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3章 93

那日朱厚照怎樣處理的這件事情,瑤光是不知道的,她並沒有時刻的關注著,這遊戲裡面的動向,大多時候她也是在忙自己的私事,在遊戲進展已經到崽崽登基以後,她在這遊戲裡面待的時間也就沒有那樣的多了。

瑤光只知道在幾個月後,便就看到朝堂中換上了一些新的面孔。同時的也卸了一批的官員,抄家的抄家,被貶的被貶,流放的流放.....

而那些官員中的那些不義之財,都已經添裝入了國庫之中。

這樣又一次的大洗牌,在那些官員心中自然是人人自危的,在瑤光看來,那就是他家崽崽做的非常不錯了。這總算是把這些國家的蛀蟲拔去了一些,又添上了一些新鮮的血液進來。

如今的朝堂之上,那些與朱厚照爭議的聲音,要小上了很多很多。那朝廷大半數的官員,都是朱厚照這邊的人,他們心裡都有著共同的抱負,且就算是那六個他一起長大的,文官家中的子弟,也都是效忠於他的。

他們早在還是弘治帝朱佑樘的時候,便就已經透過科舉步入朝堂之中了,也算是朱厚照登基以後的幾個幫手了。

這樣一邊在朱厚照清理這些蛀蟲官員的時候,寶船航行中的何鼎也將那些阻礙他的人給解決了,寶船開始在海面上暢通無阻礙起來。

陸地上的絲綢之路,也已然暢通起來,朱厚照再將西域那邊攻打下來,併入大明的版圖以後,並沒有禁止商人透過這條路線,去往與其他國家的外商進行買賣。這樣也就讓了很多百姓,有了另外的出路,可以前往外邊行商。

同時的朱厚照也讓柳知義派上了一隊人馬,帶著很多製作出來的玻璃製品,透過這絲綢之路,將之賣去給其他國家。那在往常是外邊商人,將那高價的琉璃出售過來,如今便就要反了過去,好好的賺上一筆那些外邦之人的銀錢了。

作為官方的對外行商的人員,朱厚照也已經物色起來。這些關於銀兩的事情,朱厚照心裡面還是分得很清的。對於柳知義那邊,可以說是他一個私下裡的行動,而在明面上的官方進行的也要有。

除了拿出去作為教與其他地百姓,其他外邦人交易的那些絲綢紡織品,羊毛衣,針織品,陶瓷等,都是可以對外銷售出去的,這些物品在國外還是受歡迎。

這些只有大明才有的,絲綢,羊毛衣,針織品,陶瓷等,遠銷國外,自然也能夠賣上一個高價。

多年未有的絲綢之路,又重新開展起來,行走的商人變多以後,朱厚照對於商稅便就讓戶部進行了一個調整,將過往那些模糊不清的稅收,都統一做了安排。

在這些事情都已經安排下去以後,瑤光便就對著朱厚照說起了雍正時期的,各項印製土地兼併的一些改革措施。這也正好讓朱厚照看看,哪些是在這時候也能夠實施下來的。

後朝的經驗,對於前朝來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幫助,因為在雍正時候經歷過的那些弊端,在明朝時候,其實也是有有的。

這些問題,完全也就可以互通開來。

朱厚照聽著瑤光說的那些火耗歸公,攤丁入畝等措施,眼睛便就亮了起來,完全覺得這些可行。

其實如今大明的土地兼併,也是有了些嚴重的,一般在王朝初年的時候,因為那些土地重新分配的緣故,便還沒有土地兼併的情況,而隨著幾百年時間安定的日子,百姓不再飽受戰火的紛擾以後,便就開始開枝散葉....

一方面百姓的增多,另一方面那些商戶、官員,進行大肆進行土地兼併,讓那些百姓無房可住,無地可耕,慢慢就產生出了非常大的矛盾。以至於到了王朝末期,土地兼併更是嚴重,百姓民不聊生。

不過瑤光提出來的,這個雍正時期的關於土地革命等,這些改革的措施,是確實可行的。只不過瑤光還是提議朱厚照,可以將之進行一個試點執行,而不是直接的推廣至全國。

試點執行,這是在現代常見的事情,在一些政策出來的時候,往往會在一個市內或者省內進行試點。如果這項政策好的話,便就慢慢推廣在各個地方,如其中又有什麼問題,也便能夠在這試點城市試點推行的時候,得到完善解決。

朱厚照聽著瑤光說的這些,面上若有所思,他打算按照瑤光說的這樣試試看。如果是行之有效,並且可以大膽的往所有地方去推廣,讓這些政策實行下來。

而朱厚照其實在實行這些政策時,也受到了不少的阻力,但一來這時他已經能夠掌控大半朝堂,二來他也採用了較為圓滑的折中之法,先是直接的一些炸彈,對這些大臣說,他要按照這樣進行推行下去。

果然他的話一出,便就遭到了不少官員的反對,讓他便慢慢在這勸聲之中,說出他打算在其中的一個州內進行試點執行,這些落實這些政策。而其他地方還是照舊形勢,這樣退一步,那些官員便就能夠接受了,也讓朱厚照的這些政策得以了實施。

他選擇的這種試點的地方,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最重要的便就是所行試點的知州,必定應該是當地百姓口中的父母官。他想只有這樣真心為百姓做事的父母官,才能得到百姓的讚揚,以及能夠將這些利國利民的政策,好好實施下去。

於是在這樣的州內進行試點,效果也很快的就出來了,其中的利弊很是明顯,其中也有那知州上報來的一些關於政策實施的提議。

這讓朱厚照看得非常的滿意,更是決定要將這些實幹的官員往上調,去其他地方為官,繼續造福另一地的百姓。

這樣慢慢的,原本在那些朝廷官員中抗議,強烈反抗的那些政策,已經慢慢在大明中落實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