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今天江寧老師做得這一期直播更勁爆.”
“嗯,亞歷山大都沒有,那西方文明還相信嗎?”
“我感覺我的三觀都要顛覆了.”
“我也是,我得好好去查查.”
你還別說。
這一查。
還真是出現了一大堆的問題。
“你說的是《亞歷山大遠征記》?”
現實當中關於亞歷山大的一系列證據卻沒有,哪怕就是有,最早的證據也是出至於後世。
不過江寧也不急,他繼續解釋說道:“要了解這個問題,首先得了解什麼是公曆。
目前我們用的公曆,他叫做陽曆。
陽曆就是太陽曆,意思就是地球繞太陽一週的運動週期製作出來的歷法。
而我們的農曆,很多人認為是陰曆,事實上並不是。
我們的農曆不是陰曆,而是陰陽合曆.”
“這個太對了,西方他們隨便瞎扯,很多人就這麼相信了。
其實有的時候只要懷疑一下,我們就能看出許多的問題。
比如,西方出土的一系列物文為什麼都是雕像,石頭刻的字什麼的,但卻很少出土木製的生活用品。
比如,梳子,傢俱……啥的.”
江寧解釋說道:“在古代處於農耕社會,曆法就是最為重要的科技。
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秋收,這都是曆法決定的。
要是沒有曆法,那古代人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播種。
不知道什麼時候播種,那麼收成就會差。
收成差,國家就可能產生動盪,甚至滅亡.”
“因為雕刻者他們也不知道2000多年前這些古人,他們穿什麼衣服啊。
所以,也不敢雕上衣服去,搞個裸體,讓你猜好了.”
所以唐朝出土的一些文物,字畫,雕像,他們就有他們唐朝的風格。
宋朝又有宋朝的風格,他與唐朝又並不一樣。
“所以說了,他們空口直說啊。
反正不管他們說啥,大家都相信.”
“呃,江寧老師,播種很簡單啊,穀雨節氣就是最好播種的時間.”
其實農曆不僅僅有這一方面的優勢。
另一個,農曆雖然有一系列的優點,但也有一個麻煩,那就是使用了閏月。
一但有閏月的年份,一年就有13個月。
比如,發起工資來,到時候是按一年12個月發呢,還是按13個月發?所以,公曆就將一年的時間定好了,雖然也有閏年,2月會多1天,但只是多一天,影響不大,所以大家就用公曆了.”
一眾網友沒有明白這裡的問題。
但這一些與亞歷山大差不多時間的證據,卻是一點兒也找不到。
但是。
“對了,有一本公元10世紀的書,好像叫《列王紀》裡提到過亞歷山大.”
但有一些人仍是堅持否認,並說道:“那個啥,我感覺質疑亞歷山大不存在這個觀點有些可笑,如果亞歷山大沒有了,那現在的亞歷山大港算什麼.”
聽到這裡,眾人恍然大悟。
“為什麼?”
“江寧老師,我們懂了。
可是,我們的歷法好像用的是西方的公曆.”
如果二十四節氣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這一些出來,更加得令公曆羞愧。
“什麼疑問?”
當然。
“那公曆就是外國人的啊.”
同時公曆每年的1月不是春天,這也讓人詬病。
“不只是抄襲,而且抄襲了一大堆.”
“他們說的你就相信啊。
事實上,我查了一下,這本書雖然說是公元前2世紀寫的。
但這本書最早出現的時間是在1753年,也就是說,1753年之前是沒有這本書的。
1753年才出現這一本書.”
馬上,有人就回答:“亞歷山大港算什麼我不知道,但我是研究地質的。
按地理發展來說,當時的亞里山大港根本不可能成為城市,那個時候這裡還處於海平面以下.”
“是的,至少,在公元1000年之前,沒有人提到過亞歷山大,也沒有書籍提到過亞歷山大.”
“曆法?江寧老師,您說的是日曆這種東西?”
要是沒有證據,他還真不會亂說。
但這已經讓無數的人開始懷疑起了所謂的西方文明。
江寧點頭。
“好吧,看了這麼多,我感覺我算是明白了.”
“你也認為亞歷山大不存在?”
“還好,現在醒悟了.”
“江寧老師,我有一個疑問.”
這個時候,一些專業人士冒了出來。
原來他們一直用的農曆竟然有這麼大來頭,而且看上去比公曆還要更為科學。
人類所居住的地球並不是現代陸地這樣子的。
隨便拿出一個,都能讓人大跌眼鏡。
不過這會兒,一眾網友卻又有一個問題來了。
“對,我們的歷法是農曆.”
江寧點頭。
“所謂的陰陽合曆,那就是他即有陽曆的部份,也有陰曆的部分。
陰曆的部分就是我們現在的農曆日子,也叫月亮歷,他這是按月亮繞地球一週時間的運動軌跡,做出來的歷法。
所以我們的農曆我們可以看到,每到一個月的15,月亮都是圓的。
每一年的春天,是以1月開始計劃。
但傳統的公曆,也就是陽曆,他做不到這一點。
公曆每個月的15,月亮有可能圓,也有可能不圓,甚至有的時候沒有月亮。
同時,公曆的1月也並不是春天.”
他們沒想到。
所以他就有很大的缺陷。
但當你有一點點懷疑之後,你再去檢視這一些資料的時候,你就會發現無數的疑點。
當時的亞歷山大港,就是處於海平面之下。
春天是一年的開始。
“對.”
太陽曆只考慮地球繞太陽的週期,他並沒有考慮其他。
如果按這樣計算的話,那麼,陰曆的一年週期,他就比之陽曆的週期少上11天左右。
如果一兩年這樣,這沒有問題,如果長持以往,陰曆會變得不準。
於是,在此基礎上,陰曆就設了一個閏月,方法是十九年七閏。
這樣,透過閏月,我們的農曆即保持了與月亮軌跡的合一,又做到了與太陽軌跡的相同.”
畢竟這與大家的習慣不一樣。
想了想,江寧說道:“那就先從曆法上開始說起吧.”
“誰說的?”
“我去……”
比如論語。
雖然在江寧直播之後。
那位網友啞口無言。
“好吧.”
“對,這本書還真提到過亞歷山大。
不過,這還是不能證明亞歷山大是否存在.”
“因為這本書裡提到的亞歷山大是羅馬人,他還是伊朗國王的兒子,羅馬國王的孫子,他與現在所說的亞歷山大有一些相像,但又不一樣。
並且,這本書就是一部傳奇故事,小說一類的書籍.”
“江寧老師,我都要被你給搞暈了.”
其實這個問題比較簡單,江寧說道:“一個是歷史問題,因為國際上大家都這麼使用,如果你不使用,那我們的日子與國際的日子就會對不上,一但與國際打交道,這就需要轉換,這會造成一定的麻煩。
其實這本來就有問題。
“是啊,之前我以為的西方文明,沒想到全都漏洞百出,虧之前我們好像被洗腦一樣的相信了他們的話.”
“我也發現了這個問題,而且不只是沒有生活用品,他們的雕像也有一大堆的毛病。
比如,為什麼這一大堆雕像都不穿衣服.”
“他們說找不到了.”
但按西方文明來說,亞歷山大港是亞歷山大建立起來的城市,那麼他的歷史也就是在公元前。
“兄弟們,好像真有可能亞歷山大是虛構出來的.”
“誰說是西方的公曆.”
“暫時我無法下這個結論.”
“呃,他們說的.”
“那怎麼證明這本書就是公元前2世紀的呢?”
幾千年以來,他的海平面都會有很大的變化。
六一.二二三.一五一.三八
關於到底有沒有亞里士多德,有沒有亞歷山大……暫時還沒有完全被所有人接受。
雖然他們並不完全認為亞歷山大不存在。
“江寧老師,這幾天您的直播當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
是的。
“呃,好吧.”
“好像是.”
“我的意思是說,哪怕亞歷山大存在,我也覺得,他不可能是現在西方所說的這個樣子.”
但現實就是如此。
“那原本呢?”
江寧只希望,大家有一雙能夠分辨真偽的眼睛
只要他們有這樣的懷疑,那麼,在未來當中,大家便能找到更多有關於西方偽造的文明與歷史。
或者說。
比如他死後一兩百年,三四百年都可以。
“不是嗎?”
“江寧老師,您是說,西方抄襲了我們嗎?”
“咦,好像是啊,不只是男的不穿衣服,女的也不穿。
有的就是穿,也就是隨便穿了一件遮住身體的布料,但他們出行的正式服裝根本沒有。
我在想,難道他們平時都是這樣不穿衣服的走到大街上嗎?”
“日曆不算什麼特別先進的東西吧.”
“另外還有,西方這一些雕像大家發現了沒有,他們的神情,藝術風格,好像一直都一樣.”
如果這個問題不解釋清楚,恐怕西方再多偽造,再多瞎扯,很多人仍然還是不會清醒。
而有這樣的懷疑,這對於江寧來說,也就夠了。
不需要論語出土的時間是在孔子生前。
“噗嗤……”
“我就奇怪了,幾千年來,西方人的審美,藝術風格難道就一直一樣的嗎?”
“對,就是這本書,這本書是公元前2世紀的書.”
“並不是.”
江寧也無所謂他們存在與不存在。
“咦,我好像查到了有一本公元前2世紀的書裡,有提到過亞歷山大.”
這一說,眾人笑得肚疼。
“那誰告訴你穀雨是什麼時間呢.”
其實西方抄襲中華一眾先進文化科技,簡直不要太多。
這是一位網友的問題。
“那你明白什麼.”
後面在近代1700年出土一本論語,然後說論語是2000多年前的書,這誰相信?
當你去懷疑的時候,你會發現西方文明有太多太多值得懷疑的地方了。
拿中華這一邊看就知道。
“江寧老師,既然我們的農曆這麼先進,可為什麼還要使用公曆呢,不如,我們一直按我們的農曆就好了.”
“呃……我錯了,穀雨其實也是曆法.”
其實江寧說到的亞里士多德,提到的亞歷山大。
任何朝代,任何時間段,他們的審美,他們的藝術風格都不一樣。
當你不去質疑,一直認為就是這樣,從來沒有懷疑過的時候,他哪怕有再多的問題也沒有問題。
可西方這一些,他喵的,幾千年來,全都是一個味道。
當時亞歷山大港大家都是魚人,哪怕生活在水中也能過得非常安逸。
特別是每當農曆15月亮正圓的時候,如果按公曆來算月亮,那當真是太尷尬了。
這個說法也讓人目瞪口呆。
“笨啊,知道這一些雕像為什麼不穿衣服嗎?”
所以這就是每個朝代的特徵。
“對.”
有網友不解的問道:“我們中國人的歷法不是農曆嗎?”
“當然可以.”
畢竟公曆只是太陽曆。
這不得不讓人懷疑了。
與他同時期,哪怕差個幾百年也沒關係啊。
“當然,上面說的農曆只是陰曆的一部分。
但剛才我說過,我們的農曆並不是陰曆,他是陰陽合傷,他是將陰曆與陽曆合在一起的。
所以,在我們的農曆當中,我們即遵循了月亮歷,但也考慮到了太陽曆。
因為陰曆是根據月亮繞地球的運動軌跡做為計算,月亮每繞地球一週的時間是天左右。
“大家倒是小巧了曆法.”
不說其他。
有的時候。
“原來如此.”
比如唐朝以胖為美。
“呃,為什麼?”
江寧說道:“所以曆法在當時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歷朝歷代對於曆法都非常重視,並且每一個朝代都會對曆法進行更為均準的修訂。
哪怕就是現代,如果曆法不準,同樣也會引起全世界的動盪。
畢竟,哪怕現在農業生產所佔的gdp不是最重,但全球最為重要的就是糧食,一但沒有了糧食,所有的工業,商業,金融業……都是空中樓閣.”
這樣的質疑,更是點中了西方出土文物的尷尬之處。
“其實西方在近代突飛猛進,迅速超越我們,這是有原因的。
在這當中,一方面是西方近代以來制度更為先進,另一個也是我們近代實行了一系列鎖國的政策,這一些都不提了,反正被捱打的歷史我們記得清清楚楚。
不過,要說他們這麼快就突飛猛進,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比如,先去東方大國那裡抄襲一眾科技,然後將其當成是自己的,這就是一條捷徑.”
“這個問題問得好.”
“一樣個屁啊……”
這一些不會是近現代集體偽造出來,然後這樣的風格才會如此的統一吧!!!
……
按公曆來算,春天得從3月份開始。
但如果這些沒有。
“當然,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
“怎麼說,亞歷山大真有可能不存在嗎?”
“如果說西方文明都是偽造,或者,哪怕不是偽造的,也有很多是瞎扯。
可是,西方在近代為什麼一下子突飛猛進,一下子超越了我們,這看上去好像也說不通啊.”
但這也更是讓無數人懷疑起來。
農曆在設定閏年的情況之下,還設定了二十四節氣。
這種大實話一出,卻是讓更多的人加入了質疑的行例。
這一說。
“能舉個例子嗎?”
“什麼原因?”
“剛才已經說了,因為公曆本來就是我們發明的,所以我們繼續使用公曆也沒有什麼問題.”
江寧再一次確認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