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剛剛穿越到這個時代,我一度沉浸在自己的熱情之中,以為可以在這裡發揮一己之力,引導國家走向繁榮昌盛。思維充滿激情,我立刻想著開展科技發展,首先想著創造《帛書》和《竹簡》,並編纂一本詳盡解釋甲骨文關於楷書演變的字典,以便日後《造紙》成功後使用《活字印刷》製作書籍。此外,我還希望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從飲食開始,提供更好的柴米油鹽,陶冶人們的情操,以音樂、棋藝以及書畫藝術豐富生活。同時,我還希望建立一所《學校》、進行《官制改革》和《軍隊改革》,以建立一支高效精簡的軍隊。這些美好的想象都讓我振奮不已。
然而,國庫的管理官員卻告訴我,由於今年的收成不好並且我們不得不派遣軍隊進行平叛,國庫無法為這些計劃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援。先王去世所帶來的費用也給國庫造成了一定的壓力。換句話說,我們手頭沒有足夠的資金,我們需要自行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這實在是給了我一記響亮的耳光。
陶醉於自我幻想之中,突然一聲響亮的巴掌將我喚醒。當下我們居住的這個時代,農田所產的農作物相對甚少。在唐代,每畝農田能夠出產大約63公斤糧食,而到了清代,每畝農田的產量達到了400多公斤。雖然我不清楚現今這個數字,但我們應該對袁隆平先生心生感激。
相較唐代,我們現在的農田產量肯定要低很多。商朝陷入了嚴峻的困境,難以擺脫。況且,小冰河期的襲擊也給當年的收成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奴隸主和奴隸之間的關係因為豐收的缺失而變得更加殘酷無情。不可忽視的是,奴隸的作用亦是極其重要的一股力量,然而一旦失去控制,他們可能成為商朝崩潰的主因。
面對這一困境,我們如何應對才是最佳選擇呢?豈能任由自己走向衰敗,等待時間的流逝,最終自取毀滅?怎能心甘情願呢?我還記得以前看過的電視劇《亮劍》,那種使命必達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即使面對強大的敵人,也要毫不畏懼地挺身而出,鬥爭到底。這種堅定不移的決心是我們一直引以為豪的。我們不能坐以待斃。
商代時期的貨幣交換方式主要是物物交換。然而,在商代晚期,銅質貨幣開始出現,其中一種銅貝形狀的貨幣成為了大額交易的主要媒介。與此同時,金、銀和難以冶煉的銅也逐漸成為主要的貨幣金屬。這些金屬被賦予內在價值,成為了共同的交換媒介。因此,可以說商代時期的貨幣交換主要仍然採用物物交換的方式。
商代貨幣的出現標誌著貨幣在人類經濟生活中的發展與演變。作為一種交易媒介、儲存價值和記錄單位的工具,貨幣在商代時期扮演了重要角色。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貨幣的形式和功能也逐漸發生了變化。
在任何朝代,糧食都是一種硬通貨。沒有糧食,所有的想法和政策都無從談起。糧食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當家中有充足的糧食儲備時,無論處於哪個時代,人們都能在穩固的基礎上安心發展。然而,商代時期的環境下,糧食產量受地力限制,而氣候問題更是讓原本岌岌可危的情況瞬間崩潰。農業欠收和四處征戰的困境同時出現,這樣的局面是無法持續下去的。
我發現自己有一個皇后、兩位貴妃以及幾位妃子。那個酒池肉林可能在未來不再存在,但現在的我相當滿足,與美女相處能夠達到非常和諧的狀態,我就不再多做描述。請自行腦補。
和美女相處。身心愉悅,頭腦清晰。溫柔鄉,英雄冢。為了國家能夠延續。當然找大臣一起商議有丞相商容,太師聞仲,上大夫費仲,亞相比干,左相箕子,右相梅伯等人當然是想辦法搞錢。
好像有超腦有系統多好,有什麼問題都可以有個智慧助手,輕鬆多了。那是不可能的。也別小看古人的智慧,我當然是提問題那個,眾卿家,(卿家可能是以後的稱呼)這裡借用,當然在文字極少的朝代,很多事情先口頭報道所以幾乎人人的口才了得。
本王想了許多計劃都因為國庫資源匱乏。不得不終止。請眾卿,暢所欲言,必洗耳恭聽。皮球踢出去讓他們動動腦筋,俗話說。一人計窮,眾人計出眾。,有人建議讓一部分士兵解甲歸田,還有人主張加徵賦稅。想想也是因為在這個缺乏文字的年代,能夠學習文字併成為官員並非易事,立國數百載有許多難題。不僅僅是單純的加稅、加賦、裁軍可以解決。如今正值用兵之時,裁減軍隊並非明智之選。就舉國而言,若你的兵力減少,必然危及統治地位,為他人所乘。上世的周武王就透過發動戰爭滅掉商朝,這就是範例嗎?所以裁減軍隊現在等於自掘墳墓、自尋死路。還有其他解決之道,不能急功近利,要逐步來。首要之步,是製造毛筆和墨塊。之前觀看過抖音上介紹徽墨製作過程的影片,非常繁瑣。然而,如今無法大規模推廣,這是一個困難之處,黃金一兩換一兩墨太昂貴。需要想辦法制造能夠大量生產的墨水,並找到合適的石頭作為硯臺,磨平石面。帛書的主要材料是絲綢,只能用來書寫重要的內容。而竹簡則可以推廣使用,不過目前還沒有做到。透過這麼多重臣的討論和辯論。還是製作文房四寶,為首要任務。
突然間腦中一道靈光閃現,我想到了歷史上關於三省六部的制度。若我們將這個制度借鑑過來,或許可以考慮組建一個內閣或者軍機處,這樣國家的治理可能會更加高效。同時,我們可以邀請六部的大臣們兼任內閣的職務,以借鑑明朝時期的治國經驗。明朝的歷史告訴我們,即使一個皇帝連續二十多年沒有親自出席朝會,國家依然能正常運轉,這難道不是內閣的功勞嗎?考慮直接任用丞相太師擔任內閣大學士職位。
儘管三省的存在有其用途,但考慮到更加高效的國家管理,我們可以考慮以內閣取代原有的三省體制。這樣一來,原本分散的三省職能將會集中在一個省份內,即中書省,由內閣全權管理。這一調整是為了保證國家事務的正常運轉,即便皇帝不親臨朝堂。此外,我建議設立兵部、刑部、禮部、吏部、工部和戶部,以更好地分工負責國家治理事宜。兵部和刑部的統管者將由聞仲擔任,戶部和工部則由亞相比干負責,而禮部和吏部則由商容負責。這些調整將有助於提高國家政務運作的效率,並促進國家的發展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