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的《燒餅歌》,據說預言了千年的歷史程序,其中有一段話和七夕節有關。
火風鼎,兩火初興定太平;
火山旅,銀河織女讓牛星。
火德星君來下界,金殿樓臺盡丙丁;
一個鬍子大將軍,按劍馳馬察情形;
除暴去患人多愛,永享九州金滿盈。
這個“讓”字有趣,是“原諒”?“出讓”?還是“放下”?
火山旅在易經裡是第五十六卦:旅卦(火山旅) 旅。小亨,旅貞吉。
如果說人生是一程打怪升級的旅行,夫妻就是“戰友”,在這個旅程中,夫妻作為戰友,要相互信任、相互依靠,是可以將後背交給對方的人。打過遊戲的人都知道,在遊戲中,打怪升級過關,靠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組隊,雙方恰好又是對的那個人,力量是翻倍的。可是,當隊友背叛時,是可致命的,背刺的傷痛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不僅是身體上的,更是心裡的一根刺,因此,夫妻之間更需要忠誠,你若肝膽相照,我必不離不棄。
兩個隊員中,先談談牛郎,牛郎在國人心中,曾是敦厚愛家的好丈夫形象。大概二十多年前,在香港電視臺的一檔和“日本風月場所”相關的娛樂新聞節目中,我第一次聽說,在日本,牛郎是一個職業。從那時起,牛郎便和風月有關,與燈紅酒綠聯絡在了一起。投射到我們現實社會,二十多年前,曾勤勤懇懇,樸實顧家的丈夫,得到金錢、地位後,迷失在風花雪月中,似有異曲同工之處。
作為一個古老的節日,七夕對亞洲鄰國也有影響,日本、越南和朝鮮半島都有七夕節。但在日本,七夕祭注重祈願,和情人無關。
七夕節在我國古代,又稱女兒節,乞巧節,原是少女祭祀星神、祈求心靈手巧的浪漫之夜。後才衍生出牛郎織女相會的愛情故事。不知從何時起我國七夕漸漸少了乞巧的習俗,只剩下對美好姻緣的期盼。
由此可知,織女曾是優秀的職業女性,因此,世人才以節日傳頌紀念她。當七夕節成牛郎織女悽美的愛情故事時,織女也從優秀女性,變成了一個痴痴地在等待丈夫回家的女人。 若將故事套入現實生活中:一位優秀女性有了家庭後,放棄了原有的榮耀,圍繞著丈夫孩子打轉,苦苦等候那個一年回一次家,在外風花雪月的丈夫,漸漸地就沒了自我,
織女們不該如此,應該做回自已,用雙手織出壯麗的錦繡河山,找回屬於自已美滿幸福的生活。
人生旅途,只有經過磨礪,才能成長,真金不怕火煉,未經打磨,你怎知他是頑石還是美玉!由此可見,坤位得當,乾位有失,所以陰盛陽衰。而乾位需要的不是沉溺於酒色財氣中的男人,而是除暴去患人多愛的大丈夫。
火山旅,此卦以旅店和旅客的關係比擬當前的主客雙方關係,銀河織女讓牛星,意思就是:人生只是一場修行的旅程,經歷過和透過考驗後,收穫了經驗,就要放下,繼續前行。
最後祝願大家七夕節快樂!今生能找到那個可以將後背交予彼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