種沒意義的事。

此時賈琮心裡五味雜陳,一定是在默默的唱這首悲傷的歌:“誰在乎,我的心裡有多苦;誰在意,我的明天去何處;這條路,究竟多少崎嶇多少坎坷途,我和你,早已沒有回頭路。”

好吧,他和趙厶確實都沒有回頭路了,必須一往無前的堅持走下去,不管前面有什麼困難等著他們,都要想盡辦法自己去克服,就算死,也要死的壯烈一些。

此時趙厶肯定也很想繼續唱下去:“我的愛,藏不住,任憑世界無情的擺佈;我不怕痛,不怕輸,只怕是再多努力也無助;如果說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運,終究已註定。”

既然命運如此,掙不脫也逃不掉,不如就認命吧,起碼受的傷會少一點。

但這話主要是說給賈琮聽的,趙厶可不管這些,他是誰呀,怎麼會向命運低頭呢,這傢伙一看就是個想要扼住命運咽喉的人;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為了達到目的,他將不擇手段。

“刺史在任三年,為官清廉,深得百姓愛戴,並且與我知遇有恩,不可相負;今刺史升任度遼將軍,不日將千里赴任,某無以為報,權且送他一程吧。”趙厶說的慷慨激昂。

表面上看是在替賈琮感到惋惜,實則早已做好了奪取冀州的準備,接著就聽他吩咐道:“徐晃、張郃駐守中山,不可有失;子龍、高順引大軍隨我去魏郡為刺史送行。”

不過是去送行,還引大軍前去,值得搞這麼大的陣仗嗎?

一看就知道這小子心懷不軌。

話不多說,大軍浩浩蕩蕩直奔魏郡,趙厶親自護送賈琮出城,一路又貼身送到十里長亭,慼慼悲悲,說了很多安慰的話;最後又指著身後威武雄壯的大軍,執其手,情真意切的囑咐道:“此去五原吉凶未卜,但有困厄,可速來報我,雖遠隔千山萬水吾亦往矣。”

當場把賈琮感動的聲淚俱下,就差跟趙厶拜把子了,前來送行的滿城百姓也是滿臉愕然,驚歎不已,如此大陣仗送行還能把人感動哭的,還真是開天劈地頭一回見,真是大開眼界。

“公真乃義士也!”呼啦一聲,又哭倒一片。

此時老百姓對趙厶的敬仰之情如黃河之水氾濫,一發不可收拾,看看,這是多麼有情有義的豪傑啊,冀州有這樣的人守護著,簡直就是他們三輩子修來的福氣。

福氣不福氣的不知道,反正人心是收下了。

等賈琮一步三回頭萬般不捨的離開長亭,再也看不到背影的時候,趙厶嘴角一揚,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狂喜,呵呵笑道:“這冀州,從此以後可就姓趙了。”

哈哈!

這才叫鳩佔鵲巢啊。

這傢伙太陰險了,以後都離他遠點。

送走賈琮,趙厶並沒有返回中山,卻直接把大軍開進鄴城,甚至出榜安民道:“今刺史遷任度遼,遠赴五原,鄴城空虛,而青徐黃巾復起,劫掠州郡;天下騷動,不日恐將禍及冀州,中山太守趙厶,坐守魏郡,以解冀州倒懸之厄,民皆各宜安居,勿致生亂。”

看看,什麼叫大義凜然,什麼叫憂國愛民,這才是老百姓真正需要的仁義之士啊,趙厶這丫的可真是太會演了,不給他發個小金人都有點對不起他。

“災厄若解,府君實乃我再生父母。”滿城百姓齊呼趙厶為‘父母官’,直接把他舉到了天上。

哎!

這幫老百姓啊,太好忽悠了。

但是也不能全怪他們,畢竟幾年前的黃巾之亂還歷歷在目,老百姓都被打怕了,簡直九死一生啊,要是再亂一次,豈不是又要多死一次。

所以,他們只想活著而已,哪管誰是主人;誰能保護他們,誰能讓他們安居樂業,誰就是他們的再生父母,就這麼簡單。

哎!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老百姓只是想簡單的活著,就這麼難嗎?

唉算了,眼下不是顧忌老百姓的時候,趙厶還有大事要做,不要在意那麼多細節。

既然如此,那他可就不客氣了,於是城裡城外,大街小巷,全都安插了自己的兵馬,就連刺史府也不例外。

雖然礙於情面,趙厶沒有住進刺史府,但他把府中所有的護衛兵丁、丫鬟僕役全都換成了自己的親信,只要耳目在,別管是誰住進去,也得受趙厶的掌控,要不然,分分叫你斃命。

這才是釜底抽薪啊,玩的太絕了。

可這有什麼用?

殊不知,趙厶打的一手好算盤,此刻他在尋思:“你董卓能廢帝立新,開創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先河,我趙厶為什麼就不能有樣學樣,雖然挾不了天子,挾個州牧應該沒問題吧。”

哦吼!

這傢伙太會玩了,竟想搞個縮水版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他這是要搞‘挾州牧以令冀州’呀。

高!

實在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