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好訊息?”陳朗詢問道。
他似乎自從跟盧克兄妹撈一筆之後,就沒收到什麼好訊息。
米拉將平板遞給他,“我們今年的蔬菜種得早,現在附近城鎮的蔬菜都還沒成熟,相信肯定賣出一個好價格。”
陳朗接過看了一眼,上面顯示的都是今年德州的蔬菜情況。
整體來說,現在德州上市的基本都是大棚蔬菜。
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情。
畢竟美國的蔬菜水果生產早已是大規模產業化,產地又集中在少數幾個州。
比如加利福尼亞壟斷全美50%的新鮮蔬菜;佛羅里達州生產全國大半的柑橘和柚子;而香蕉則幾乎全部從中美洲進口的。
假如你住在紐約,買的西紅柿是加州出產,它摘下來的時候肯定是青的,等半個月後用卡車運到紐約正好變紅。
所以,對蔬菜水果品種最重要的要求是能夠放很久不壞以及外表好看;
至於口味,營養好不好就顧不上。
要保證一年四季的供應,很多蔬菜必然是在暖房裡種出來的。
為此,德州推出一種立體種植技術,產量比傳統的種菜方式高出上百倍。
全部都是用立柱來種植,每一個立柱有18 英尺高,兩邊種植,每一面可以種18棵菜。
也就是,單個立柱可以種 36 棵蔬菜。
只需要6000平米,一週可以種出1.8萬公斤蔬菜。
不過也有人對這種反自然規律生產出來的東西興趣不大。
他們寧願多花點錢吃到新鮮的,正當季的蔬菜水果。
這就意味著如果自己的蔬菜能夠較於那些農場新上市,賣出好價格當然不是問題。
現在農場裡的那些蔬菜長勢極好,對於陳朗來說,確實是個好訊息。
陳朗將平板還回給米拉,“我們需要去市場調研一番,還是隻需要上網查證價格就行?”
“當然是要去實地調查,這不是小麥等農作物。”米拉說道,“你以為農場主只需要將地種好就行嗎?要是不去了解,估計能被人坑得破產。”
陳朗道:“既然我們沒事幹,我們就去附近幾個城鎮做一下調研。”
“這也正是我想跟你說的。”米拉點頭道,“要作為一個農場主,這些都是你必須要了解的。”
在美國,農貿市場也分為幾種,有露天的,有室內的,價位也有些區別。
陳朗和米拉來到附近的一個農貿市場,這是一個室內的普通市場,各種蔬菜就隨意堆放著。
發現攤主都很好客,十分熱情的招呼著顧客,總是面帶微笑和誠懇的眼神。
就在陳朗以為他們真的這麼和善時,一名農場主突然拔出槍。
對準他眼前的顧客,怒聲道:“法克魷,叫你不要摸不要摸,你偏要摸,摸了上面摸下面,毛都讓你摸掉,這麼嫩的皮,被你摸的都流了水!你讓我怎麼賣?”
“這桃都是新鮮的,你要是再摸不買,我就崩了你!”
這果然很德州。
要是那傢伙還要再摸,估計真的會被幹掉。
隨後二人找來市場管理員,詢問當前各種蔬菜的價格。
並做好詳細的筆錄。
儘管陳朗不是要來此賣菜,但對於各種蔬菜的價格,並沒有什麼值得隱瞞的。
在這個市場調查結束,留下自己的名片後,二人又前往另一個高檔的農貿市場。
發現這裡的蔬菜和水果還會被分類很明細,甚至擺出好看的彩虹色花樣,看起來很賞心悅目。
米拉介紹道:“進入到這裡的蔬菜價格相較於普通市場要高出一些,平均都要貴出幾美分,甚至一兩美元。”
“但我建議等蔬菜收成後,我們再對蔬菜進行分類銷售,否則我們會虧得褲衩子不剩。”
種田還得要有頭腦才行,否則還真會虧到家。
特別是看到兩個市場價格的對比,哪怕只是幾美分的差別,這都是一大筆錢。
積少成多。
不要小瞧幾美分的差別。
“你說得對。”陳朗點頭,“等到採摘時,我們就先做好分類。”
“接下來我們再去露天的菜市場。”米拉道,“那又是另外一種地方。”
到了米拉說的露天市場,發現來採購的又很多中國人,也有阿三以及東南亞各國的新移民。
這些聽口音都能聽得出來。
而且很多攤位還有免費品嚐各種水果,草莓,黑黴等。一邊品嚐,一邊選購,這也是與超市不同的體驗。
除了蔬菜水果之外,還有花卉,蜂蜜,野生三文魚,各種烘培製品。
二人正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