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0章 嗯,做菜就是這麼簡單,大家學費了

第320章 嗯,做菜就是這麼簡單,大家學費了嗎?(求訂閱)

“媽啊,吊堡了。”

“這是文思豆腐,這是文思豆腐。”

看著江寧將豆腐切出如頭髮絲一般大小,整個直播間徹底沸騰了起來。

同時。

對於一些在江蘇地區的朋友,很快,他們也發現了江寧這是要製作文思豆腐。

是的。

文思豆腐是江蘇一道知名的菜。

大概的製作方法,是將豆腐切成細絲,然後加上蘑菇,雞肉……等等,燉湯。

但哪怕眾人知道文思豆腐的做法。

甚至很多人也吃過。

你會發現。

是的。

“嗯,不就是切豆腐嘛,我來試試。”

這一比較。

可是。

再看看江寧的文思豆腐,這細如頭髮絲的大小,恐怕連0.1毫米都沒有。

正如這一道文思豆腐。

但哪怕就是僅僅只有1毫米,無數人已經稱讚那位大師傅刀功了得。

特別是。

而這時江寧亦是說道:“大家沒事也可以練練,什麼時候練成,那麼,什麼時候蘇菜便能重現輝煌。”

“江寧老師,您這是什麼刀功,這也太猛了吧。”

“得,這一道文思豆腐,得江蘇一系列大師傅學習個幾年。”

很多網友,他們亦是想挑戰一下這一個文思豆腐。

畢竟。

看到江寧展現的刀法,眾人佩服的五體投地。

之前在他們眼裡很是牛逼的大師傅,在江寧眼前,就是狗屎。

網友這會兒早已經沸騰了起來。

蘇菜與粵菜並不一樣。

“好,大家一會將切豆腐的影片發出來。”

你都不需要吃,你都會被這一道菜所折服。

說著。

這樣的一段影片傳出,卻是比之粵菜還要來得破圈。

“兄弟們,大家還等什麼,一會我們也拿一塊豆腐練下。”

可他們之前吃過的文思豆腐,卻是根本不能與江寧的文思豆腐相比。

“佩服,我現在才明白,什麼叫做蘇菜。”

“其實我刀功還可以,我也試試。”

但已經不需要看了。

江寧卻是下線。

正如這豆腐絲一樣。

只是。

江寧現在還沒有將整個菜做好。

同時。

你根本不需要吃,你只要看一看江寧的刀功,你就知道這蘇菜的功底了。

甚至。

這粵菜方面,你需要吃過之後,才知道這菜怎麼樣。

……

可對於蘇菜。

這樣的文思豆腐,這樣的將豆腐切成如頭髮絲般大小的影片,也掀起了無數人的模仿。

雖然江寧只是表現了一番刀功,並沒有真正的做出一道完整的菜。

此前所有人吃過的文思豆腐,他們的豆腐絲,怎麼說也都有一毫米粗細。

但哪怕就是這樣的刀功,亦是讓眾人熱血沸騰。

切豆腐容易。

但要將豆腐切成如頭髮絲一般,那就太難太難了。

這不。

剛有一些網友說是挑戰,隨後他卻是發出了一段影片出來。

只看到這位網友如江寧所運刀一樣,對著豆腐就是一陣狂切。

可等他將豆腐切好,放進清水裡時,卻是發現,哪裡有什麼豆腐絲啊,全都成了豆腐渣。

“哈哈哈,哈哈哈,這是文思豆腐,這是文思豆腐渣吧。”

“這刀功,哎呀,笑死我了,笑死我了。”

“比我兒子切得還差,不行了,我肚子都笑痛了。”

只是可惜。

雖然這切豆腐看起來容易。

可幾乎所有挑戰者,他們要麼將豆腐絲切成很粗一根,要麼是將豆腐切成了豆腐渣。

當然。

也有一些炒了幾十年蘇菜的大師傅。

他們看到江寧的影片,也是想挑戰一下。

但可惜。

雖然他們沒有將豆腐切成豆腐渣,但不管他們總切總切,也無法達到頭髮絲這般地步。

或者你會說。

手工切不到這麼細,用機器試試,說不定可以。

但沒用。

如果是其他的食材,用機器試一下還可以。

但如豆腐這樣的食材。

機器一來,直接就成泥了,還怎麼切成絲。

“江寧老師簡直就是廚神。”

“嗯,不過江寧老師也給我們指明瞭方向,我們的刀功還得再練。”

“加油。”

“加油。”

一眾大師傅失敗之餘,他們也沒有灰心。

反而,他們內心當中還有一絲激動。

至少。

江寧老師給他們帶來了方向。

只要未來他們按著這個方向,那麼,蘇菜的輝煌,也就不遠了。

……

“江寧老師,那個練習刀功有沒有什麼秘訣?”

“沒有。”

“啊……那怎麼破?”

“多練,所謂熟能生巧,練得多了,自然就掌握了。”

第二天。

看到一眾網友切出來的文思豆腐,江寧笑得牙痛。

這些傢伙的刀功,簡直小孩子水平啊,還好意思發出來。

不過也好。

在這樣全民參與之下,這卻是讓很多國人對於做菜有了很大的興趣。

特別是刀功。

之前大家對於做菜,並沒有太多的講究。

或者哪怕就是之前大家的講究,最多就認為,做菜講究的應該是調味與火候。

可現在,江寧卻是顛覆了大家的三觀。

原來做菜,最為重要的並不是調味與火候,而是刀功。

至於為什麼是刀功。

那就是。

只要刀功練到了家,那麼,味道與火候自然也能深入其中。

比如文思豆腐。

為什麼文思豆腐味道清甜,其實就在於切豆腐。

只要豆腐切的越細,那麼他就越為的清甜。

又如其他的菜。

只要伱將菜切得越薄,他便能更好的入味與受熱。

只要受熱均勻,味道也自然融入其中。

到時候,哪怕你想將菜做得難吃,恐怕也不會了。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七分刀功,三分火功了。

而為了體現刀功的重用,江寧這時卻是拿起了一片豆腐乾。

豆腐乾是豆腐脫水加工之後的一種食材。

相比之豆腐,豆腐乾更為堅硬,也更為爽口。

也因為他的特質。

豆腐乾在八大菜系裡面,有很多的大師傅喜歡使用。

“我手裡是江蘇比較知名的揚州方幹,也稱作為豆腐乾,很多人喜歡吃這一道菜。這道菜怎麼做呢,在楊州這裡是將豆腐乾切成如文思豆腐一樣,然後再涼扮,因為其清甜爽口,深受大家歡迎。所以,這是一道並不需要火候的菜。那麼,如何將這一道菜做好呢,那就是刀功。”

“或許大家會認為,這豆腐乾比之豆腐好切,所以很多人都能將豆腐乾切成細絲。但是,我想說,大家所說的細絲只是以前大家的標準。真正的標準,那就是與文思豆腐一樣,這樣的豆腐乾,也要切成如頭髮絲般大小。”

江寧的要求一出,眾人又是傻眼。

“江寧老師,您這是與頭髮絲較上勁了啊。”

江寧笑著說道:“我還真與頭髮絲較上勁了。”

一邊說。

江寧將豆腐乾放到了砧板上:“這塊豆腐乾厚度大概是1cm,如何將1cm的豆腐乾切成如頭髮絲般大小,其實有一定的竅門。”

“江寧老師,什麼竅門。”

眾人內心一喜,第一時間問道。

江寧回答:“倒也簡單,只要將這塊豆腐乾切成30片,那便可以。”

“30片?”

眾人一愣。

一下子還沒有覺得,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標準。

甚至還有人說,:“切成三十片啊,很容易嘛。”

可隨後,當看到江寧所說的切成片,並不是切成30段之後,眾人卻是傻眼了。

“江寧老師,您說的是30片,不是30段?”

“就是30片。”

“也就是用刀削,削出來30塊與現在差不多大小的細片。”

“對,沒錯。”

“妹啊,這這這……怎麼可能做得到呢?”

“呵呵,那就看我怎麼切吧。”

江寧也不說話。

隨後。

他卻是拿起菜刀,對著手中1cm的豆腐乾進行削去。

只看到刀光一閃。

砧板上卻是出現一塊薄如翼的方幹。

拿在手裡,簡直就像紙張麼輕薄。

但這還沒有結束。

接著江寧又是一削,第二片切了下來。

隨後江寧切了29刀,30片如紙一般輕薄的豆腐乾,就此出現在眾人眼前。

當然這還沒有結束。

江寧接著又將30片豆腐乾放好,將削改成切……

如頭髮絲般大小的豆腐乾,就此出現。

“廚神,江寧老師,您簡直是廚神。”

瞪大著眼睛。

眾人,又一次佩服的五體投地。

……

“江寧老師,您能不能搞點稍微不是那麼難的刀功,您這樣的刀功,我覺得我們得練一輩子。”

看著砧板上如頭髮絲般大小的豆腐乾,眾人這是嘆氣之餘又嘆氣。

原來以為廚師就是做菜的。

現在來看,這廚師達到一定的地步,那也如藝術大家那麼,無比的受人尊敬。

“這個啊……”

江寧說道:“這也不算難,只要一直堅定的練下去,總會達到的。”

看到大家似乎有一些恢心,江寧又說道:“這樣,我就搞一個不是這麼精細的刀法。”

“太好了,江寧老師,我們就喜歡這種不是這麼精細的。”

眾人期待的看著江寧。

江寧則是從冰箱裡面拿出了三件食材。

第一件食材是鴨子,也就是家裡養的鴨子。

第二件食材是野鴨子。

第三件食材是鴿子。

這三件食材都殺好了,所以江寧也不需要再用開水拔毛什麼的。

“江寧老師,這是要做三道菜嗎?”

“不是。”

江寧搖頭:“這是一道菜。”

“一道菜用這麼多食材?”

“對。”

江寧點頭:“這道菜叫做三套鴨,也就是鴨子裡面套鴨子,最裡面是鴿子。”

“鴨子裡面套鴨子,哈哈哈,這想法好。”

眾人感覺這個菜非常的新鮮。

這一道三套鴨,他們可是從來沒有聽過。

江寧卻是講起了三套鴨的歷史,說道:“三套鴨是典型蘇菜分支裡的淮揚菜之一,因製作手法是鴨子裡面套鴨,所以當你吃到這一道菜時,你便能一口之間感受到家鴨肥嫩,野鴨噴香,鴿子細酥三種不一樣的滋味。曾經有一位欽差大人來到江淮,當三套鴨的香味傳來時,這位欽差大人卻是第一時間停車,進入到了這家店裡點了這一道三套鴨。這個故事,後來人們又將他叫做聞香下馬,知味停車。”

為什麼八大菜系能成為八大菜系。

除了他們有各自的特點之外,他們同樣有著厚重的人文傳承。

這不。

三套鴨的故事一出,一眾看客便紛紛叫好。

“好一個聞香下馬,知味停車。”

“這個三套鴨,光聽這個故事,我就想吃這一道菜了。”

“我也是,我也是。”

眾人的肚子不由得叫了幾句。

不過。

江寧這個故事說得簡單,可要製作三套鴨,那就不是那麼容易。

“三套鴨雖然是鴨子裡面套鴨,但既然是套,所以,三套鴨裡的三件食材,必需在套之前先將三件食材的骨頭去掉。也就是說,在製作這一道菜之前,必需先將家鴨,野鴨,以及鴿子的骨頭去掉。不過,這個去掉骨頭不是將骨頭去掉就可以,在去掉骨頭的同時,他還得完整保持他們原來的造型。如果去掉骨頭,他們的造型散掉了,那就是敗筆了。”

“這……”

去骨容易。

但是。

在去掉骨頭的同時還得保持原來鴨子的造型,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而也因為要保持鴨子的整體造型,所以,這又叫看不見的刀功。

三套鴨,就是蘇菜裡面【看不見刀功】裡的巔峰之作。

在眾人猶豫之間。

只看到江寧雙手如飛,如拿刀,如棄刀,或用手……

隨之而後。

三件食材的骨頭,卻是噼裡啪啦,一根又一根被取了出來。

幾十分鐘之後。

當鴨子,野鴨,以及鴿子……三件與原來一樣完整大小,但卻全身沒有任何骨頭的食材出現。

眾人情不自禁卻是大聲說道:“庖丁解牛,這是庖丁解牛。”

是的。

之前江寧雖然講了庖丁解牛的故事。

但大家只將他當成是一個故事。

可現在。

當江寧把三件食材的骨頭一根又一根全部去掉之後,他們只感覺故事映照了現實。

“現在我們需要做的,那就是將三件食材分別套好。”

最後一步。

江寧先是用野鴨子將鴿子套好。

接著又將家鴨把野鴨子套了進去。

三套鴨的第一步製作工藝也就完成。

至於後面的,那就比較簡單了。

先是下鍋出水,再將其放到砂鍋裡,然後新增上香菇,料酒,蔥,姜……等等,加清水用文火慢熬即可。

“大概差不多就是這樣了。”

“其實做菜很簡單,大家學費了嗎?”

看了看鏡頭,江寧對著直播間大家說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