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章 墨汁與儒家

又迎來了一個新的一天,本人命令王后宮女協助穿著整齊的便服。實話說,沒有侍者替我打點衣著,我無法自行妥善穿衣,甚至連新陳代謝都需要他們的幫助。這是因為我們身處那個萬惡的舊社會,而吾乃一位偉大的君主!我握著一把劍,在庭院中表演著高超的劍術,儘管有些不甚精確。相傳紂王武力雄厚,曾一箭射殺了一個叛逆的儲侯王,這一段記憶仍在腦海中徘徊。雖然手法生疏,怪現代社會的人不太熱衷於體育運動,但身體仍然保留著這方面的記憶。勉強能夠回憶起一兩個技巧,與本身的能力相比有些差距。商朝是在5點至7點之間朝會。我覺得這個時間有點早,改到8~9點應該沒人反對,在電視劇中準備上朝的時間常常是在凌晨四點多,實在太折磨人了。

稍稍運動了一陣便更換衣物,並享用了一頓晨間飯食。在古代商朝,人們只有兩餐,直到隋唐宋時期才開始普及三餐的概念。然而,這項政策的實施當然是由我下令的,我們開始實行早、午、晚三餐的規定。早餐通常簡單,午餐則十分豐盛,晚餐又相對一般。飯後稍事休息後,我便前往議事殿。由於內閣和六部等辦公場所仍在進行裝修,辦公條件並不理想。這並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想辦公場所完全具備可用性,還需要時間。此時,文書上所使用的都是枯燥乏味的甲骨文字,很少有人對此產生喜愛之情。

文房四寶:毛筆、竹簡、硯臺和白如潔絲綢的帛書。儘管有一些限制,如絲綢產量有限,現在我們需要製造出了墨汁,這種墨汁不易褪色,純黑色,在河南煤炭的開採仍存在難題。朝臣們對毛筆、竹簡等新奇的東西讚不絕口。他們觀察我如何使用硯臺,古代硯臺是在加水的情況下磨墨,產生墨汁,然後用毛筆蘸取墨汁書寫文字。因為還沒有製出墨塊,現在我們用毛筆在硯臺沾水,桌案上書寫。我向他們展示了正確握筆的姿勢以及書寫的技巧。以前我們都是站著討論事務,而現在我們選擇以三五成群地跪坐著來討論,每幾個人共享一張桌案,這使得大家能親眼目睹我握筆的方式並從中學習。與朝臣們見面時用楷書書寫相比,甲骨文的進化需要時間。比干和商容都對此心生嚮往,他們希望能將甲骨文這種難以學習和理解的文字編譯為優美、簡潔、易學、易用的楷書。為了創造出符合要求的墨汁,他們付出了很大努力。如果有更簡單的文字可以使用,你會選擇學習更加複雜、難以書寫的文字嗎?這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選擇。

經過數日的勤勞工作,我們製造墨汁的工匠取得了顯著進展。製造墨塊需要數日的時間進行陰乾,如今我們成功地製造出了圓柱形的墨塊。我迫不及待地將其展示給大家,傳說中的功德呢,老天睡著了算了功德都是虛幻。儘管墨塊有些許粗糙,但我依然決定展示如何將其加水並磨墨於硯臺上。這正是時代的進步。

我拿起一支沾滿墨汁的毛筆,卻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不如就寫下以下這句話吧: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四句話的含義是:我們應當為天地間確立起追求永續生機的信念,為百姓指引一條共同遵行的道路,傳承孔孟等古聖人未傳之學問,為未來開創永久和平的基業。

在這個時代,我準備讓孔孟的儒學提前面世,因為儒學能夠更好地維護我的統治。這句話是北宋時期的偉大儒學家張載提出的。張載(1020年—1077年),字子厚,出生於鳳翔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他不僅是北宋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理學學派的奠基人之一。人們尊稱他為橫渠先生,並在孔廟中的西廡祭祀他,以示對他的尊崇。

我發了一個夢,夢裡迴圈播放著無恥的一幕,人沒有無恥,只有更無恥。眼裡重複著,準提聖人,遙指紂王那一刻。只輕輕用手指一點,那紂王就渾渾噩噩了,在拜祭女媧對著泥塑木雕寫情詩激怒女媧。人居然對泥塑木雕產生情慾。越想越氣。

看《封神演義》,一切都是運籌帷幄。原始天尊、西方二聖、老子,還有鴻均,都在謀算。他們在計算氣運,追求最終的勝算。可惜連通天教主、女媧等都被利用,被不停地玩弄。思緒被紛擾不休的封神演義所佔據,這真是可恥至極。商朝的君臣民眾被漠視成什麼了?成為聖人算計的工具。聖人們竟然動用瞭如此卑劣的手段,進行精神攻擊。讓紂王渾渾噩噩做出一些殘暴的事情。這些使我意難平。對付他們的方法,就是讓儒學提前登場,打亂他們的佈局。《封神演義》的起因何在?聖人和他的弟子們對待天帝不敬,引起了天帝的不滿。唯有向鴻均求助。才能有大劫將至。天庭缺人下旨封神補天道運轉。讓福澤深厚的,冤魂、亡魂和神魂入榜,得到解脫,被封為神靈,成為永生不滅的存在,這既是機遇,也是一種束縛。一共有361位正神和副神,它們湊齊的時候將組成周天星斗之數。

依天道所限,身為人王者,身軀鍍有皇氣的保護,無法修煉出絲毫仙氣。這也是為何我們從未見過哪位皇帝能夠長生不老的原因。即便有退位仙居火雲洞修煉的例外,其他王者都未能逃離疾病之苦。你或許以為自己可以修得一絲真氣,然而,皇氣降臨於身,這條道路與凡人不同。沒有哪位皇帝能夠修煉成真正的仙者。歷經中國的408位皇帝,一個也沒有實現長生不老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

儒家經典是指儒家學派所傳承和發展的重要經典著作,包括《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禮記》、《易經》等。

《孟子》是不錯的,不過現在還早還是留在他到了該出現的時候。才出來吧。現在還沒有那麼高覺悟,“民為貴君為輕”,這種境界太高,現在還在醞釀的儒學當中,你就推出這條來,不是啪啪打臉嗎,那是要儒學發展的一定程度成熟的程度才能推出來的學說。

《大學》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提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教育目標和方法,強調透過學習來達到道德修養和治理社會的目的。

《中庸》則強調“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不過是中”,強調在各種事物中保持中庸之道,即不過分偏向任何一方,而是保持中立和平衡的態度,從而達到和諧、穩定、持久的境界。

總的來說,《大學》和《中庸》都是儒家思想中關於個人修養和社會治理的重要篇章,強調了道德修養、教育培養、中庸之道等價值觀念。

我對《論語》這本經典能夠背誦倒背如流,父母就把《論語》、《大學》和《中庸》作為我的書法練習材料,雖然我的字跡無法媲美名家,但也非常工整。我曾經不理解《慶餘年》中的葉輕眉為何寫得那麼糟糕,她不會使用木炭或者發明鵝毛筆嗎?這只是我的一則閒談。

對於是否有必要引入標點符號是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我個人認為,使用符號能夠避免產生誤解,更好地表達思想。當然,這是以標點符號代替孔子的直接言辭的前提下。

臣子們好奇地問孔子是何方神聖,而我則滿腔自信地回答:他是我夢中的老師,天降的儒家聖賢啊!

當用筆完《論語》的最後一筆後。

金光大亮,地湧金蓮,功德降臨!