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議政殿。
“楊愛卿,你先前調查蠻賊入京的事情,調查的怎麼樣了?那些蠻賊的來頭查到了嗎?”
皇帝李長青正端坐在龍椅上,下首還坐著李長空。
楊明義在衙門審完人後就飛速進了皇宮,向皇帝彙報。
“回陛下,臣已查明那夥蠻人是北蠻王派來的,據被抓的俘虜所言,他們是奉命來到京城,接了北蠻王的命令,一路上欺男霸女,草芥人命,據臣所查,他們在其他城市都遭到了當地官員和百姓的驅逐,但也有一些官員寡不敵眾,護不住百姓。”
“昨日在京城,縹緲山莊的少莊主徐雁影將這夥蠻賊殺了,留了一個活口給臣,臣才可以問出原委,此事攝政王也知情。”
李長空點點頭:“那天衙門沒人,她的確是派人找我了,也是我讓人去叫的楊大人。”
李長青聽完,略一沉吟,道:“北蠻野心勃勃,劣性難治,那些蠻賊是死在江湖人手裡,與官府無關,江湖上的恩怨,朝廷也管不著,若北蠻人要求一個說法,就這麼交代吧,剩下的那一個蠻人若問不出什麼要緊的事,就殺了吧。”
“臣聽旨。”
李長青有對李長空說道:“朕登基之初,曾派人征討北蠻,奈何缺乏將才,北蠻地形奇特,至今未成,只能暫時採取懷柔之策,賢弟可有心討賊?”
李長空內心打了個激靈,面上仍然沉著冷靜:“皇兄如此高才都不德成功,臣弟如何能勝任,依臣弟看,北蠻之事急不得,所謂攘外必先安內,我朝初建,百廢待興,此事不宜再動干戈。”
楊明義站在下首也一起附和:“臣以為攝政王所言極是,討北之計,不宜操之過急。”
李長青還想再說些什麼。李長空立刻勸解道:“皇兄不必心急,也許是真正能討賊的將才還未長成,需得耐心。”
聽他這麼一說,李長青便不再繼續這個話題了,雖然北蠻難攻,但目前尚可以應付,用兵之事的確需要深思熟慮。
李長空見他止住了話題,心中漸漸放下心來,經過上一世,他記得再過幾年,南川國就會出現一位不可多得將才,就是這位將軍帶兵攻破了北蠻皇城,一舉滅了北蠻,所以只需等待就行了。
李長青又問楊明義關於知府的案件:“張知府失蹤有幾日了?你可有頭緒?”
楊明義答:“回陛下,臣問過張知府的夫人和府上的下人,他們都說七天前就不見了知府,知府離開家的時候還和夫人吵了一架,這七天張知府的家人也從未報案,似乎並不把他放在心上 。”
頓了一會兒,他又說:“臣今日在衙門遇到了徐雁影,張知府派人去刁難一對母女,她把那人抓了送到了衙門。”
“怎麼又是徐雁影?她倒是整天忙著行俠仗義,真不愧是徐凌的女兒,長空,朕給你找的這個媳婦很不錯吧?”皇帝聽到徐雁影的名字,驚訝之餘又感到歡喜:“早知道此人非同一般,不曾想這麼英勇。”
聽到媳婦被誇,李長空也很欣喜,其實關於知府失蹤的案子他知道一切的真相,但是如果此刻說出來,會讓人懷疑的,他決定順應事物發展的規律,不從中作梗。
上輩子這個案子就是他介入調查的,這一次只要順理成章的接下任務就可以了。
“臣未曾聽聞攝政王與徐姑娘有親,在此恭賀王爺。”楊明義嘴上這麼說,心裡卻在可惜。多好的姑娘,怎麼就被皇家看上了。
李長青繼續說:“那張知府,是今年的探花郎,原本是沒有機會做到知府的位子的,但是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想扶他上位,朕本想著先放一放,等到時機成熟抓住了那人的把柄再將此人一網打盡,可誰知這張澤竟然失蹤了,真是出乎朕的意料。”
李長空端了一杯茶,本想遞給皇帝,但看對方的神色卻並不惱怒,反而是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便問道:“皇兄並未惱怒,莫不是早料到了?”
李長青只是淡淡的笑著,說:“張澤此人,拋棄糟糠之妻,停妻另娶,攀附權貴,朕早就想治他得罪了,只不過是想借著他順藤摸瓜,順便清理一下朝中的大臣,就算沒有他,朕也有別的辦法,並不會覺得可惜,這種人,要是真死了,也算是兇手的一件功德。”
拋棄糟糠之妻?楊明義腦子裡閃過一些內容,難不成街上的那對母女......
“臣斗膽問陛下...”
“不必問了,朕知道你要說什麼,徐雁影在街上救下的那對母女,就是張澤的糟糠妻和女兒,這件事情朕也是前些日子才知道的。”
李長空打斷了楊明義的問話,直接點破了真相:“她們應該是來京城尋親的,尋得就是張澤,只可惜啊,張澤是個負心之人。”
楊明義心下悽然,只感慨那對母女的命運真是悽慘,“陛下,那對母女現在應該在縹緲山莊裡住下了,徐莊主一向仗義,肯定會安頓好她們,臣請陛下明示,張澤的案子,要怎麼審?”
李長青看了一眼喝茶的弟弟,他倒是一身的輕鬆,整天不幹正事兒,既然如此,那就決定是你了!
“張澤好歹是個知府,失蹤一事不可小覷,眼下務必要找到他,活要見人,死要見屍。楊愛卿最近審理案件辛苦了,朕讓攝政王與你一起審理吧。”
說完,就笑盈盈的看向李長空。
果然點到他的名了,他早就做好了準備,但為了不讓別人發現異常,他還是多少裝了一下:“皇兄,臣弟還要看書呢,可不可以不去幹活啊?”
李長青就知道他會推辭,早就想好了對策:“徐雁影把人接回去,可不會對她們的遭遇坐視不理,你這次去,說不定還能在她面前博個好映像,你確定不去嗎?”
生怕他不答應,楊明義心想,自己還想早點下班呢,有個人陪自己一起幹活比較輕鬆,於是抓住時機對著李長空跪下,然後高呼賢明:“攝政王心懷百姓,體恤臣下,臣先謝過王爺的厚恩!”
“......”氣氛都已經烘托到這了,也不能再推辭了,李長空只能“被迫”答應了處理這場案件。
“臣弟遵旨,定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